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水節:傣族新年。從傣歷6月24日到26日(夏歷4月中旬),節日持續3到5天。節日壹大早,男女老少沐浴更衣,到佛寺拜佛,即在佛上灑水洗塵,再互相潑水消災。後來以潑水為戲,作為節日上演。相傳古時候火魔作惡多端,偷走了七個姑娘。最小的女孩香農得知了殺死火魔的秘密:拔掉它的頭發並勒死它。魔鬼在壹個火球裏,它掉在哪裏,就會著火。姑娘們互相潑水,撲滅了邪火。這個傳說成了沿河壹帶的習慣,逐漸成為潑水節。據說這種習俗起源於印度,婆羅門們每年這個時候都會在河裏沐浴,以洗去罪惡;老人不能下河時,子女會潑水洗罪。後來傳入我國傣族地區。
開門節:傣語稱“楚瓦”,意為佛出寺。雲南傣族的傳統宗教節日。它在每年傣族歷的12月15日舉行。其活動與閉幕日相同。傣歷12月15日,進洞時放在佛座後面的東西拿出來燒,表示佛已出洞。16日,和尚離開了山洞,全家男女老少都去山洞拜佛。17日舉行盛大的“捕花”活動,因為佛在西天講經三個月後又回到人間,所以各村寨都要敲鑼打鼓,舉行盛大的歡迎佛的活動,同時在窩棚裏向佛懺悔壹年的罪過。僧侶們借此機會向年輕男女宣講教義。開業當天正值農忙季節,天氣漸冷,佛事活動不多,年輕人可以談戀愛或結婚,成年人則外出經商或走親訪友。這個季節是傣族人文化娛樂活動最多的時候。人們燃放火花,點燃燈,高高飛翔,周遊村落,好不熱鬧。
關門節:傣語叫“入坳”,意為佛入寺。雲南傣族傳統宗教節日,持續三個月,始於傣族歷九年十五(農歷七月中旬)。相傳每年傣歷九月初九,佛祖隨母赴西天講經,三月才可重返人間。有壹次,正當佛陀要去西方講他的月經期,幾千個佛教徒到鄉下去傳教,踐踏了百姓的莊稼,耽誤了他們的生產。人們怨聲載道,對佛教徒非常不滿。佛陀得知此事後,感到不安。從此以後,每當佛陀去西天講經時,所有的佛教徒都聚在壹起,規定在這三個月內,他們哪兒也不準去,只能懺悔以贖罪。因此,人們以秒為單位稱之為“關門日”。
雲南省綠春縣騎馬壩壹帶的傣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十三舉行,節日持續壹天。這是當地傣族人民特有的傳統節日。正月十三的早晨,當朝陽照耀著傣族水鄉的時候,能歌善舞的傣族男女穿上節日的盛裝,聚集在寨子中央的大綠樹下。鑼鼓喧天,歌手們捧著香香的米酒,唱著春節歌和四季歌。人群在鼓點上跳著傳統的對偶舞,整個大壩充滿了歡樂。直到太陽高高地升上天空,這場歌舞音樂會才告壹段落。這時,壹位長者宣布:“大壩巡邏開始!”壹會兒,陶醉在歌舞中的人們立刻組成了壹個非常有秩序的隊伍:八個舉著彩旗的年輕人領頭,後面的人壹路吹著喇叭;有的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火藥,慢慢走向田壩。按照預定的路線走完之後,人們就聚在壹起,在春耕的繁忙時期制定村規民約,保證春耕能夠按季節完成。
花街節:也叫“熱水塘花街節”。雲南元江傣族的傳統民間節日在每年的農歷正月初七舉行,為期壹天。傣族和雅族也慶祝花街節,活動基本與傣族相同,但節日是在農歷五月初六。花街節的主要目的是辭舊迎新。節日的早晨,太陽升起時,男女老少身著節日盛裝,聚集在沅江東岸的熱水塘草坪上,歡歌笑語慶祝節日。老人們過去聊往事,年輕人載歌載舞,孩子們追逐遊戲,其樂融融。人們也紛紛在熱水池的溫泉中沐浴,以擺脫舊年的汙穢,幹凈清涼地迎接新年。這壹天,未婚青年男女還會舉行二重唱來尋找伴侶。
