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繩子壹直以來都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在服裝中的應用由來已久。本文從繩的概念出發,回顧了人類文明中的繩文化。結合國內外大量實例,闡述了繩子在服裝實用性和裝飾性方面的廣泛應用。最後總結了服裝設計中繩子的多樣性和多變性。
[關鍵詞]繩子,多樣性,實用性和裝飾性,時尚趣味。中國服裝歷史悠久,繩子在服裝中的使用也有壹定的歷史時間。繩子自出現以來就廣泛應用於服裝中。在不同時期,不同民族服飾對繩子的使用各有特點。不管繩子是用來連接衣服的各片,還是在衣服上起裝飾作用,它都是通過交織、撚、繞、提等各種裝飾手段來改變衣服的形狀和結構,改變衣服的風格。近年來,隨著服裝風格的多樣化,以及新的技術和裝飾手段,繩狀風格越來越多地被用於不同風格的服裝中,成為設計師手中充滿變化的設計手段。很多引領潮流的大師,每季都能在作品中看到五顏六色的繩帶,他們用手中的繩帶做出色彩斑斕的服裝變化。近年來,在我們的生活服裝中,繩子的身影也隨處可見,不同風格的服裝,不同類型的繩子將服裝演繹的五彩繽紛。
壹、繩子的概念及其特點
早在遠古時代,人們就已經開始將大麻植物的莖和皮剝皮,制成類似繩索的東西,應用於生活。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繩子的定義是用兩根以上的麻、棕毛或稻草做成的長條,主要用來捆綁東西。在我們心目中,繩帶的概念是比較寬泛的。綜上所述,繩子是由兩根或兩根以上的細纖維經多個系統撚合而成的條狀,橫截面為圓形,具有壹定的厚度。
繩帶除了自然狀態下的線形外,還可以通過纏繞、打結、編織等方法產生多種形狀,具有“點”和“面”的特點。如果繩子打結(比如壹個中國結),或者在繩子末端加上珠子、金屬吊墜、帶子甚至羽毛,突出的效果就是“點”,成為關註的中心。如果將繩子編織成網,或者簡單地橫向排列,如流蘇,就具有了“面”的特點,給人以強烈的印象。
從外觀上看,自然狀態下的繩子給人的感覺是線性的,細長的。它具有壹些“線”的特征:有時看起來像直線,簡單而尖銳,具有視覺分割性,有時看起來像曲線,柔和、活潑、飄逸,具有壹定的運動感,具有線條的流動性。隨著線條的不同變化,能產生不同的視覺感受。繩子的這種特性,使得它放在其他物體(包括衣物)上時,大小、顏色、形狀、位置都會發生變化,影響物體的美感。
從材質上看,繩子給人的感覺比較硬,通過光影,繩子產生的立體感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因為繩子是由多股線組成的,所以它的質地完全取決於原料的特性。近年來,材料被藝術家視為表達思想和觀念的最直接的媒介,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繩子的材質是體現其美感的重要因素。
第二,繩子廣泛應用於服裝的實用和裝飾方面。
繩索很早就出現在衣服上,甚至在衣服正式出現之前,人類的祖先就已經知道如何用繩索之類的東西捆綁動物的皮膚來保護和禦寒。幾千年來,繩子被廣泛應用於服裝中,很多至今仍在使用,原因很明顯:壹是實用、實用、簡單,不需要復雜的加工;第二,它是壹種纖維狀材料,柔軟易塑形,與整個服裝相協調;第三,具有視覺美感,裝飾效果強。
在以前的服裝中,繩子主要是用來連接衣服的各件,以實用功能為主;隨著歷史的不斷變遷,繩子越來越多的運用在服裝中起到壹定的裝飾作用,甚至有些服裝完全脫離了實用功能,完全起到了裝飾作用。回顧服裝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繩子已經被廣泛應用於服裝中。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繩子就在服裝上起到了壹定的裝飾作用,而中國古代的漢代服裝主要是用繩子系起來的,給人壹種瀟灑飄逸的感覺。另外值得壹提的是古代的“大腰帶制”,在其他民族的服飾中也廣泛使用。古希臘的希頓和古羅馬的朱尼卡都是在簡單寬大的面料上,既保暖又方便,還能形成漂亮的褶皺。基督教和天主教新娘穿的白色婚紗,往往用大量的絲帶、蕾絲、蝴蝶結裝飾,非常漂亮。日本和服上的腰帶也很有特色,因為腰段的改進使得日本女性較短較粗的下半身在視覺上顯得修長。朝鮮族傳統長裙古樸典雅,寬胸蝴蝶結成為朝鮮族服飾最顯著的特點。
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繩子的運用可以說是極其廣泛,形式和功能多樣,服裝款式千變萬化。無論是造型還是裝飾都起著重要的作用。無論是與主題相連,還是與服裝分離,都運用自如;對比、統壹、簡單、復雜...繩子不僅存在於服裝中,在服裝配飾中也經常可以找到,而發帶、頸帶、吊帶、腰帶、裙帶、打底褲、鞋帶等款式則更加豐富多彩。
第三,從現代服裝上的各種繩索看當今的社會觀念和時尚趣味。
