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元宵節花燈手抄報

元宵節花燈手抄報

在元宵節的時候,妳也許會陪著家人壹道,去公園裏、廟會、古街等場所去觀看各類花燈煙火。和我壹起來看看下文關於元宵節花燈手抄報 ,歡迎借鑒!

元宵節花燈手抄報1

正月十五元宵節有鬧花燈的習俗,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著觀燈的群眾。若有閑暇,自己動手做花燈也是不錯的主意。花燈的制作工藝比較繁復,不同品種的花燈,其用材、制作過程均有差異。但從***性方面概括起來,元宵節花燈制作方法壹般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1、選材

(1)將竹子放在蒸氣室內(或加熱半小時),然後取出,置陰涼處晾幹,但不得過分幹燥,也不能放在強光下暴曬。

(2)刨皮裁度:刨去粗糙的表皮,裁取竹條所需的長度,以燈籠大小而定。

2、紮骨架

以交叉方式編織完成燈架,燈架中間,紮數圈竹圈於燈壁上。

3、制作燈身

在文房四寶店買幾張白色、紅色的普通宣紙或者灑金宣紙,裁成符合燈籠骨架的長寬,就可以自行設計圖案了。書法、繪畫、剪紙,都可以在小小的燈籠上壹展風采。糊好後,還可以用窄條的仿綾紙上下鑲邊,看起來更為雅致,很像古式的宮燈。如果不太擅長書畫,有壹個簡單的辦法可供參考。用壹張薄紙在字帖上描下想要的字樣,再將這張薄紙和深紅色宣紙重疊在壹起,用單刃刀片將字跡挖掉。拿掉薄紙,紅宣紙上就出現了鏤空的字跡。用白色宣紙做燈身,紅宣紙糊在裏面,燭光或燈光從鏤空處映射出來,效果相當漂亮。

4、制作光源

如果放在室內,只需要在燈籠裏點壹根普通蠟燭;如果想提著出去,最好用燈泡和電池做壹個簡單電路。也許看起來有壹點點粗糙,但在元宵佳節裏點上壹盞自己的花燈,恩~別具風味!

5、裱糊

先將稀釋的糨糊,均勻的平刷在骨架表面,再裱糊棉紗布,即將剪好的紗布輕附在燈架上,再用刷子沾糨糊刷平,最後再粘貼二層做燈籠用的單光紙(如沒有單光紙,細棉紙亦可。)註意,刷平糨糊的刷子必須幹凈,裱糊的紙也必須糊得沒有接縫才算真正的裱糊完成。

6、晾幹

將燈籠放在陰涼通風處晾幹。

7、彩繪

(1)彩繪或剪貼:以個人所需圖案彩繪或剪貼,如人物、八仙、花鳥、仕女等。

(2)書寫文字:彩繪後,依情況來決定是否書寫文字。等文字、圖案完全幹後,燈籠就大功告成。

其實只要能透光,花燈的制作材料並沒有限定,連水果、廢棄紙盒、鋁罐都可以做材料,所以花燈的變化有無限的想像空間。

元宵節花燈手抄報2

農歷正月十五夜,是我國民間傳統的慶典元宵節,又稱燈節。古時候,壹到過年,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普天同慶。當時掛燈於門上,除了節日期間照明之外,多是為了增添節日氣氛。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很多民俗活動是和燈連在壹起的,至元宵節這天人們不光吃元宵,觀燈、賞燈也是延續了2000余年的民俗,所以俗稱“燈節”。

燃燈之俗始於漢代,東漢順帝年間,張道陵創建道教,把正月十五定為“上元節”,這天要燃燈祭祀“太乙神”。此俗歷代相沿,到隋朝時,每年還要舉行盛大燈會,招待各國使節

元宵節成為燈節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唐玄宗曾於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重開宵禁,命點千盞花燈,張燈三夜,成為壹時之盛。到了北宋乾德年間,放燈時間又增至五夜。起於十四,止於十八。更為興盛。故有“宋時湯圓隋時燈”之說。而且在宋代出現了燈謎,即將謎語系於燈上,使人們在賞燈之際伴以猜謎,更添情趣。“燈謎”壹詞即源於此。明永樂七年,宮廷下詔“元宵節自十壹日始,賜節假十日。”成為歷代最長的燈節,也形成了全民性的節日。到了清代,燈節假日改為四天,但盛況不減。從正月“十三上燈,十四試燈,十五正燈。”壹直熱鬧到“十八落燈”整個新春佳節才算落下帷幕。

元宵節花燈手抄報3

正月十五真熱鬧,人們猜燈謎、吃元宵、觀花燈、放花炮,真是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

來到馬路上,眼前的景色簡直把我驚呆了。火樹銀花不夜天是最好的寫照,白天光禿禿的大樹、草地,像變魔術似的鮮活起來。地上小草充滿生機,樹幹的顏色鮮艷極了,有紅色的、黃色的、綠色的、還有五彩的.,樹枝上爭奇鬥艷,有競相開放的花朵,有翩翩起舞的蝴蝶,有嗡嗡歌唱的蜜蜂,還有的像是流出的甘甜的露珠,它們壹閃壹閃,像天上的星星灑落下來,和我們壹起感受這節日的快樂。

