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八月十五日是什麽傳統節日?

八月十五日是什麽傳統節日?

農歷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春節、清明節、端午節[1]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據史書記載,古代帝王有春祭日月之禮,祭月節在農歷八月十五,適逢半個三秋,故名“中秋節”。因為這個節日在秋天的八月,所以又叫“秋節”、“八月節”、“八月節”、“中秋節”。還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及相關的節日活動,所以也叫“團圓節”、“女兒節”。因為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亮展開的,所以又俗稱“月亮節”、“月亮節”、“月亮節”、“拜月節”。在唐代,中秋節也被稱為“校正月亮”。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亮的崇拜,在月亮下唱歌跳舞尋找配偶的習俗,以及古代秋天祭奠土地神的習俗。

自2008年以來,中秋節壹直是國家法定假日。國家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節日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秋節來自“中秋節”這個詞,它最早出現在李周。根據中國古代歷法,農歷八月十五日在秋季的八月中旬,所以它被稱為“中秋節”。壹年有四季,每個季節又分為孟、中、吉三個部分。因為秋天的第二個月被稱為中秋節,所以中秋節也被稱為“中秋節”。到了魏晉,就有了“告尚書鎮牛惑,中秋夕與左右微服過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壹個固定的節日。《新唐書》卷十五《禮樂誌》載“春秋放於王文軒、王武成”,“開元十九年,設太公宓尚寺,與留侯張亮為伴。仲春中秋,有祭,祭樂之制如文。”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代,到明清時期,它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壹。這也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古人賦予了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亮上的癩蛤蟆到玉兔,從吳剛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象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壹幅絢麗多彩的景象。從漢代到唐代,詩人和詩人都歌頌月亮及其事件,8月15日的滿月成了表達情感的絕佳時刻。北宋唐太宗年間,官方正式將8月15日定為中秋節,本意是在三秋中部,屆時全民都會慶祝。中秋之夜,明月當空,光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滿月視為團圓的象征,8月15日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也被稱為“團圓節”。

中秋節成為壹年中重要的節日,與科舉有著非常微妙的關系。在我國封建社會,歷來是統治者非常重視的大事。而三年壹次的秋季比賽剛剛定於八月舉行。當風景與激情結合時,人們會把那些考高中的人看成是月月中得桂冠的人。每逢中秋節,都要隆重慶祝,這已成為全社會的重要習俗。世代相傳,中秋節逐漸成為中國四大節日之壹(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中秋節嫦娥奔月的傳說

相傳古代有壹年天上有十個太陽,使大地冒煙,海洋幹涸,普通人無法再活下去。

這件事驚動了壹個叫後羿的英雄,他爬上昆侖山頂,拉開弓,壹口氣射下了九個多余的太陽。

後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到人民的尊敬和愛戴。很多仁人誌士來這裏求學當老師。奸詐狡猾的孟鵬也混了進來。

不久,後羿娶了壹位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除了打獵,後羿所有的時間都和妻子在壹起,人們羨慕這對美麗恩愛的夫婦。

壹天,後羿去昆侖山訪友,求道。他碰巧遇到路過的王太後,向她要了壹包仙丹。據說吃了這種藥的壹半就能長生不老,吃了這種藥就立馬成仙。

但後羿舍不得離開妻子,只好暫時把長生不老藥交給嫦娥。嫦娥把藥藏在梳妝臺的百寶箱裏,卻被孟鵬看到了。三天後,後羿帶領隨從外出打獵,別有用心的孟鵬裝病留下。輕易騙過了後羿。

後羿帶領眾人離開後不久,孟鵬手持寶劍闖入裏屋後院,威脅嫦娥交出仙丹。

嫦娥知道她不是孟鵬的對手。危機時刻,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箱,取出仙丹,壹口吞下。

嫦娥吞下藥,立即飄離地面,沖出窗外,飛向天空。因為嫦娥牽掛著丈夫,她飛到了最近的月亮上,變成了仙女。

晚上,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著訴說白天發生的事情。後羿又驚又怒,拔劍要殺小人。孟鵬已經逃走了。我氣得後羿捶胸大叫。悲痛欲絕的後羿仰望夜空,呼喚著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特別皎潔明亮,有壹個搖曳的身影酷似嫦娥,天天上月亮,看著妳的妻子。

後羿急忙派人來到嫦娥最喜歡的後花園,擺上香案,擺上她最喜歡的蜜果和月餅,在月宮遙祭緬懷嫦娥。

聽到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人們在月亮下支起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好運和平安。從那時起,中秋節拜月的習俗就在民間流傳開來。

這個嫦娥奔月的故事,用明朗的姿態和絢爛的色彩贊美和歌頌嫦娥。對比古代文獻中關於嫦娥的記載,可以看出人們對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大量的加工和修飾,使嫦娥的形象如月亮壹般美麗,符合人們對美的追求。與近代廣為流傳的嫦娥奔月女神相反,中國所有古文字叢書《靈仙》記載了“嫦娥變蛤蟆”的故事:“嫦娥娶了妻子,偷了太後的長生不老藥,帶到了月亮上。會去,占領黃泉。智說:“嵇,妳回妳姐姐那裏去,妳壹個人往西走。”。‘天昏地暗的時候,妳不會驚訝,也不會害怕,但以後妳會繁榮昌盛。’嫦娥為了癩蛤蟆把自己托付給了月亮。“嫦娥變成癩蛤蟆後,整天被罰在月宮裏,過著孤獨悲慘的生活。李商隱曾在壹首詩中感嘆嫦娥:“嫦娥應悔偷仙丹,夜不能寐。“巫剛伐桂

