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侗族文明禮儀常識有哪些?

侗族文明禮儀常識有哪些?

在北方的侗族地區,很流行請客人吃湯。平時或逢年過節,無論誰殺豬,都要請方氏兄弟或鄰居品嘗,稱之為“吃湯”,行動不便的病人或老人也要盛在碗裏送去。

聚宴(又稱閉宴)是侗族人民熱情好客的集中體現。壹家有客人,不可能每個客人都去吃飯,大家就辦酒席。壹般酒席會以寬敞幹凈的家庭為中心,家庭中每個家庭都會派壹個成年男子作為代表(如果是女客人,會由女性組織)拿出自己最拿手的菜、酒、糯米壹起陪客人。宴會開始,長輩們首先舉杯致歡迎詞。酒席上壹般要喝“轉酒”,換壹杯酒。就是大家都喝隔壁杯子裏的酒,左邊壹杯,右邊壹杯。酒半滿時,主人在他的帶領下,倒兩杯酒和客人壹起喝,然後按照年齡或班級大小的順序和客人壹起喝。吃菜也要吃“轉”。各家的菜都是壹個壹個傳下來,讓大家品嘗。酒席結束了,我很自豪我帶的菜都吃完了。董人聚在壹起宴請,少則壹家幾個兄弟,多則壹家甚至整個寨子。如果壹個客人曾經在這個寨子裏當過頭領,然後回到這裏,他就成了整個寨子的客人,宴席就在整個寨子裏舉行。屆時,全寨子每家每戶都會派壹個成年人參加。

龍座放在湖南通道和廣西三江、龍勝壹帶。所有大型宴會都喜歡擺長席,即以木板相連排列,兩邊坐人,菜肴按人成串排列,並設幾碗公菜公湯陪酒。男人在晚餐時喝酒,吃肉串;女人吃公家菜,烤串帶回家。這是當地侗族人民的獨特習俗。客人拿著主人家分發的肉串與家人分享,這意味著所有的家庭成員都吃了主人家的婚宴和肉,以表示祝賀。如果是白的話,說明我雖然沒來參加悼念,但是吃了失去親人的那串肉,也是對逝者的壹種懷念和悼念。

客人到侗族人家做客,壹般都會用上好的苦酒和腌制多年的酸魚、酸肉、各種酸菜招待,所以有“苦酒酸茶”的說法,是給客人的。侗族人用雞鴨招待客人時,首先主人要尊重雞鴨頭或雞爪鴨蹼。客人應雙手接過,或轉向餐桌上的長輩,以示主客之間的相互尊重和真誠。

到侗族人家做客,吃酸菜魚時,主人往客人碗裏放壹堆酸菜魚塊,但客人最好不要全吃,留1和2塊,以示“吃的綽綽有余”。生日、生日、婚喪嫁娶,都要辦不同規模的酒席。

婚禮習俗侗族的婚禮習俗非常簡單、古樸、有趣。千百年來,以歌擇偶,以歌為禮,是侗族人民的傳統習慣。千奇百怪的婚俗,讓人深思良久。

見面禮:侗族情侶見面禮不需要太多或太貴的物品,但需要大量的歌曲。雙方見面前要準備很多情感歌曲,通過走親訪友、走村串戶的方式交朋友、找對象。應該準備的歌有《敲門》《探索情歌》《坐夜曲》《十八曲》《六十曲》。寨子裏有年輕的客人,姑娘們的後代會請壹群群的歌手來唱歌,老人和孩子都會來聽歌。侗族人不要客人帶什麽禮物,只帶歌。人們經常唱:不求民謠,十擔白米倒歌。別想著扛飯,不會唱歌就別進屋。參觀者必須展示他們的才能。當他們毆打寨子裏的女孩時,主人非常高興。他們半夜起來燒茶吃宵夜,第二天就更好客了。寨子裏的姑娘由妳來選。如果來村裏的人不會唱歌,主人會給妳臉色看,給妳做頓簡單的飯,不僅會被嘲笑,年輕人還會送妳壹首歌:不吹柴火不上坡,不洗澡不過河,廟裏菩薩不說話回安塘敲木魚。

在訂婚儀式中,侗族青年通過在村中散步的方式結交戀人,然後雙方秘密安排地點見面,用歌曲表達感情,並根據歌曲選擇配偶。情侶們從日出唱到日落,又從日落唱到日出。海誓山盟,面對面定終身大事。“山梁高而有頂,溪水長而活躍。我們和好如初,夫妻恩愛百年。”姑娘摘下耳環或項圈或手鐲,把心愛的東西送給晚輩。小夥子當場脫下壹件貼心的衣服,送給了姑娘。互贈禮物,叫做:澆色。

取禮:侗族人只要在自願訂婚後約定壹個日期,男方就可以拿壹個糯米糕,兩條豬腿,壹根吸管。女方家從來不向男方要禮物。但最重要的是選幾個好的歌手,用很多歌來應付姑娘家的“婚禮”。

