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民間金融活動已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早在商周時期,中國就出現了宗族內部的借貸活動。唐宋時期繁榮的商品經濟造就了繁榮的金融市場,出現了金庫、櫃臺店、金銀店等金融機構。明清時期迎來了金融發展的高峰,形成了以錢莊、銀行、典當為主的傳統金融市場。
中國成立後,國家開始對傳統金融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民間金融活動徹底消失。直到改革開放後,隨著民營企業的發展和融資需求的增加,政府開始意識到民間金融在減輕銀行信貸壓力、優化資源配置方面的積極作用。民間金融市場逐漸復蘇,成為創業家庭和小微企業的重要融資渠道。2013年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數據顯示,中國22.3%的家庭和77%的負債小微企業通過民間金融市場融資,民間金融信貸規模約為5.28萬億元,較2011年的4.47萬億元增長18%。
雖然20世紀80年代以來民間金融市場發展迅速,但我國並沒有以法律或政策法規的形式明確規範民間金融,當代民間金融活動大多處於政策的灰色地帶。直到2015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國務院法制辦先後出版了《最高人民法院
與當代民間金融的發展類似,中國歷史上繁榮的金融業也是在法制不健全和政府監管下發展起來的。因此,在考察當代民間金融興起的決定性因素之前,有必要以史為鑒,探討中國歷史上金融活動所依賴的制度。
以大清法典《大清律例》為例。在2000多部成文法中,與商事糾紛直接相關的只有3、4部,而《大清律例》側重於調解和糾紛解決,因此執行力度相對較弱。比如《大清律例》明確規定:“民間借貸錢物債務、典當金融月息不得超過三分。”但在實際操作中,當時典當和民間借貸的利率超過三分是常見的,民間借貸的月息甚至可能高達20%-30%。但政府並沒有將這些高利貸者壹壹繩之以法,並依法加大了處罰力度。
從歷史上看,銀行的運作和民間借貸合同的執行,可能並不依賴於知府、縣令或法律條文,而主要機制在於儒家所倡導的民間信用文化,如誠信、宗族倫理等作為正統觀念傳承了兩千多年的文化。
我們的貸款業務主要是信用貸款,壹般沒有抵押,道德承諾是最重要的貸款擔保機制。為了緩解金融交易中的信息不對稱,降低信用風險,銀行壹直沿用“跑券商存款”的傳統操作模式。通過雇傭“跑路經紀人”等“地頭蛇”,對客戶的身份、個人信譽、財產、資金使用、貸款項目風險狀況等進行調查、收集、分析。
為了驗證歷史上儒家文化與傳統金融市場繁榮的關系,我們以清代各級政府擁有的文廟和殉道者的數量來衡量儒家文化的影響,以清末民初各級政府的錢莊、銀行和資本的數量作為傳統金融機構繁榮的衡量標準。
更重要的是,文化可以通過代代相傳的言傳身教得以延續和長久維系。儒家文化作為中國的正統,在歷史積澱和長期傳承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普遍遵守的倫理道德和社會規範,至今仍廣泛存在。
在當代民間金融崛起的過程中,儒家文化及其推崇的宗族制度可能仍會起到不可忽視的支撐作用。當代民間借貸交易以信任為基礎,依靠熟人獲取資金需求方的信息,從而緩解借貸雙方的信息不對稱,依靠信譽、道德、倫理等文化機制保證借貸合同的履行,防範違約風險。以“禮、義、仁、智、信”為核心的儒家道德規範體系及其倡導的宗族倫理為民間金融活動提供了制度支持。
雖然在道德倫理和社會規範中沒有明文規定,但也具有約束力,因此保證民間借貸合同的履行有利於良好的社會經濟秩序的形成。
此外,重視家庭和宗族的儒家思想有助於形成穩定的熟人網絡。網絡中的成員聯系頻繁,相互認識,信息基本對稱。民間借貸的違約者也會遭受名譽損失和道德譴責。從而保證熟人關系中信息傳播和懲罰的可信威脅,家法和宗族規則也可以對內部成員的金融交易進行監督,有利於降低民間借貸的交易成本和違約風險。
因此,儒家文化的影響越強,當地的民間金融市場就越繁榮,民間借貸的違約風險就越低。典型的例子就是江浙,民間借貸非常活躍,是我國民間金融發展的先行者。
以小額貸款公司為例。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截至2017年末,江蘇省小額貸款公司數量和資本金均居全國第壹。江浙地區共有小額貸款公司956家,實收資本高達138384億元,機構數量和資本分別占全國的11%和17%。
江浙壹帶以文化淵源聞名。清代江浙士人5636人,其中狀元47人。進士人數居全國前兩位,占清代進士總數的23%,平均每個縣有39名進士。而且清代江浙兩省分別修建了1171和1127座文廟,產生了9616位烈士和16385位烈士。如今保存下來的家譜數量分別高達3619和12900。孔廟、殉道者、家譜的數量分別占中原地區18個省份總數的12%、30%和39%,可見其儒家文化的繁榮。
又如清代山東濟寧和歙縣在儒家文化和當代民間金融發展上的明顯差異。濟寧,在孔子的故鄉曲阜附近,是儒家士紳和文人雜居的地方。清代儒家文化非常繁榮,學生326人,孔廟26座,烈士3568人。在相應的當代行政區劃中,2016年濟寧有10家小額貸款公司,註冊資本1.22億元。2015年,濟寧民間資本管理機構多達63家,註冊資本36.88億元,在山東省17地市中僅次於臨沂。
屬於魯西南的歙縣,清代文風不佳。只修建了10座文廟,產生了35個舉人和715位烈士。棗莊四個市轄區只有三家小額貸款公司,註冊資本只有2.4億元,而棗莊只有六家民間資本管理機構,註冊資本只有654.38+8500萬元。
可見濟寧的文廟和殉道者數量遠遠大於涉縣,深受儒家思想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