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關於三月三日手抄報的材料

關於三月三日手抄報的材料

三月三的由來

“三月三”是我國人民的壹個重大節日。不僅是漢族,許多其他少數民族也把這壹天作為重大節日來慶祝。很多人可能會好奇,三月三其實是這麽多民族的節日。那麽,三月三的由來有哪些方法呢?

三月三日可以推遲到記傅。伏羲和他的妹妹女媧造人出土繁衍後代。在豫東地區,伏羲被尊為“祖先之祖”,太昊陵古廟建在淮陽(伏羲的都城)。農歷二月二日至三月三日,舉行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都聚集在陵區祭祖。

黃帝故裏祭祖儀式是春秋戰國以來,華夏子孫在軒轅山(今河南省鄭州市下新鄭市)祭祖黃帝的儀式。唐朝以後,升級為官方節日。軒轅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華夏子孫的同宗。根據《易經》和《史記》/

黃帝故裏的祭祖儀式,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緬懷了祖先的功績,突出了中華民族祭祖的主題,象征著炎黃子孫血脈相連,世代相傳。

農歷三月初三也是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清末《杜門雜詠》中有壹首七言詩,描寫了當年廟會的盛況:“三月初三春生,看蟠桃宮焚香;沿河風微起,紅塵四起。”傳說西王母原本是中國西部壹個原始部落的守護神。她有兩個法寶:壹個是吃長生不老藥,壹個是吃桃——蟠桃,可以延年益壽。傳說中的嫦娥在偷了丈夫後羿的仙丹後飛到了月宮。此後,在壹些奇奇怪怪的小說中,西王母被描述為長壽之神。

農歷三月初三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生日。真武大帝的全名是“北鎮天真武田璇大帝”,又名田璇神、玄武、真武真君。華黎生於上古軒轅世界,三月三日,是道教中掌管軍事和戰爭的正統神。各地道觀(如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雲起、四川青城山)將在3月3日舉行盛大儀式,道教信徒也會在寺廟裏燒香祈禱或在家念經。《真武山真武山碑》對真武帝的由來、中國主要真武道場和真武帝“救軍之禍”的“仁心”進行了簡明而藝術的闡釋。說明了人們在三月三日紀念真武大帝的原因和意義。

古代將三月初三視為“上思”,漢代定為節日。“今天是月初三,官民都在東流水上(幹幹凈凈)。叫做“洗除汙垢(病)”(《後漢書·禮記》)。後來增加了水宴和郊遊的主要內容。晚上,家家戶戶都在家裏的每個房間裏放鞭炮,吹鬼。據說這壹天到處都有鬼魂出沒。

漢族三月三的由來:“鬼節”與蒿粑粑

傳說在古代,死人和冥界的界限沒有現在這麽嚴格。死人的靈魂可以在死人堆裏玩,活人的靈魂也可以去冥界看看,和探親壹樣方便。

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陰陽的生死界限更加寬松。三月初三的晚上,冥界的街道上掛滿了燈籠和五顏六色的裝飾品,街道上擠滿了艷麗的鬼。龍燈、舞獅、高蹺、花船隨處可見,其熱鬧繁華堪比人間春節。因此,在這壹夜,人們的靈魂經不起冥界的誘惑,紛紛前往鬼市遊玩。他們中的壹些人在街上遊蕩,看燈和看戲。有的在飯店、茶館喝酒、聽音樂;壹些人借此機會拜訪從未謀面的祖先。

黎明雞鳴,鬼市關門,大部分遊魂心滿意足地回到身體裏。少數遊魂樂而忘返,故留在陰間。第二天,死人中有哭聲。我們請和尚道士念經,畫符,為那些靈魂不在的親人招魂。親人撕心裂肺的哭喊聲和和尚道士的經書能帶回壹些不貪玩的遊魂,有些貪玩的會在肉體腐爛七天後漸漸遠去。

因此,農歷三月初三成為地球上恐怖和焦慮的壹天,被稱為“鬼節”。不管人們害怕什麽,每年3月3日的“鬼節”仍然照常到來。在“鬼節”前夕,人們蜂擁到寺廟燒香磕頭,祈求神靈和菩薩的保佑。人間濃香沖觀音菩薩蓮花座。

觀音捏捏手指,想通了人間燒香的原因。壹天晚上,她給壹個老婆婆做了壹個夢:“我是南海觀音菩薩,知道人間有難,特來救妳。我會給妳加壹株曹憲,用它來做粑粑吃。它將在三月的第三天被保存安全。”奶奶醒來的時候,手裏真的拿著壹片綠草。她仔細壹看,像是長在地裏的黃花蒿。她給村民們講了觀音菩薩給草的夢,大家都很高興。他們去地裏摘黃花蒿,磨面條做粑粑。

