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考試知識點1
城市空間結構與城市化
第壹,城市的空間結構
1.城市功能區劃相同的城市用地類型(土地用途)集群式(1)商務區:位於城市中心,主要交通幹線兩側——交通便利,通訊發達,人流量大;支付租金能力強。★中央商務區(CBD):建築密集,高樓林立,交通便利——面積有限,但需求量大。(2)工業區:壹般分布在城市邊緣,交通便利,大部分河流、鐵路、公路經過。(3)居住區:是城市中最廣泛的土地利用方式。(4)文化區:壹般要求環境優美,遠離工商業區。城市建設中要註意保護文物古跡。
2.城市區域功能區劃形成的原因有歷史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和行政因素。
3.城市規模和區域結構,服務範圍★小城市:區域結構分化不明顯,提供的服務種類少,層次低,服務範圍小。★大城市:區域結構分化明顯,提供的服務種類多、層次高、範圍廣。
二,影響城市的區位因素
1.自然方面(1)地形——平原地區城市密度高(2)氣候——暖濕地區城市密度高(3)河流——河流的供水和交通功能決定了城市的區位。
2.社會經濟方面(1)農業基礎(2)交通條件:城市軸線可沿海岸、沿江、鐵路沿線、高速公路沿線形成。北方的大多數城市都位於大街的交匯處。★交通線路的變化會對城市發展產生影響。(比如揚州:運河通航時興盛,運河淤塞後衰落)。(3)政治(如行政中心)、軍事國防、宗教、科技和旅遊也能促進城市的形成和成長。
高二地理考試知識點
城市化
1.城市化的標誌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增加③城市用地規模擴大。最重要的指標之壹是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比。
2.二戰後城市化的特點①大城市發展速度快於小城市;②大城市數量在增加;③人口1萬的特大城市發展迅速。——大城市化趨勢
3.發達國家城市化①特點: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反城市化。②逆城市化原因:環境質量需求增加,農村和小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4.發展中國家城市化①特點: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城市化趨勢明顯。②中國城市化滯後於工業化。(3)城市發展不合理:大城市擴張迅速,中小城市發展緩慢,人口集中在少數大城市。
5.城市化的壹般規律城市化-郊區城市化-逆向城市化-再城市化
城市化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1.城市化對自然環境的影響(1)對氣候的影響:熱島效應,空氣汙染嚴重(2)對水文的影響:對地下水的影響——入滲減少,地下水漏鬥範圍和深度增加。對於河水來說,坡水流速加快,河流匯水時間縮短,更容易形成洪峰。水質——城市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汙染城市水源。(3)對生物的影響:草坪和人工林品種單壹;生物棲息地的破壞減少了生物多樣性。
2.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生態城”(1)建立衛星城,開發新區,下放城市職能。(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環境。拓寬主幹道,建設環路,建設高架路、地鐵、輕軌交通。(3)保護和管理城市環境。大力加強綠化建設。
高三地理考試知識點
人類生產活動與區域關系
壹、農業區位因素
1.自然因素(光熱、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溫室農業、梯田、施肥、澆水。
2.社會經濟因素(市場、交通、地租、政策、勞動力)★市場決定農業的類型和規模。★隨著交通條件(尤其是保鮮冷藏技術)的發展,市場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在地理上擴大了。
3.技術因素(育種、機械、肥料、殺蟲劑)
二,農業區域的主要類型
1.商品糧農業(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阿根廷、俄羅斯等國家。(2)主要品種:小麥、玉米(旱地作物,便於機械化生產)。(3)形成條件★自然條件:地勢平坦,耕地遼闊,地廣人稀。★社會經濟條件:交通發達,技術水平高(機械化程度高)(4)特點: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優先考慮家庭農場
2.水稻種植業分布(季風水田農業):東亞、東南亞、南亞季風區典型地區:亞洲區位條件:氣候:季風氣候,雨熱同時,適宜水稻生長地形:河流平原或河口三角洲下遊,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有利於耕作勞動:屬勞動密集型農業,人口密集,勞動力豐富,有利於精耕細作。特點:小農以戶為單位經營;產量高,商品率低;機械化和技術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3.主要畜糧混合農業。珠江三角洲的池塘生產主要是漁業和林業的混合農業。
高中地理試題知識點4
傳統工業區
