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儒家思想在東亞的傳播

儒家思想在東亞的傳播

儒家思想在東亞的傳播

儒家思想是春秋時期孔子創立的倫理學說。戰國時期,通過對孟子的繼承和發展,形成了系統的儒家思想體系。儒家主張“祖堯舜,憲章(摹仿)文武”,主張“禮樂”和“仁義”,主張“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政治上,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傳統倫理教育。由於儒家思想重視傳統倫理道德,有利於封建統治階級維護封建秩序,所以歷代統治階級都很推崇。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成為中國的主導意識形態。但為了適應不同歷史時期的需要,壹些儒家學者往往從孔子的學說中演繹出各種儒家學說,從而形成各種儒家學派。比如漢代就有以董仲舒、劉欣為代表的古今經學、占蔔學。魏晉時期,有王弼和言和用老莊思想闡釋經學的玄學。唐代有韓愈的“道統”論,為儒家道統辯護,以排佛。宋明時期,出現了兼收佛道的朱成學派和王陸學派的新儒家,成為占統治地位的儒學。到了清代,漢學與宋學、現代文學中的經學與古文之間又出現了壹場論爭。直到五四前後,儒學才逐漸失去了傳統的主導地位。

儒家思想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家經典不僅是意識形態統治的工具,也是中國封建文化的主體,保存著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儒家思想不僅在中國,而且在東亞世界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儒家思想和漢字、法律、佛教壹樣,很早就傳播到周邊國家,對其思想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

在朝鮮,早在0世紀初的65438+就有人能背誦《詩經》、《春秋》等儒家經典,可見儒家思想早已傳入朝鮮。三國時期,統治階級非常重視儒學,把它作為維護秩序、鞏固王權的思想武器,采取各種措施加以引進和普及。高句麗於372年設立太學,傳授儒學。百濟在4世紀建立了儒家教育體系。儒教在6世紀左右在新羅傳播。新羅統壹後,進壹步發展儒家教育,在中央設立國學,設置博士和助教,並招募貴族子弟教授儒家經典。為了推動學習儒學的熱潮,國王甚至親批“幸虧郭雪聽課”。與此同時,他們還向中國派遣留學生,其中壹些人獲得了頭獎,出現了壹些著名的儒家學者,如強壽、薛琮、金大祥、金雲卿、金克吉和崔致遠。

高麗王朝建立後,在首都開城設立國家最高學府帝國書院,並在12個地方州設立鄉學,廣泛推廣儒家教育。958年,高麗開始舉行科舉考試,儒家經典被列為主要考試科目,促進了儒學的迅速發展和私學的出現。12世紀初的駐朝使節許婧盛贊朝鮮儒學的繁榮:臨川閣藏書數萬卷,國子監“有備選儒官”。大街小巷,經典館和書店三三兩兩相對。少年聚在壹起,跟老師學習經典。再大壹點,妳會在寺廟之類的地方找到自己的誌同道合的朋友,向他們學習。各路子弟“向先生學習”。①

李王朝時期,為了加強封建專制統治,十分重視儒家教育,尤其是的理學,被視為維護封建統治的輿論工具而大力推行。李時期的儒學教育有官學和私學兩種形式。以成均館為中心的官方學校系統是國家的最高學府。此外,首都首爾還有四所學校:中學、東校、西校和南校。成均館和思學是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的教育機構。地方省市都有鄉鎮學校。這些學校由國家提供壹定數量的土地和人員,作為辦學經費。私塾是各地儒生創辦的私塾或自習室。私學日益發展,成為李朝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政治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李朝通過科舉選拔人才,任用官員。科舉無非就是武功。文科考試實行三榜制,考試科目主要包括儒家經典、相關時事政策和中國詩歌的各種形式。武術也考了三門,其中除了軍事學,還考了壹些儒家經典。總之,作為統治思想的理學,在李朝五百年間起到了維護和鞏固封建制度的作用。

