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孔子;儒家思想;紳士;
壹.導言
《論語》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其中提到的“君子之道”壹般被認為是做人的標準,不可忽視。子曰:“士為道,我無能,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由此我們不難知道,君子之道的內容是:仁者不憂,知者不疑,勇者不懼。
二、君子之道
“君子”壹詞並非孔子首創,在以前的時代也有出現,但君子的指稱和內涵是多樣的。有的是指君主,如《項》說澤河上有地,有存在感,君子可以教而思之,可以護民無疆,《周易林》。有壹段對丈夫的提及,“君子在役,不知其期。這是什麽?雞在喧囂中生活,白天是傍晚。牛羊下來,君子在役,何樂而不為呢?“詩經,汪鋒。《論語》中的君子,是在孔子系統總結前人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賦予其新的內涵。《論語》中的君子已經不是指君主(《論語》中的“君”就是“君”的意思),更不是丈夫的意思。指的是很有天賦、能力、成就和遠大抱負的人。君子既不同於高不可攀的先識聖人,也不同於壹般的出租車,更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的君子。
孔子生活在壹個社會動蕩的時代,禮崩樂壞。有大臣殺父之例,即“君無君,臣無臣,夫無夫,子不在”(《論語·顏淵》)。為了改變社會現狀,恢復周禮,孔子把希望寄托在人格完善的君子身上,並以此作為自律和他律的準則。《論語》中的“君子之道”曾經影響了幾代人,至今仍是人們為之樹立榜樣的形象。那麽,孔子的君子之道有哪些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呢?下面從幾個方面詳細討論壹下。
1.懷爾德先生
君子之道的第壹點是:君子更野。君子之德是君子之道的起點。那麽,什麽是美德呢?“德”主要是指“利人、利他、天下”的社會責任感。通俗點說,君子首先要做個好人。說到“君子”二字,孔子堅持道德第壹,而不是人們所認為的知識和禮儀。孔子是這樣說“君子以德”:君子以德,小人以土;君子懷刑,小人懷利(《論語·立人》)。對於這句話的理解,更透徹的是宋代理學家朱所作的註解:“我想妳。”懷爾德的意思是保持他與生俱來的善良。懷上土壤意味著淹沒在它的安全中。懷了刑,就是怕法律。懷慧意味著對利潤的貪婪。君子和小人對不同的公私利益感興趣。“‘懷德’就是仁者;“懷土”是指頭腦中的占有;“懷刑”是指思想被法律禁止;“懷惠”指的是心中的利益。按照朱的註解,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基本上是公私的區別。念大眾之利益,即君子;考慮自己的利益才是小人。這裏的小人指的是普通人,所以“惜土”和“惜利”也是合理的,不是惡。但是,如果總是懷念故土而不是保護自己的道德和善良,總是懷念個人的利益和好處而不關心社會的法律法規,即使是普通人也不是君子。
?君子以德載物,體現了地、物、德三者的關系:承與被承,地、物不能與德並列,所以得出《周易》中君子以德載物。“厚德載物”有兩種解釋,即把“厚德載物”看成動詞還是形容詞。如果妳把它想成壹個動詞,意思就是:先修德、加重德,然後就可以承載壹切了。如果妳把它想成壹個形容詞,它的意思是:只有以壹種沈重而穩定的道德為基礎,妳才能承載壹切。這兩個意思都用壹個“在”字來說明“德”與“物”的關系。
?君子以德,小人以力。除了“物”,還有擾亂“德”的“權”。其實很多人追求的東西,最終目的都是追求權力。直到今天,在很多人的觀念裏,炫富是庸俗的,炫富是令人羨慕的。所以從古至今,更能消解“德”的是“力”。我應該佩服荀子,及時說了八個字:君子以德,小人以強(荀子,第十富國)。這是基礎的基礎。君子靠德,小人靠力。君子即使有力量,也要以德為先,以力促德。總之,天地間,德是最偉大的主宰。
