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妳好,請教灌腸的方法和步驟。謝謝!

妳好,請教灌腸的方法和步驟。謝謝!

灌腸分以下幾種情況,供妳參考

灌腸是將壹定量的溶液通過肛管,由肛門經直腸灌入結腸,以幫助病人排便、排氣。也可借輸入的藥物,達到確定診斷和進行治療的目的。

(壹)不保留灌腸法

1.大量不保留灌腸

(1)目的①軟化和清除糞便,排除腸內積氣。②清潔腸道,為手術,檢查和分娩作準備。③稀釋和清除腸道內有害物質,減輕中毒。④為高熱病人降溫。

(2)用物治療盤內備灌腸筒壹套(橡膠管和玻璃接管全長120cm),肛管,彎盤,止血鉗,石蠟油,棉簽,手紙,水溫計,調劑棒,橡膠布和治療巾(或壹次性尿布),便盆、輸液架,屏風。

(3)常用溶液?生理鹽水?,1%肥皂水。

(4)液量及溫度?成人每次用量為500-1000ml?,?老年人用量為500-800ml,小兒用量為200-500ml.液體溫度39-41℃,降溫用溫度28-32℃,中暑病人可用4℃等滲冰鹽水。

(5)操作方法①備齊用物攜至病人床邊,向其說明目的,消除顧慮,以取得合作,囑其排尿,大病室用屏風遮擋病人。②協助病人取左側臥位(根據腸道解剖位置,借助重力作用使溶液順利流入腸腔),脫褲至膝部,右腿屈膝,左腿自然伸直,臀部移至床邊,將橡膠布和治療巾(或壹次性尿布)墊於臀下,彎盤置臀邊。如病人肛門括約肌失去控制能力,可取仰臥位,臀下置便盆,勿暴露病人下肢,蓋好被子。③掛灌腸筒於輸液架上,液面距肛門40-60cm,潤滑肛管前端,將肛管與灌腸筒上的玻璃接管相接,放出少量液體,排出管內氣體,用止血鉗夾緊橡膠管,左手持手紙分開病人臀部,顯露肛門,囑其張口呼吸,使肛門括約肌放松,按解剖特點插管,即先向前,再右後,輕輕插入直腸10-15cm,松開止血鉗,固定肛管,使溶液緩緩流入④觀察內液面下情況,如溶液流入受阻,可稍移動肛管,必要時檢查有無糞塊阻塞。若病人有便意,應將灌腸筒適當放低,減慢流速,並囑病人深呼吸,減輕腹壓。⑤待溶液將流盡時,夾住橡膠管,用衛生紙包住肛管拔出放入彎盤內,擦凈肛門。囑病人平臥盡可能保留5-10分鐘後排便,以利糞便軟化。⑥不能下床的病人,給予便盆,將衛生紙放在病人易取處。⑦便畢,協助虛弱病人揩凈肛門,取出便盆、橡膠單和治療巾。幫助病人洗手,整理床鋪,開窗通風。觀察大便情況,必要時留取標本送驗。⑧整理、洗凈灌腸用物,並消毒備用。⑨記錄結果,在當天體溫單的大便欄內記錄。

(6)註意事項①掌握灌腸液的溫度、濃度、流速、壓力和液量,為傷寒病人灌腸時,溶液不得超過500ml,壓力要低(液面距肛門不得超過30)。②降溫灌腸,可用28-32℃等滲鹽水,或用4℃等滲鹽水,保留30分鐘後再排出,排便後隔半小時再測量體溫並記錄。③灌腸過程中註意觀察病人的反應,若出現面色蒼白、出冷汗、劇烈腹痛、脈速、心慌氣急、應立即停止灌腸,通知醫生進行處理。④肝昏迷病人禁用肥皂水灌腸,以減少氨的產生和吸收。⑤禁忌癥:妊娠、急腹癥、消化道出血和各種嚴重疾病晚期病人。

