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保加利亞文化是受了什麽文化的影響?

保加利亞文化是受了什麽文化的影響?

保加利亞文化受希臘、羅馬、拜占廷等多種文化和土耳其文化的影響,在音樂方面表現得尤其明顯。但是,它仍表現出自己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悠久的民族傳統。保加利亞音樂的題材十分豐富,除有廣泛影響的宗教音樂外,還有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勞動歌曲、歌頌勇武強悍的戰鬥歌曲,以及表現民俗民風的民間歌曲等等。

近代保加利亞的音樂是在19世紀後半期逐漸發展起來的,著名音樂家馬諾洛夫是其重要的奠基人。在他的努力下,建立起了保加利亞第壹支樂隊,完成了保加利亞第壹部歌劇,為保加利亞音樂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近代以來,享有盛譽的保加利亞音樂家是赫裏斯托夫和弗拉季格諾夫。

赫裏斯托夫,生於1875年,在作曲、指揮和音樂理論研究等方面,都有較深的造詣。他先後在索非亞歌劇院、國家音樂學院和索非亞教堂任職。他在學習、借鑒西歐音樂的同時,努力將其與傳統的民族音樂結合起來,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如《伊瓦伊洛節日序曲》、《多布林卡和太陽》等。

弗拉季格諾夫,生於1899年,在柏林結識了舒曼等德國著名音樂家,並從中學習了許多有益的知識。他還師從赫裏斯托夫學習,不斷豐富和完善保加利亞音樂的理論與方法。他在交響樂、室內樂和鋼琴曲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貢獻。其主要代表作是狂想曲《瓦爾達爾》、 《保加利亞組曲》、《七首保加利亞舞曲》、《鋼琴協奏曲》等。

保加利亞在造型藝術上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早在5-6世紀時,在索非亞就建立了著名的聖索非亞教堂;7-9世紀建造了各類王宮,成為引人入勝的文化古跡;10世紀以後修建的普列斯拉夫的圓形教堂、巴奇科夫修道院等在歐洲建築藝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8世紀末,保加利亞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緩慢地發展起來,民族解放運動不斷高漲,在民族意識不斷覺醒的有力推動下,保加利亞的造型藝術也開始復興。

保加利亞近代美術的奠基人是德米特洛夫。他和他的學生紮格洛夫,為保加利亞的繪畫藝術做出了重要的貢獻。19世紀末、20世紀初,保加利亞湧現出壹批優秀的畫家。梅爾克維奇卡,生於1856年,早年在布拉格美術學院、慕尼黑美術學院就讀,參加籌建索非亞繪畫學校,後任校長。他在油畫和版畫方面都有較大的成就,其作品以農村題材為主,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廣大農民的生活,以及巴爾幹山區的風光,如《手帕舞》堪稱藝術精品。

維申,生於1860年,先後在布拉格、慕尼黑學習繪畫藝術,後在索非亞繪畫學校任教。他的作品以農民生活、農村風光和戰爭為主,如俄土戰爭、巴爾幹戰爭等,都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找到。其代表作有《趕集歸來》、《巴爾幹英雄史詩》等。這些作品表現了維申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以及深刻的愛國主義精神。

富內夫是著名的雕塑家,生於1900年,索非亞藝術學院畢業,1944年加入保加利亞***產黨。他經常深入到工農群眾實際生活之中,創造出許多為人民所喜愛的優秀藝術品。如《集會》、《罷工糾察者》、《火車司機》、《遊擊隊員》等。

保加利亞1944年起義後建立了政權,歌頌無產階級戰士和勞動人民英雄形象的藝術作品日益增加,如彼得羅夫的《就義》,米爾切夫的《審問》,米哈伊洛夫的《季米特洛夫在萊比錫法庭上》等。季米特洛夫-馬伊斯托拉是保加利亞現代著名的畫家,在版畫方面頗有造詣,曾榮獲"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

他飽含著對祖國人民,特別是廣大農民的深情厚愛,創作了許多充滿激情,富有感染力的優秀作品,包括風景畫和肖像畫等,如《母親肖像》、《保加利亞姑娘》、《唱歌的姑娘》、《姐妹們》。在巴爾幹戰爭期間,他親臨戰場,畫了許多戰爭素描,生動地表現了戰士們的生活。1878年,保加利亞人民擺脫了土耳其的統治,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保加利亞文學也揭開了嶄新的壹頁。在眾多的文學題材中,反映民族解放運動以及反抗土耳其統治的人民起義,是主要的內容之壹。

作家伊?伐佐夫的代表作《軛下》、 《流亡者》、《被遺忘的史詩》等,生動地反映了這壹歷史過程。伊?伐佐夫,1850年生於壹商人家庭,青年時代積極參加爭取祖國獨立解放的革命運動,同時開始文學創作。他在19世紀末曾組織"科學"文學團體,創辦同名雜誌,出任《曙光》雜誌和《人民之聲》報的主編。他還當選為議員,任教育部長。《軛下》是壹部以著名的1876年四月起義為背景的長篇小說。

伊?伐佐夫通過對主人公奧格涅諾夫的描述,再現了起義前夜保加利亞的社會生活,歌頌了革命者熱愛祖國的崇高精神,以及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20世紀初,他撰寫了多部以保加利亞中世紀歷史為內容的中長篇小說,如《斯維托斯拉夫?傑爾傑爾》、《伊萬?亞歷山大》,此外還有歷史劇本《鮑裏斯拉夫》、 《伊瓦伊洛》等。19世紀末,保加利亞工人運動迅速發展,馬克思主義開始廣泛傳播,促進了無產階級文學的產生。

迪?波梁諾夫是早期無產階級詩人的代表,其代表作是《死亡之樹》。第壹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保加利亞的革命文學得到進壹步發展。以後隨著《鐵砧》、《工人文學陣線》等文學刊物問世,"勞動作家聯盟"的建立,革命文學的影響逐步擴大,並湧現出壹批優秀的文學作品和作家。如克?維爾科夫的《鮑羅沃村》、尼?瓦普察洛夫的《馬達之歌》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反映反法西斯戰爭以及戰後人民新生活的文學作品陸續出版,使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出現了繁榮局面,壹些作品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廣泛的積極影響,如維?安德列耶夫的《遊擊隊之歌》,維任諾夫的《在原野上》,斯坦內夫的《傍晚靜悄悄》,迪?迪莫夫的《煙草》,奧?瓦西列夫的《警報》、《幸福》,拉多耶夫的《旗幟飄揚》,斯?達斯卡洛夫的《自己的土地》等。

保***1956年召開"四月全會"批判個人迷信的種種表現之後,文學界開始批評文藝理論與文學創作中的教條主義思想,強調應允許不同流派的存在,藝術形式與藝術風格也應力求多樣化。此後,作家們以極大的熱情進行藝術上的探索與創新,在題材上也更加重視普通人的生活,特別是揭示他們內心世界的喜怒哀樂。

在50年代以後至今,這種狀況基本上沒有本質的改變,只是不同的時期在某些方面的表現更加突出些,如80年代以後,壹些作家極力改變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通過借鑒西方現代文學的壹些表現方法,如意識流和新浪漫主義等,提高文學的表現力。

這方面的代表性作家主要有維任諾夫、拉迪奇科夫、列巴切夫、拉多耶夫等。80年代末,保加利亞作家協會在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大潮的推動下,召開了以"改革與文學"為主題的代表大會。年底,保加利亞政局發生巨變後,作家協會分裂成三個獨立的文學團體。

  • 上一篇:妳家有哪些餐桌禮儀?
  • 下一篇:夢想結婚有什麽征兆?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