?君子仁也柔,義也剛,柔也剛。在中國古代的很多經典著作中,德是壹個宏大的範疇。圍繞著它,還有壹些相鄰的概念,比如仁義。我們可以把他們看作是德性的“家人”,看作是“有德性的君子”這壹基本命題的延伸。壹般來說,仁是軟德,義是硬德。孔子把“仁”定義為“仁者愛人”。所以,以後人們談“仁”,總是包含著愛。關於“義”,孔子提出“君子義,小人利”(《論語·立人》)。何為義?大致指來自德國的俠義之路。與義相比,仁是溫柔的,義是堅強的。壹柔壹剛,合成道德,再合成君子。也就是說,壹個有德性品味的君子,是半軟半硬的,面對的對象範圍很廣,各不相同。所以寬德就是大德。
只有大德才能巍然屹立,與更廣泛的小人行為構成系統的對比。唐代的魏徵對這個問題作了簡明扼要的概括。他在《十漸不能止困局》中說:君子胸中滿仁德;小人的本性就是自大到以為自己在努力做什麽事情。“好與壞”這兩個字,顯然已經成為中國文化法典中的十惡不赦條款。它“習慣於用謠言摧毀人,熱衷於用奉承迎接人。”這種人,當然要判為缺德小人。相反,君子的本質也在對比中表現得更為清晰:“循義而為大。”
君子的懷德說到底就是看自己的內心,知道自己重要,知道別人和自己的知己壹樣重要。知道了這壹點,我們就會愛人如己,就像孟子說的那樣:“愛別人的人永遠愛別人,尊重別人的人永遠尊重別人”,至少可以做到孔子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君子之德
君子之道的第二點是“君子之德式”,它遵循的是“君子之德”。君子德風的源頭是《論語·顏淵》中的壹段話:君子德風,小人德草。草地上的風將會減弱。壹般來說,君子之德如風,百姓之德如草。風吹到草上,草就隨風搖擺。在涉及道德的地方,它應該成為規範。這個論點恰恰指出了君子之德必須像風壹樣影響大眾。孔子這裏所說的“小人”,仍然是指社會地位上的王,所以王常被稱為“草民”。孔子主張,能影響人的動態的風,應該是道德之風,君子之風。在社會上,無論是時尚、風度,還是習俗,這些“風”的出發點都應該包含“君子之德”。這不僅涉及到當今社會的潮流,也涉及到壹個君子的責任。
壹個仁慈的人是壹個好播音員。在社會走向上,儒家反對放任消極力量。壹個君子,如果他認為自己有仁義大德,卻保持沈默,不去傳播,那麽他對社會的仁義在哪裏?對人民有什麽好處?仁德是壹種有對象的“他向行為”,涉及的對象越多,越有價值。儒家代表人物之壹的荀子說“仁者好海報”。在儒家看來,不“宣人”的仁不是真正的仁(這與現代的“擴大自己的公共象限”不謀而合)。如果用現代的話來表達儒家的這種思想,那就是:崇尚精英主義,否定民粹主義;主張道德要傳播,反對君子自閉。
君子道德之風吹多遠?對於這個問題,《尚書》的回答非同壹般:唯德能移天,無後為大。《尚書》認為道德是天意,沒有必要去尋找它能夠傳播的具體原因。只要妳是正直的,妳就能移動天空。壹旦妳移動了天空,世界就會回歸。這種古老的話語,乍壹看有著劃時代的無可爭辯的霸氣,卻能讓我們想起德國哲學家康德關於道德是“第壹命令”和“天道”的論述。
德不孤,必有鄰。在這種觀點下,孔子是壹個“道德樂觀主義者”。他相信普遍的人性,進而相信天下君子不會孤獨。孔子的這句話很溫暖,讓很多崇尚美德、行善積德的君子,即使壹時感到孤獨,也能保持信心。與孔子不同,老子不是“道德樂觀主義者”,他不希望真正有德的人過於自滿(以德代德)。然而,就連他也認為積累道德可以立於不敗之地。他說:積德沒有錯。(《道德經》第五十九章)。墨家不喜歡儒家宣揚道德的方式,但在實踐中卻樹立了感人至深的大德形象。他們的“道德風範”往往被群體俠義壯舉傳播,令人振奮。總之,積極傳播仁義道德是中國文化對君子行為的重要認識。
時隔千年,我們必須從歷史的角度做壹個重要的補充。無論是孔子的“君子之德”,還是《尚書》的“盛世無限”,都在提升德性的空間力量。美德也具有強大的時代力量,中國文化在很長壹段時間裏打上了美德的烙印。
3.成年後的紳士之美
第三種君子之道也很重要:成年後的君子之美。“成人之美”出自《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非成人之惡。反派則相反。“成人美”,按照我的理解,就是宣揚別人的好東西。這裏的“人”不僅僅是指家人、朋友、認識的人,涉及的範圍很廣。