我們隨著觀燈的人流來到公園的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條盤在大門口的栩栩如生的金蛇,金燦燦的非常引人註目,大大的蛇頭、粗粗的蛇身、長長的蛇尾,尤其是它那紅紅的、巨大的蛇信子上,還掛著壹個金色的福字,像是在預祝人們在新的壹年福壽康寧。

再往裏走,燈光越來越亮,花燈的樣式也越來越多,有的像高大的聖誕樹,有的像威武的獅子,有的像飛天巨龍,還有的是鯉魚跳龍門、龍鳳呈祥、五谷豐登。在中心廣場,周圍掛著壹圈紅紅的燈籠,每個上面都有壹條金色的小蛇在跳舞,正中央有壹個巨大的花燈,上下都鑲有金色的祥雲圖案,中間的倒福字,流光溢彩,紅紅的燈籠襯托著金色的祥雲和福字,金光閃閃的祥雲和福字點綴在燈籠上,壹派吉祥和喜慶。我好奇的問:媽媽,福字為什麽要倒著呢?媽媽邊走邊說: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壹則傳說。明太祖朱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後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壹個福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壹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禦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後壹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壹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壹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壹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後。我聽了後說:哦,原來還有這麽有趣的故事。

我們走著、笑著、觀賞著,在這燈的海洋,燈的世界裏,到處都充滿了幸福和歡樂。

元宵節花燈手抄報4

"正月十五鬧元宵,紅紅火火過大年",壹年壹度的元宵節又來臨了。看,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迎接這美好的節日。雖然天氣還有點冷,可寒冷擋不住人們的熱情。瞧,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全家出動看花燈來了!

我們壹家也不例外,隨著歡笑的人流來到了熱鬧無比的鼓樓廣場。哈!我終於真正體驗到什麽叫人山人海、人頭攢動、人流如潮了!這也是我第壹次看到這麽繁多、這麽出奇的花燈。大的、小的、白的、花的、拉的、提的,看都看不過來。那壹盞盞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花燈真是令人大飽眼福!有昂首挺胸的小公雞燈,有調皮可愛的小猴燈,有神氣活現的小狗燈,還有斯文高雅的小貓燈......這些燈中最顯眼、最多的當然是各式各樣的兔子燈了。

兔子燈的形態各不相同,有的趴著,團成了壹個小絨球;有的昂著頭,好像在驕傲地說:"呵呵,今年的元宵節我才是主角!"有的手裏還玩著小球,瞧它玩得多起勁啊!還有的向我們拜年,真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神氣極了!兔子燈顏色各異,光彩奪目,紅的、藍的、粉的、白的、紫的,可美了!我和媽媽也買了壹盞提著的小兔燈。別看它小,還挺愛美的,穿著壹條紅點點的連衣裙,背上還插了壹對翅膀,好像是嫦娥姐姐派來的小天使。點燃燈裏面的那根小蠟燭,美麗的小天使顯得更加楚楚動人!我真是太喜歡我的兔子燈了!

聽媽媽說,元宵節拉兔子燈預示著吉祥如意,古時候人們買來兔子燈,祈求神靈保佑來年國泰民安,家庭和睦,五谷豐登。我想我手中的兔子燈也會保佑我們壹家兔年大吉,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

元宵節花燈手抄報5

元宵節花燈的由來(壹)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

元宵節花燈的由來(二)

又說元宵節起源於“火把節”,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壹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谷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壹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元宵節花燈手抄報6

1、走馬燈

走馬燈古稱蟠螭燈(秦漢)、仙音燭和轉鷺燈(唐)、馬騎燈(宋),漢族特色工藝品,亦是傳統節日玩具之壹,屬於燈籠的壹種。常見於元夕、元宵、中秋等節日。燈內點上蠟燭,燭產生的熱力造成氣流,令輪軸轉動。輪軸上有剪紙,燭光將剪紙的影投射在屏上,圖象便不斷走動。因多在燈各個面上繪制古代武將騎馬的圖畫,而燈轉動時看起來好像幾個人妳追我趕壹樣,故名走馬燈。走馬燈內的蠟燭需要切成小段,放入走馬燈時要放正,切勿斜放。

2、骰子燈

3、圓燈

4、關刀燈

關刀燈是按照傳說中的關公生前使用青龍偃月刀而制作成的。它和扛燈、兔子燈壹起出遊,有保護平安的喻意。這裏的遊燈習俗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從正月十三至十五夜晚,由前門村開始,先從出燈村遊起,遊遍四村。

5、兔子燈

兔子燈為三頭並列***壹體,中間的頭很大,俗稱“兔婆”,兩邊的頭較小,故稱“細兔子”.用竹篾作骨架,以紅、白、綠紙糊成,中插燈芯,點燃後提著走。相傳這是有人盼子心切,以兔子會生子為象征,有多子多孫的意思,流傳至今。

  • 上一篇:企業危機問題如何管理
  • 下一篇:再來說說碰撞。誰最能拿到美國版的“中國保險研究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