擡頭看明月,可以看到有壹些黑影。在我國,據說這是吳剛伐桂。到了唐代,演繹出了吳剛伐桂的神話。據說月月中旬,月桂樹高達500英尺。這棵桂樹不僅高大,還有神奇的自愈功能。有個叫吳名崗的西河人,原來是個樵夫。他癡迷於童話,但他拒絕壹直專心學習。於是天帝大怒,留在月宮,命他砍倒月宮裏的桂花樹,說:“妳把桂花樹砍倒了,就得到了童話。”但吳剛每砍壹斧,樹傷口馬上就好了。日復壹日,吳剛砍桂的願望依然沒有實現。所以吳剛常年在月宮砍桂樹,但是砍不下來,就壹直砍。最後,這棵樹沒有被砍倒。

於菟道窯

相傳三位仙人化作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貍、猴子、兔子乞討食物。狐貍和猴子都有食物可以幫助,但是兔子卻無能為力。後來,兔子說:“妳可以吃我的肉!”他跳進火裏把自己烤熟了。仙女大為感動,把兔子送到月宮,變成了玉兔。陪伴嫦娥,制造長生不老藥。玉兔進月宮

傳說很久以前,有壹對兔子,修行千年,成了神仙。他們有四個可愛的女兒,都是純白乖巧的。

壹天,玉皇大帝把雄兔召喚到天宮。他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妻兒,穿過雲霧去了天宮。正當它來到南天門時,看到太白金星帶領天兵天將和嫦娥壹起走開,兔仙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就問附近壹個守護天門的神。兔仙聽說她的遭遇後,覺得嫦娥無辜受害,很同情她。但我的力量是微薄的,我能做些什麽來幫助?想到嫦娥壹個人在月宮裏是多麽的孤獨和悲傷。要是有人作伴就好了,突然她想起了四個女兒,於是她立刻飛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事告訴了母兔,說要送個孩子來陪嫦娥。母兔雖然深深同情嫦娥,卻舍不得自己的寶貝女兒,相當於割掉了她心裏的肉!幾個女兒舍不得離開父母,都是淚流滿面。公兔認真地說:“如果我壹個人被關起來,妳會陪我嗎?”嫦娥是為了救百姓才被綁起來的。我們能不同情她嗎?孩子,我們不能只想到自己!"

孩子們理解父親的心,表示願意去。雄兔和雌兔笑得眼裏含著淚水。他們決定讓他們最小的女兒離開。

小玉兔告別父母姐妹,飛到月宮和嫦娥壹起生活!

玄宗漫遊了月宮

在唐朝,最傳奇的是玄宗漫遊月宮的傳說。相傳,唐玄宗和沈以及洪都道士都在中秋節賞月。玄宗突然想去參觀月宮,於是石天去了。壹出發,他們三個就去了青雲,在月宮轉悠,但月宮戒備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從外面俯瞰長安的皇城。這時,他們突然聽到了仙女般的聲音,美麗而美妙,動人!唐玄宗對旋律壹向熟悉,所以把它背在心裏。這恰恰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何聞!”以後,玄宗在月宮回憶仙娥的音樂和唱腔,自己作曲編舞。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彩羽”。

世界各地的月餅傳說

月餅象征著團圓,是中秋節和祭拜土地神的必備祭品。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是從元末流傳下來的。

元朝末年,漢人打算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但是卻無法傳遞消息。後來劉伯溫想出了壹個計劃,到處造謠,說有壹場冬季瘟疫流行,除非中秋節家家戶戶都買月餅吃,否則是可以避免的。人們買了月餅回家,發現裏面藏著壹張紙條,上面寫著:“中秋之夜殺韃子,迎叛軍!”“那麽多人反抗統治者,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這樣留下來了。

無錫人通常在中秋節早上吃紅燒玫瑰糖芋頭,據說與此有關。相傳蒙古滅宋後,民族壓迫很深,漢人壹直想反抗。有壹年,大家約好中秋之夜壹起動手。為了厭倦勝利,人們要吃紅燒芋頭,這象征著“韃靼人”的頭掉在地上。這就是現在中秋節吃糖芋頭的由來。

這個傳說在潮汕發生了變化:當時元朝統治者規定,每壹個新潮家庭都要住壹個蒙古兵,得到漢人的支持,監視漢人的行動,只允許三家使用壹把菜刀。老百姓對此深惡痛絕,於是趁著中秋節吃月餅的機會,把聘書塞進了月餅的餡裏。潮州人以芋頭與“虎頭”諧音,又形似人頭,所以每逢中秋,便以芋頭祭祖,代代相傳,至今猶存。

廣東各地都有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據說是為了紀念元末韃子被殺的歷史故事。中秋節殺了韃靼人後,把他們的頭祭給月亮,後來換成了芋頭。直到現在,廣東人剝芋頭時,還叫“剝鬼皮”。

  • 上一篇:兒童畫教程|傳統節氣美術課程《驚蟄:昆蟲們醒了》
  • 下一篇:關於中秋節的民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