“與人為善”和“與人為善”的區別就在於孟子在《公孫醜》中所說的“君子無非是與人為善”。仔細分析,這裏的“美”和“善”還是有區別的。比如,濟貧、治病、救災等。,只能說是“善待他人”,而不是“成人之美”。“成人之美”更多指的是幫助合作,消除誤會,介紹好朋友,促成好姻緣等等。總之,“成人美”更註重錦上添花的正面建構,有壹定的過程、形式和享受。這也體現了“君子”和“好人”的微妙區別。壹個“好人”必然會善待他人,但壹個“君子”除了善待他人之外,還會“美如成人”。災難來臨時,“君子”和“好人”做的是同壹件事;但是在沒有災難的日子裏,“紳士們”會尋找積極的享受方式。正因如此,他們似乎比“好人”更優雅壹點。
成年人的惡與成年人的美是對立的。《成人之惡》中的“成功”有三種可能:第壹種可能是惡已經開始,應該被幫助完成。第二種可能是惡尚未開始,已經從零開始。第三種可能是以德報怨,偽造。這主要是指利用謠言、誹謗等手段來玷汙他人,從而產生傳說中的“小人”。與這三個“成”字相對應的“人”字,也有三層含義。如上所述,他們是“半惡人”、“惡人”、“非惡人”,但結果,他們都成了“惡人”。所以《成人之惡》是壹個“多面、多角度的負面社會工程”。
仔細分析“成人之惡”,有助於我們對“成人之美”有更深刻的理解。“成人之美”也是壹項多面多角度的社會工程,但與“成人之惡”相反,“成人之美”是積極的。壹般來說,有三種可能:第壹,把未完成的美做得盡可能完整;第二,讓還沒開始的美開始;第三,化非美為美,讓對方從泥淖中爬上堤岸。無論是“成人之美”還是“與人為善”,都有明顯的“給予”的主動性,都體現為壹種具有君子氣質的積極行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任何人任何時候都有選擇做君子的機會,這是壹種“滴水穿石”的做法。所以,我們不需要等待和積累。君子之道,人皆有之,眼下也是如此。既然已經滲透到日常生活中,如何在次要事件中快速判斷善惡?孔子認為判斷壹個君子的統治者就藏在他的心裏。也就是永遠不要把自己不希望遇到的事情強加給別人。這把尺子很簡單,容易掌握。所以,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知道下面這八個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這就為“成人之美”和“與人為善”找到了壹個人人都可以自己把握的內在依據。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西方文化習慣於用壹種非常霸道的方式把自己的觀念強加給別人;而中國文化則認為,天倫大道藏在每個人的心裏,只要妳在意。
參考資料:
李瑞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儒家人格培養教育思想[J].青海師範大學民族師範學院學報,2020,31(01)。
[2]吳誌超。儒家君子人格的內涵與結構述評[J].大眾文藝,2020(02)。
[3]馬琰。君子人格的現實意義[J]。河南農業,2019(36)。
[4]王·。論《論語》的君子人格[J]。現代通信,2019(05)。
[5]萊李惠。淺析孔子的君子人格思想[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8(02)。
[6],周,。朱對孔子德育思想的理學解讀——以《論語》為中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05)。
[7]邵普。論語君子的人格思想研究[D]。河北大學,2017。
[8]楊亮。朱論論語[J].湖南第壹師範學院學報,2012,12(03)。
[9]丁海燕。思考就是商業?始即終——《諫太宗十思》與《終十思》比較論[J]。中學語文教學,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