1.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傳統工業區大多是在豐富的煤、鐵資源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鞍鋼在中國發展的條件:煤鐵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寶鋼在中國發展的條件:交通便利,市場廣闊(鐵礦石主要從澳大利亞、印度等國進口)。
2.存在的問題(1)以重工業為主,生產結構單壹;(2)原材料、能源消耗大,運輸量大,經濟效益下降;(3)環境汙染嚴重等。
3.解決方案(以德國魯爾區為例)(1)調整經濟結構:發展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改造煤炭鋼鐵產業,促進經濟結構多元化(2)發展科技:發展科技,促進旅遊,繁榮經濟,促進可持續發展(3)優化環境:消除汙染,植樹造林,美化環境。
新興工業區
1.主要新興工業區:美國的“矽谷”和日本的“矽島”。
2.選址的主導因素:技術先進、交通便利(高速公路、機場)、環境優美。
工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對大氣的影響:工業廢氣的任意排放造成大氣汙染。(1)全球變暖:大量化石燃料被燃燒,森林被砍伐,使得大氣中的CO2濃度增加。(2)酸雨:燃煤排放大量SO2。中國-硫酸雨,發達國家-硝酸雨(3)臭氧層破壞:工廠、礦山、家庭等企業使用冰箱、制冷設備等。,並排出大量的含氯氟烴。(4)光化學煙霧:汽車尾氣排放的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在紫外線的作用下會發生光化學反應。★治理思路:減少有害氣體排放——①改善能源消費構成:開發利用水電等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太陽能、核能等新能源。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進行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③減少有害物質排放:綜合利用,清潔生產,達標排放,尋找替代品。
2.水汙染:工業廢水的任意排放造成水汙染——重金屬汙染和水體富營養化。
3.固體廢物汙染
高中地理試題知識點5
生產活動中的區域關系
包括交通、通訊、商業和貿易等。
1.不同地區之間的溝通對促進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重要性。(1)政治意義——有利於人民交往和文化交流,促進民族團結;有利於鞏固國防安全。(2)經濟意義——促進資源開發,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促進商品生產和流通,推動經濟發展。
2.主要運輸方式有鐵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
3.通信包括郵政服務(遞送信件、物品等)。)和電信(傳送聲音、圖像、圖片等。,包括電報、電話和互聯網)。
4.商業中心形成的條件(1)穩定的商品來源區(2)穩定的銷售區(3)發達的交通。
運輸布局
1.主要區位因素和經濟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河流、自然災害等。);技術因素★線路總體走向取決於經濟因素,而某壹段具體走向可能取決於地形、地質或技術條件。
2.區位因素的變化過去,自然因素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經濟因素變得越來越重要。
3.上海港的區位因素主要是水條件(通航條件、靠泊條件)和陸條件(港口建設條件、腹地條件、依托城市)。
4.機場建設(1)要有平坦開闊的地形,坡度適當,保證排水;(2)有良好的地質條件,保證地基的穩定性;(3)避開低濕地點;(4)與城市保持適當的距離:地廣人稀,城市有煙幕。
5.公路建設(1)平原地區:避開沼澤,處理好與農田水利設施和城市發展的關系。(2)山區:在陡坡上彎成之字形,山谷中的道路應避開陡坡。充分利用自然條件,避開地形、地質、水文條件復雜的地區。
拓展閱讀:學業水平考試對高考影響有多大?
只要學業水平考試達到畢業要求,不影響高考。
學業水平測試是鑒定普通高中學生相關學科學習質量的水平測試。它不同於選拔性質的高考,也不同於學分認定的模塊考試。
學業水平考試是評定普通高中學生相關學科是否符合課程標準要求的主要手段,也是檢查普通高中學分認定公平公正的重要手段。
學業水平考試成績是高校招生選拔的主要參考依據之壹。
普通高中實施學業水平考試制度,有利於保證普通高中按照國家課程計劃和課程標準組織教育教學,有利於監控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校不斷提高課程實施質量和水平。
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目的是進壹步加快普通高中質量監控體系建設,促進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有效實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結合各省普通高中發展實際,在認真調查論證、廣泛征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組織相應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