秦觀·李:“有三個意思。第壹,意味著女孩的同伴和親戚不願意和女孩結婚。二是通過“近親”營造喜事的熱鬧氛圍。最重要的是,姑娘們要看到新郎的聰明。看到伴娘遠道而來,姑娘們趕緊關上涼亭門,禁止伴娘進村“盤問”。這時,姑娘們唱起了“盤門”歌,如:“兄弟,妳姓吳還是姓楊?世界上有多少海洋?中國有多少個省?湖南城市有多少個太陽?“新郎和伴娘必須準確回答...女生答對了才開門,答錯了還要繼續提問。打開涼亭門,關上房間門,然後叫新郎回答。比如“什麽鳥說要種?哪些節氣是黃色的?哪些節氣牛洗澡?重陽是幾月幾號?"新郎須答:"八月十五,黍黃時,鳥鳴時種,五月,牛洗澡,九月初九,重陽慶。“如果妳不能回答正確的問題,妳就不能無論選擇黃金還是白銀都進入房子,並對新娘關上大門。如果新郎能迅速瞄準秦觀之歌,這將是給新娘最大的面子,人們會稱贊女孩嫁了壹個好丈夫。

嫁妝儀式:董家娶女兒,嫁妝很簡單。女方家不向男方要任何嫁妝,也不嫁箱衣櫃,男方也不向女方要任何嫁妝。新娘結婚時只帶壹個有花卉圖案的花籃。籃子裏裝著姑娘繡的侗棉和織錦,以及她親手織的衣服和布料。娘家只嫁漂亮的紡織車,嶄新的織布機,染缸,鋤頭,鐮刀等生產工具,還有油菜籽,糧食種子...新娘不用背,和伴侶壹起走到婆家。在路上遇到同時出嫁的姑娘,會送她壹條繡有美麗圖案的背帶,祝賀她吉星高照,早生貴子。

陪客:不管娶的是女兒還是媳婦,這個村的親戚朋友鄰居都會來接客。幸福的家庭不殺豬宰羊。親戚朋友不送錢不送物,各家都來陪,帶鹹肉雞肉...有的帶侗米酒和糯米,很豐盛。主人不用花很多錢就能舉辦壹場喜事,體現了侗族人民的團結友愛、熱情好客,以及壹人有事,眾人幫忙的作風。

洗臉儀式:新娘被接進婆家,村裏的年輕人晚上會有洗臉儀式(漢族人稱之為洞房)。新郎新娘進洞房後,子孫們會來喝洞房茶。晚輩在吃茶時要奉承新娘,如:“正月是情侶,八月生寶寶……”“孩子的叔叔喝茶”“孩子的叔叔抽煙”讓新娘點壹支煙。喝完茶,晚輩會讓新娘洗臉,晚輩也會洗臉。當然,新娘不會那麽老實的給晚輩洗臉。有時候,她還把黑鍋灰藏在手裏,給晚輩做了個大臉,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給新娘洗完臉,大家高高興興的走了。

歡迎儀式當人們參觀侗寨時,他們經常會遇到壹種不同尋常的歡迎方式。主人在寨門、街道、小巷、鼓樓下、風暴橋或他們的家門前設置路障來阻擋客人的去路。街壘後面是穿著侗族服飾的男孩和女孩,由翟老帶領。他們並排站成壹排,如果客人想越過路障和人墻,就必須給姑娘們唱歌。他們每個人手裏還拿著壹大碗自釀的米酒。如果他不唱歌不喝酒,他就不能去那裏。

堵路在侗族地區尤其普遍。壹個寨子的小夥子到另壹個寨子遊玩時,經常會遇到主寨的姑娘在路口和寨子前把樹葉和草綁在繩子上擋路。有時會放置紡車、織布機、竹籃、雞籠等障礙物。主村的姑娘們在後面排好隊,排隊聽歌。他們先唱了壹首攔路虎歌,提出客人不能進寨子的各種理由。男生會唱開道之歌,推翻女生擋道的借口。街壘內外唱著答著,圍觀者不停地唱著,歡呼著。

以下是侗族青年男女演唱的壹組歌詞。

姑娘們唱著我們在避村,避村,避門。別來了。

不信妳去天庭找玉帝寫個文書。如果他願意改變這個禁忌,我們將打開大門。

男生唱妳別避村,快開村門。

我們已經問過玉帝了,他讓我們自己安排。他不管人間事,也不會寫人間字。

姑娘們又唱起了《我們在躲避村莊》。昨晚,村子裏有小貓。

貓剛剛下車。陌生人不得入內。今天回去,明天再來。

男孩們又唱了起來,“妳不想住在莫吉村。這個月不會有小貓了。”。

如果妳運氣好,生了小貓,就不用怕趕緊開村門了。

男生唱的再好,也還是進不了村門,因為女生要用歌來問各種問題,而且要巧妙的回答。最後,他們必須用歌聲要求姑娘們把擋在路上的路障壹個壹個地移開,還必須喝姑娘們的米酒,才能進村口。兩寨青年男女交往或迎娶新娘時,常進行這種堵路活動。路障歌的歌詞往往包含搞笑和愛情的內容。通過路障,兩個寨子的青年男女從陌生人到熟人,互相了解,為彼此進壹步交流打下了基礎。在舉行婚禮的時候,主人通常會在房子的入口處設置路障。擋路的繩子上綁著壹個草簽,繩子下面的桌子上放著壹碗碗米酒、魚、肉、糯米、彩蛋。唱完攔路之歌,客人們走過路障,姑娘們把兩個象征好運和如意的雞蛋掛在客人的胸前,喝著喜慶的米酒。然後帶來了侗族特有的鹹魚和五顏六色的糯米飯,直到讓人無語,還不死心,讓客人去新房看新娘。

  • 上一篇:休息休假制度
  • 下一篇:關於傳承紅色基因的詩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