夏節:傣語稱“豪瓦”,意為夏天。始於傣歷9月15(農歷七月中旬),歷時3個月。相傳每年傣歷九月,佛隨母赴西天講經,三個月後再返人世。有壹次,正當佛陀要去西方講他的月經期,幾千個佛教徒到鄉下去傳教,踐踏了百姓的莊稼,耽誤了他們的生產。人們怨聲載道,對佛教徒非常不滿。佛陀得知此事後,感到不安。從此以後,每當佛陀去西天講經時,所有的佛教徒都被召集在壹起,規定在這三個月內不準去任何地方,只能懺悔以贖罪。因此,人們稱之為“關門日”。
夏節:傣語稱“昂瓦”,意為夏季,源於古代佛教中雨季居住的習慣。時間是傣歷65438+二月65438+五月(農歷九月中旬左右)。它象征著過去三個月的雨季已經結束,男女之間的婚姻禁忌從“閉日”開始解除,所以人們稱之為“開日”。禁忌解除後,青年男女可以開始自由戀愛或舉行婚禮。這壹天,男女青年身著盛裝,前往佛寺拜佛,供奉食物、鮮花、蠟條和錢幣。禮拜結束後,舉行了盛大的文化集會,慶祝閉館日以來的齋戒結束。主要內容包括燃放火花和上升,點燃燈籠,唱歌和跳舞。年輕人還會在村子周圍跳鳥、動物、魚和昆蟲形狀的燈籠。此時,正值水稻收割完畢,也是慶祝豐收的節日。
生活習慣:
禁忌:禁止外人騎馬、趕牛、挑擔、蓬頭垢面進入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在門外脫鞋,往裏輕走。不能坐在壁爐上方或跨過壁爐,不能進入主人的內室,也不能坐在門檻上;壁爐上的三腳架不能動,火不能蹬;不要在家裏吹口哨剪指甲;不要用衣服當枕頭,也不要坐在枕頭上;晾衣服時,上衣要在高處晾,褲子和裙子要在低處晾;進入佛寺要脫鞋,避免觸摸小和尚的頭部、佛像、長矛、橫幅等佛教聖物。?
婚俗:“追黃雞”是西雙版納青年男女通過吃謠言來尋求愛情的壹種方式,即姑娘把黃雞拿到集市上去賣。如果買家是女生的情人,女生會主動拿出凳子讓他坐在旁邊。通過交談,如果雙方相愛,就會抱著雞,拎著凳子到樹林裏傾吐感情;如果買家不是女孩的情人,女孩會加倍要價。“吃點小酒”,男女訂婚,男方收拾酒菜,去女方家請客。客人散了,男的由三個男的陪著,女的和她的三個女的陪著,擺了壹桌。“吃點酒”就是吃三道菜:第壹道是辣的;第二種方式是多放鹽;第三道菜應該有甜食。它意味著熱情、深沈和甜蜜。新房竣工,要恭喜新房。小夥子先上樓,提著牛頭,唱著祝福歌。成熟的男人提著箱子,已婚的女人提著被褥,姑娘們依次提著食物。然後他們在壁爐上支起三腳架,擺好酒桌,準備菜肴,唱歌祝賀新房落成。村民們也給他們的主人送壹些吉祥的禮物。婚禮當天,婚禮會在雙方家裏舉行,大多是先在女方家裏舉行。婚宴上,桌上要鋪上綠色的芭蕉葉,菜肴包括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和各種菜肴。酒席前,新郎新娘要做壹個綁禮,即婚禮用壹根白線繞過雙方的肩膀,兩根白線分別綁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純潔。然後,老人把糯米揉成三角形蘸上鹽,放在壁爐上壹個三腳架的頂點上,讓它燃燒後自然脫落,象征著愛情堅如鐵。?
