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作文題目為 荊楚文化 該怎樣構建思路?

作文題目為 荊楚文化 該怎樣構建思路?

荊楚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她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經濟文化開發價值。

荊楚文化作為壹種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其內涵可概括為八大系列:

1、炎帝神農文化。湖北隨州、谷城和神農架是炎帝神農的主要活動區域,有許多民間傳說和文化遺址。在這裏,炎帝神農遍嘗百草,為民治病,發明農業,教民耕種,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標誌著中華文明從漁獵時代向農耕時代過渡。

2、楚國歷史文化。湖北是楚文化的發祥地,楚國作為春秋戰國時期的大國和強國之壹,在8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成果。楚國獨步壹時的青銅鑄造工藝、領袖群倫的絲織刺繡工藝、巧奪天工的漆器制造工藝、義理精深的哲學、汪洋恣肆的散文、驚采絕艷的辭賦、五音繁會的音樂、翹袖折腰的舞蹈、恢詭譎怪的美術,都是十分寶貴的文化富礦。

3、秦漢三國文化。秦漢時期的湖北地區是當時重要的文化中心之壹,雲夢古澤、睡虎地和龍崗秦簡、張家山漢簡、漢明妃王昭君、漢光武帝劉秀、文學家王逸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資源。湖北境內還是魏、蜀、吳三國犬牙交錯、激烈爭奪的“四戰之地”,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的聯合與鬥爭波譎雲詭,驚心動魄,古隆中、赤壁、烏林、長阪坡等著名文化景區是三國文化的重要載體。

4、清江巴土文化。清江流域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後裔。熱情、質樸、勤勞、善良、勇敢,代表了土家人優良的民族素質。其婚喪習俗、歌舞曲藝、飲食服飾、建築交通等構成了清江巴土文化的鮮明特色。同時,以恩施自治州和長陽、五峰兩個自治縣為主體的湖北民族地區也是巴土文化的富集之地,這裏山川秀美,物產豐富,是發展湖北特色經濟的重要地區。

5、名山古寺文化。湖北的名山古寺眾多,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名山古寺文化資源。武當山是道教名山,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形成了具有豐富內涵的武當文化。此外,荊山、大別山、大洪山、齊嶽山、九宮山和黃梅五祖寺、當陽玉泉寺、來鳳仙佛寺、漢陽歸元寺、武昌寶通寺以及荊州天星觀、武昌長春觀等眾多的名山古寺以及鐘祥明顯陵等名勝古跡,都有著較高的知名度和獨特的文化內涵。

6、長江三峽文化。長江三峽是中國最壯觀的峽谷,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峽谷之壹,還是舉世聞名的水電能源基地和地球上最大的人工湖。隨著三峽樞紐工程的蓄水發電和勝利竣工,其舉世雄奇的自然風光、色彩斑斕的人文景觀、神秘浪漫的神話傳說和峽江兩岸奇特的風土民俗,形成了具有濃厚峽江色彩的文化流派,構成了三峽文化的鮮明特色。

7、江城武漢文化。武漢地處兩江交匯之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早在商周時期就是南方連接中原的戰略據點。以商代盤龍城為標誌,3500多年的建城史使武漢積澱了底蘊豐厚的文化。明清以後,武漢逐步發展成為華中地區最大的工商業城市,近現代以來更成為中國的制造業中心和重要工業基地之壹。在現代史上,武漢曾壹度成為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作為華中地區的特大城市和區域經濟中心,江城武漢文化具有鮮明的區域特色。

8、現代革命文化。辛亥革命武昌首義,在清王朝的統治腹心打響第壹槍,壹舉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壹個封建王朝,結束了帝制,湖北的革命黨人和仁人誌士功不可沒。以辛亥武昌首義為標誌,形成了湖北和武漢近現代史上波瀾壯闊的革命文化內涵。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董必武、陳潭秋等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武漢創立了***產主義小組,武漢曾經是大革命的中心。“二七”大罷工、武昌農講所、“八七”會議、黃麻起義、鄂豫皖和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八路軍辦事處、武漢保衛戰、新四軍五師司令部、中原突圍和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等壹系列的革命活動、革命事跡、革命遺址等,構成了湖北近現代革命文化的主要內容,是極其寶貴的革命文化資源。荊楚文化這八大文化系列具有超越時空的強大穿透力和影響力,是我們建設先進文化、進行社會主義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

湖北是荊楚文化的發祥地,也是古代楚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從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雙重角度審視荊楚文化的發展軌跡,還可以進壹步發現它在以下五個方面具有創新特質,是當今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精神遺產。壹是“篳路藍縷”的創業精神;二是“撫夷屬夏”的開放精神;三是“壹鳴驚人”的創新精神;四是“深固難徙”的愛國精神;五是“止戈為武”的和合精神。荊楚文化的這些創新特質,既是時代的產物,又是優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具體展現,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資源。

  • 上一篇:傳統行業為什麽要轉型
  • 下一篇:信用卡怎麽升級?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