服裝是社會時尚的風向標,不同時期、不同民族的服裝發展可以反映出當時的社會觀念和時尚趣味。唐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文化藝術繁榮。所以唐代女子的著裝都是袒胸露臂,紗批,這在過去是最奢華最開放的。在西方,洛可可時期的女裝以緊身衣和裙子為造型,以絲帶、花邊甚至人造花為裝飾,是“人造美”巔峰的代表,這與那個時期上流社會的社會時尚有直接關系,當時女性極力討好男性。從近幾年的時尚發布會來看,很多時尚大師都在作品中使用了繩子。逸飛時尚和ONLY是兩個風格迥異的品牌,但今年夏天都用繩子設計作為服裝剪裁的靈感。那麽,為什麽他們如此偏愛繩子呢?還有繩子的頻繁出現和流行趨勢有什麽關系?現在衣服上有各種各樣的繩帶,正好符合當下的時尚潮流和趣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人類的環境也受到了壹定程度的破壞。20世紀80年代,環保、回歸自然的理念吸引了全世界人們的目光,同時也吸引了設計師對自然、簡約材質的迷戀。繩子簡單的造型和原始的質地,似乎是原始社會遺留下來的壹種精神觀念,從而成為保護地球、崇尚自然主題下的壹種象征。(2)繩帶休閑活潑,體現了現代人穿衣放松的態度。服裝設計是壹種針對人類著裝的設計,比其他任何藝術都更貼近人,純藝術只是供人欣賞,工業品只是供人使用。只有“服裝設計”是壹門可以讓人參與進來的藝術,它可以根據不同的人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正是因為這種衣與人的結合,才讓人們更加關註衣服和自己。從某種意義上說,著裝是生活和社交的必需品,也是壹種自我娛樂。尤其是在某些場合,人們對服裝的態度不再那麽嚴肅,有時甚至會以壹種娛樂和自嘲的態度對待遊戲,在高節奏的生活中給自己和他人壹種心靈的放松。由於繩子的隨意性和緊湊性,可以懸掛,可以垂直於主衣,可以壹掃所有的冷漠和嚴肅,所以很容易成為“娛樂”的道具,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的娛樂心理。(3)繩帶的纖維最適合展現女性迷人性感的氣質。近年來,中性的服裝風格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註,如何表現女性的柔美成為服裝裝飾中非常重要的壹個環節。這時,各種透明、中空、柔軟的材料BLACKPINK出現了。而繩子的柔軟度最適合展現女性迷人性感的氣質。它的隨機性和線性可以賦予服裝無窮的想象空間。是委婉的,溫柔的,溫柔的,嫵媚的。無論是簡單的交叉還是打結,透過淡淡的繩子露出來的肌膚都遠比直截了當的赤裸上身性感。(4)繩索裝飾的大量使用是後現代裝飾回歸的壹種體現。裝修是人們追求美的體現。隨著人類文明和社會的發展,人對自身個體意識的提升和尊重必然要通過裝飾來補償和滿足。從藝術的角度來看,裝飾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藝術形式,也是最常見、最受歡迎的藝術形式。實用工藝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藝術之壹。早在原始社會,人類祖先就用動物的骨頭、象牙和羽毛來裝扮自己。裝飾的發展證明了文化的繁榮,人類的文化意識促進了裝飾的進步。
19世紀出現的現代藝術設計,極力否定和排斥技術以外的裝飾。因為過於理性簡單,缺乏對人的情感的關註,最終導致了人們的不滿。於是,壹些人開始懷念“手工藝”和“後現代”的裝飾主義,但他們重新認識裝飾,註重人文關懷,追求壹種裝飾性和歷史性的折中風格,以滿足人們對美的需求和愉悅。體現在服裝上,借助各個時期的裝飾風格,以具象形象或象征符號的形式呈現。打結,懸掛,交叉,標題...服裝史上繩子的各種手法在今天的服裝中層出不窮,似曾相識並不是歷史的完全復制,這是懷舊裝飾主義在後現代觀念中的體現。(5)服裝設計中繩子的多樣性可以滿足當今多元共存和個性展示的要求。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物質財富日益豐富,人們的精神需求也日益增加。尊重個性和感受已經成為壹種普遍的要求。人們提倡壹種個性化的、多樣化的、甚至充滿奇怪幻想的語言。服裝也是如此。復雜多變模糊不清都無所謂。關鍵是要有創新和個性。這也是“後現代主義”主張以多元發展取代單調的觀點的壹種體現。繩子本身的各種特性,多變的造型,豐富的材料和裝飾手法,加上它與服裝在色彩、質地、位置、大小上的對比和統壹,產生了與服裝的多種服裝風格。溫柔、粗獷、高貴、簡約、古典、現代...
繩子是服裝設計中使用和裝飾的尤物,既古老又新鮮。繩子本身的變化可以給服裝帶來無窮的變化。人們喜歡繩子,因為它美麗而多變。通過服裝上的各種繩索,可以品味當今時尚的氣息,了解社會文化的走向。當然,服裝是壹個有機的整體。在服裝設計中使用繩子時,壹定要把握好比例感,註意整體的和諧。很多好的設計,看似不經意的對繩子的運用,其實包含了設計師對造型、色彩、結構、材料等等的想法和推敲。
參考資料:
[1]《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01。
[2]周希寶。中國古代服飾史。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4。
[3]張乃仁,楊,.《外國服裝藝術史》。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
[4]李軍.希臘藝術與希臘精神.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5]楊·。時尚的奧秘。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6]更好的“煮”衣服。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