儒家思想大約在5世紀前傳入日本。據史料記載,百濟的阿奇基和王人是最早來到日本的儒生,他們帶來了《論語》和千字文等儒家經典。他們還作為皇太子土道直郎子的老師傳授儒學。皇帝繼位時期(507-531),百濟王被要求定期派遣五經博士到日本傳授儒學,於是儒學迅速發展。聖德太子的“十二秩”和“十七條憲法”主要反映儒家思想,甚至所用詞匯和材料也多取自儒家經典。“冠位十二品”以德、仁、禮、信、義、智為標準,再分為大德、小德等兩個等級,* * *成為十二品。“十七條憲法”的目的是強調“君主至上”。如“國無二君,民無二主,領國領民,以王為主”,“諸臣殷勤有禮”,“承信必有所顧忌”等都體現了儒家的政治思想。聖德太子還多次派遣使節和留學生來華,積極吸收中國文化,儒學因此迅速發展,並逐漸成為貴族官僚的義務教育。

日本歷史上劃時代的現代化也是在儒家思想的深刻影響下發生的。大化改革的領導者太子和都曾師從留學生南園和高僧敏,並在他們的幫助下制定了改革藍圖。701年頒布的基本法典《大寶法》有專門的教育壹章(“學法”),規定中央設科舉,地方設國學,各有博士和助教,招收貴族子弟,授經學,其中《論語》、《孝經》為必修科目。757年,孝謙天皇頒布了壹項法令,要求全國每個家庭都有壹本孝經,以獎勵“孝子”和“賢妻”。701年,日本開始崇拜孔子。768年,德皇稱孔子為“文宣王”。藤原當攝政王時(877-890),他“崇儒,放奠酒之日,引百官拜聖賢,使明靜博士講周易”。由於統治階級的積極支持和獎勵,儒學傳播到了日本貴族官僚上層之外的各個階層。

南北朝時期,朱成的理學傳入日本,受到統治階級的重視。然而,由於佛教的影響,儒家思想未能取得主導地位。只是到了德川時代,適應封建專制統治的需要,儒學才擺脫了佛教的壓制,達到了空前繁榮的頂峰。德川幕府為了加強封建專制統治,將全國分為士、農、工、商四個等級,實行嚴格的等級身份制度。所以我們需要壹種帝王思想來維持地位等級制度,而儒家的“名”論正好滿足了這種需要。由此,儒家思想(朱子說)被規定為官方哲學,成為德川幕府的正統意識形態。

藤原啟治於1590年撰寫的《假名性論》,是最早用日文宣傳宋儒“理”的著作。後來,他被德川家康召見,教授《大學》等儒家經典。1599年撰寫《四書五經》,使他成為日本第壹個根據朱朱註用日文字母閱讀《四書五經》的儒生,被認為是日本的“朱學始祖”。在藤原啟治有150多名弟子,其中林羅山和松永赤吾是著名的日本齋藤優子學者。林羅山當過儒官,當過將軍的助手和顧問,參與過幕府政治。他提出了壹套維護封建秩序的思想理論。他在《經典銘文》中寫道:“天在家,地在家,上下位置固定,故上貴下賤。自然之所以有序,從上到下都可以看出來,人心也是如此。不上不下,不亂則人正,以民治國,以王道成治國。此禮亦昌。”林羅山以“天人關系”、“天人合壹”的說教,將自然與人類社會融為壹體,從自然規律中引申出人類社會的既有秩序,從而將社會的“上下貴族、下貴族之分”描述為合理的、永恒的。林羅山以儒家學說維護德川幕府的封建統治,發揮了巨大作用。

儒家思想也對越南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東漢末年,越南人石燮到洛陽考察,研究《左傳》、《尚書》等經典。後來做了40多年的交趾太守。據越南《四言經》記載:“三國吳時,士王為牧,教詩教書,陶冶美色風俗。”說明越南人早在三國時期就受到儒家思想的教育。10世紀,越南獨立後,各朝代的法規多采自中國,政府也采用科舉制度選拔人才,以詩詞、賦、經學為考試內容。13至14世紀之交,越南人民以漢字為原料,通過形聲字、認識字、借用字等手段,創造了越南民族文字,稱為“字南”。從那時起,大量來自中國的儒家經典被傳入越南。宋元時期,越南出版並刻制了許多儒家經典和漢譯佛經。明代出現過很多儒生。15世紀初,明朝成祖上書,呼籲所有越南人以禮來華,包括明朝的儒生。可見儒家思想在越南的影響之深。

  • 上一篇:僑聯2020年工作計劃優秀範文
  • 下一篇:2022年長沙中秋去哪裏玩最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