說也奇怪,三月三吃了艾草粑粑的人都平安度過了“鬼節”。這個消息很快傳遍了全國。每年的三月三前夕,姑娘們和婦女們成群結隊地來到山野裏為巴巴采摘青蒿。直到現在,舒城、霍山壹帶的人們還有三月三吃艾草粑粑的習俗。

三月三董家的由來。

古時候董家的原領地壹直以桐花開花為移栽節。但是有壹年,桐樹沒有開花,結果錯過了農時,只好逃到北京。為了吸取過去的教訓,人們在3月3日演奏蘆笙和唱歌,走親訪友,互相提醒,侗族人民忙於農耕,這比在節日舉行煙花,鬥牛,鬥馬,唱二重唱,踩教堂等活動,也被稱為“煙花節”。

侗族人民在三月的第三天慶祝五天。農歷三月初壹,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

初二的時候,女生們互相邀請去河邊抓魚蝦,和男生們準備在斜坡上野餐。

第三天壹大早,姑娘們精心打扮,擺上精致的竹籃,從菜園裏采了蔥、蒜,到泉水邊用水洗幹凈。他們排著長長的隊伍,站在水邊的小路上,羞澀地揮舞著籃子,靜靜地望著山坡,等待著戀人的索取。此時山坡上已經站滿了人,包括女孩的家人,都在看哪個小夥子把籃子拿走了。壹群穿著整潔的藍色雙排扣夾克的年輕人在人們善意的笑聲中壹個接壹個地走在水邊的小路上。這時,男生當眾向對的人要壹個籃子,勝利者會受到“哦-哦”的驚呼。男生可以悄悄和女生約定把籃子還回去。找不到籃子的年輕人會引來圍觀者的嘲笑,然後在村子旁邊的山坡上互相唱歌,繼續用歌聲尋找知音,直到天亮。那天中午,人們聚集在村子中心瘋狂地唱歌跳舞。

三月四日將有壹場盛大的化妝舞會。第五天下午,會為前來觀看的鄰村客人舉行歡送儀式。

瑤族三月三的由來。

傳說很久以前,野生動物經常進出瑤族的村莊傷害人和破壞莊稼。紮寨民族英雄盤古為了保衛家園,帶領勇士上山獵殺野生動物。不幸的是,盤古被羚羊當場咬死。那天是農歷三月初三。為了紀念民族英雄盤古,瑤族把它命名為“三月三”,也就是每年的“幹巴節”。婦女上山采摘小靛葉等天然染料,煮後染成紅、黃、藍、紫糯米,用於祭祀盤古,年復壹年流傳至今。過去,三月初三,瑤族人民放下農活,集體放假壹天祭拜盤古,即婦女休息做針線活,男子念經,飲酒娛樂,姑娘小夥子們相約在寨子附近的荒山野林裏唱歌,談情說愛,玩耍。

畬族三月三的由來

傳說唐代畬族英雄雷萬興率領起義軍抗擊政府軍圍剿,因黑稗果而軍力大增。3月3日突圍成功,連戰連捷。為了紀念這壹事件,畬族人每年3月3日吃黑米,聚在壹起唱歌。在畬族中,三月三是壹個可以和春節相提並論的重要節日。這壹天,家家戶戶都要宰殺動物,祭祀祖先。許多家庭經常選擇這壹天舉行婚禮。節日吃黑米。夜幕降臨時,會舉行篝火晚會,爭奪歌曲。畬族擅長唱歌。這壹天,往往會邀請全省各地的畬族歌手上臺表演,場面十分熱烈。

黎族三月三的由來

傳說在古代,兄妹二人躲在南瓜裏活了下來。為了結婚,他們決定分開找別人,約好明年農歷三月初三見面。結果這幾年兩人都失敗了。姐姐見找不到其他人,就忍痛用竹簽在臉上紋身,並用植物染色,防止哥哥認出自己,以此來嫁人,從而使比賽得以繼續。這也是黎族“三月三”節和紋身起源的傳說。時至今日,在東方市東方鎮,每年農歷三月初三,全國各地的青年男女都會聚在壹起參加“三月三”的盛會,載歌載舞,談情說愛。

  • 上一篇:公司中秋活動策劃書
  • 下一篇:談談獨創性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