2.小量不保留灌腸

(1)目的①軟化糞便。為保胎孕婦、病重、年老體弱、小兒等病人解除便秘。②排出積氣。為腹部及盆腔手術後腸脹氣病人排除腸道積存氣體,減輕腹脹。

(2)用物治療盤內備註洗器,藥杯或量杯盛指定溶液,肛管,溫開水5-10ml,彎盤,衛生紙,橡膠布和治療巾,潤滑油,止血鉗,便盆,屏風。

(3)常用溶液?①“1、2、3”溶液即50%硫酸鎂30ml、甘油60ml、溫開水90ml,溫度為38℃。②油劑,即甘油50ml加等量溫開水,多用於老年、體弱、小兒和孕婦。

(4)操作方法①備齊用物攜至病人床邊,其它準備工作同大量不保留灌腸。②潤滑肛管前端,用註洗器吸取溶液,連接肛管,排氣後夾住肛管,輕輕插入直腸內10-15cm,松開止血鉗,將溶液緩緩註入,灌畢,將肛管末端擡高,使溶液全部註入,然後反折肛管,輕輕拔出,放於彎盤內

③囑病人平臥盡可能保留10-20分鐘後排便。

3.清潔灌腸

(1)目的①徹底清除滯留在結腸內的糞便,為直腸、結腸檢查和術前做準備。②稀釋腸內毒素,促其排出。③物理降溫。

(2)用物?同大量不保留灌腸

(3)常用溶液?1%肥皂液,等滲鹽水。

(4)操作方法?反復多次進行大量不保留灌腸,第壹次用肥皂水灌腸,排便後,再用生理鹽水灌腸,至排出液清潔無糞塊為止,註意灌腸時壓力要低(液面距肛門不超過40cm)。灌腸應在檢查或手術前1小時完成,禁用清水反復多次灌洗,以防水與電解質紊亂。

(二)保留灌腸

1.目的?自肛門灌入藥物,保留在直腸或結腸內,通過腸粘膜吸收,達到治療目的。常用於鎮靜、催眠及應用腸道殺菌劑等。

2.常用溶液

(1)鎮靜、催眠?用10%水化氯醛,劑量遵醫囑加等量溫開水或等滲鹽水。

(2)腸道殺菌劑?用2%黃連素,0.5%~1%新黴素及其它抗生素等,劑量遵醫囑,藥量不超過200ml,溫度39-41℃。

(3)腸道營養劑?用10%葡萄糖溶液或牛奶等。

3.用物?同小量不保留灌腸,選擇較細肛管。

4.操作方法

(1)備齊用物攜至病人床邊,向病人解釋,以取得合作。

(2)保留灌腸前囑病人排便或給予排便性灌腸壹次,以減輕腹壓及清潔腸道,便於藥物吸收。

(3)腸道病患者在晚間睡眠前灌入為宜,灌腸時臀部應擡高10cm?,利於藥液保留,臥位根據病變部位而定,如慢性痢疾病變多在乙狀結腸和直腸,故采用左側臥位為宜,阿米巴痢疾病變多見於回盲部,應采取右側臥位,以提高治療效果。

(4)其它操作同小量不保留灌腸,但入肛管要深,約15-20cm?,溶液流速宜慢,壓力要低(液面距肛門不超過30cm),以便於藥液保留。

(5)折管拔出後,以衛生紙在肛門處輕輕按揉,囑病人保留1小時以上,以利藥物吸收,並做好記錄。

5.註意事項

(1)灌腸前了解病變部位,以便選用適當的臥位和插入肛管的深度。

(2)為提高療效,灌腸前囑病人先排便,掌握“細、深、少、慢、溫、靜”的操作原則,即:肛管細,插入深,液量少,流速慢,溫度適宜,灌後靜臥。

(3)肛門、直腸、結腸等手術後病人,排便失禁者均不宜作保留灌腸。

  • 上一篇:傳統節日的小讀者
  • 下一篇:健康管理呢?什麽是健康管理?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