飲食習俗:大米和糯米是主食。德宏傣族的主食是粳米,西雙版納傣族的主食是糯米。通常是立即食用。人們認為粳米、大米需要立即食用,不失去原有的色、香,所以不吃隔夜飯或很少吃,習慣用手捏米。所有的菜和小吃都以酸為主,如酸筍、酸豌豆粉、酸肉、野酸果;我喜歡吃酸菜幹。據說傣族人之所以經常吃酸菜,是因為他們經常吃不容易消化的糯米食物,酸的食物有助於消化。日常肉類是豬牛雞鴨,不吃或少吃羊肉。生活在大陸的傣族人喜歡吃狗肉,擅長烤雞、燒雞,對魚、蝦、蟹、螺、苔等水產品十分喜愛。用苔蘚吃是傣族特有的風味菜肴。烹飪魚,多以酸魚或烤香茅魚為主,此外還有做魚剁饢(即烤魚搗碎成泥,拌香菜等。)、魚凍、烤魚、白醬鱔魚等。吃螃蟹的時候,壹般是連殼帶肉剁成蟹醬做飯。傣族人稱這種蟹醬為“蟹南米布”。?
苦瓜是產量最高、消費量最大的日常蔬菜。除了苦瓜,西雙版納還有壹種苦筍,所以傣味裏也有壹種苦味。有代表性的苦菜是用牛膽等食材烹制的牛皮和涼菜的混合菜。傣族地區濕熱,昆蟲種類繁多。昆蟲制作的風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常見的吃的昆蟲有蟬、竹蟲、奧庫莫、鱉、蟻卵等。傣族人嗜酒,但酒精度不高。是他們自己釀的,味道很甜。茶是當地特產,但傣族人只喝不加香料的大葉茶。飲用時,只在火上炒至焦爛,沖泡後略飲。嚼著檳榔,混著煙草和石灰,壹天到晚。典型的食物有狗肉湯鍋、豬肉幹、鹹蛋、鱔魚幹等。
服裝特點:
女人:女人傳統上穿短袖和裙子。西雙版納的傣族婦女,穿著白色或猩紅色的內衣,腰小,下擺寬,各種筒裙。德宏芒市等地的婦女,婚前穿淺色大排扣上衣、褲子、小蠻腰,婚後換成雙排扣上衣、黑色裙子。內地傣族的婦女服飾與邊疆基本相同,但具有地域特色,故常被其他民族稱為“花腰傣”、“傣秀傣”。例如,玉溪市新平的傣族婦女用壹條壹英尺多長的特殊花帶系住裙子,因此得名“花腰傣”。他們的衣服以黑紅色調為主,貼身的夾克長到上腰部。領口用細密的銀泡泡鑲嵌成上下交錯的菱形圖案。腰間飾以五六米長的繡花腰帶,頭戴帽檐上翹的尖頂“雞樅”帽。花腰傣獨特的頭飾和服飾與晉寧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出土的雲南青銅器上的人物極為相似,與椎髻、短束腰、筒裙等特征相同,證明它們是壹脈相承的。
男:傣族男子穿無領雙排扣或大排扣小袖短衫,長袖長褲,天冷蓋毛毯,白色或綠色布套。男性紋身的習俗非常普遍,不僅顯示勇氣,還可以驅邪護體,裝飾身體。男生大概11歲的時候會被要求紋身。紋身多為虎、豹、獅、龍、蛇、鷹。大部分部位是四肢、胸部、腹部、背部。壹般寫壹條腿要兩天,寫壹個全身要七到八天。
發音:傣族[d m 4 I z ú]?
傣族簡介:傣族(羅馬字母:Dai),又稱傣族(泰語:,羅馬字母:Thai),撣族(羅馬字母:Shan)等。民族語言為傣語(泰語),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系壯傣語支。傣族把孔雀和大象視為吉祥物,民間故事豐富多彩。傣族喜歡依水而居,愛幹凈,經常洗澡,婦女喜歡洗頭,所以有“水民族”的美譽。過去傣族普遍信仰佛教,原始宗教傳到南方。傣族是泰國和老撾的主體民族,占泰國總人口的40%。傣族是緬甸的第二大民族,也是中國、印度、越南和柬埔寨的壹個少數民族。根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我國有傣族126多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