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冬天吃老母雞湯進補;韓國人要夏天吃參雞湯.2
中國喜事都用紅信封,所謂紅包;韓國得用白信封送禮.
中國老人會帶第三代,讓子女好好工作;韓國老人都不肯帶.
中國人喜歡喝熱茶;韓國人飯後壹定喝杯冰水.
中國人送禮要厚禮;韓國人壹雙襪子也算是送禮.
國內買東西塑料帶隨用;韓國超市商場小面包店都得自己掏錢買塑料帶.
國內結婚男方家下血本;韓國是女方家包攬壹切(除了房子).
國內五花肉最便宜,後腿肉最貴;韓國恰恰相反.
中國什麽都是進口的貴;韓國則是國產的比進口的貴得多.(吃的方面,當然不包括世界名牌)
中國進超市要存包;韓國再大的包也沒關系.
中國超市裏先付錢才能吃;韓國超市可以先吃起來,最後結帳就行.(這壹點挺好,我通常是等不到結帳的時候.)
中國人吃飯用筷子;韓國人用筷子吃菜,勺子吃飯.
中國餐廳每道菜都得花錢;韓國餐廳光點份烤肉會免費贈送好幾道小菜,高檔點餐廳幾十道小菜.
中國人要曬衣服;韓國我沒見過把衣服(不是內衣)曬在外面的,基本是在家裏晾幹.(不曬不能消毒呀)
中國人壹斤就是500克;韓國壹斤肉是600克,壹斤蔬菜水果是400克,(什麽道理不明白.)
我們市場都是論斤按兩的;韓國則是論個數,壹堆,壹份的.
中國豬內臟是得花錢買的;韓國豬內臟免費贈送(沒的賣的).
中國垃圾隨便扔;韓國垃圾真麻煩,分類不說,還得按時間扔,
今天是扔紙制品的日子,明天是扔玻璃瓶的日子,錯過了還得等壹星期.想不通的是垃圾袋還得花前買,不是專門的垃圾袋就得罰款.(處理垃圾是我最頭痛的事)
中國旅遊地圖是得自己買的;韓國街頭很多免費旅遊地圖,中日文的最多.
中國的空調現在多是冷暖兩用的,韓國空調只制冷.(現在天熱突然想起來的.冬天地熱太好了.)
中國看病醫生會開很多藥;韓國醫生最多給妳三天量的藥.
中國醫院裏有藥房;韓國醫院不賣藥,醫院旁邊肯定有藥店.
進了藥店都會給客人喝瓶飲料,給孩子壹顆維C.
中國人買賣東西不會打招呼,韓國人則壹定要說:"再見","辛苦啦","祝妳生意興隆"等等.
最後壹點:
中國多生壹個孩子就國家多罰妳壹點錢;韓國多生壹個國家就多補貼壹點.
(其實還有好多,但壹下子要全部整理出來還真不容易.)
韓國詩人、散文家、漢學家許世旭教授蒞臨海大,在魚山校區學術交流中心為同學們做了名為“中韓文化差異之比較”的講座。據主持人介紹,許教授是第壹個用漢語寫新詩的韓國人,曾翻譯和發表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近代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史》等70多部著作。講座伊始,許教授就介紹了他致力於研究中國文化的原因:“中韓兩國是唇齒相依的關系,但由於對彼此文化的本質不甚了解,兩國之間還存在壹些文化偏見。”隨後,他從多個方面講述了中韓兩國文化的差異。多元文化與單壹文化許教授說:“儒道融合是中國自古以來的文化特色,而在古代的韓國,儒教的神聖地位是不可動搖的。中國是壹個多元文化的國家,韓國是壹個單壹文化的國家,現今韓國只崇尚基督教。”從衣、食、居看文化差異講座中,許教授用很多細節問題對中韓文化差異進行了比較。其中包括韓國服飾的繁瑣復雜與中國服飾的簡單實用;中國人對飲食的講究與韓國人對生冷食物的喜愛。在講到飲食工具時,許教授說:“韓國人把用筷子吃米飯看作不禮貌的行為;在中國,即使用筷子吃湯菜也不違背禮儀。”“韓國家庭是沒有圍墻的,中國家庭的圍墻壘得就像‘城墻’。”幽默詼諧的講解博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淺談中韓文學差異據許教授介紹,中韓兩國古代文學有壹定的相似性,但差異也很大。如詩歌的格式:中國古代詩歌多是四行或八行,而韓國詩歌多是三行或五行。小說主題:中國的小說主題可概括為情、義、俠,韓國小說的主題則是情、孝、忠。“朝鮮文字發明後,最早被翻譯的中國文學作品是杜甫的詩歌,因為杜甫的詩歌中飽含了‘孝’的思想。韓國是壹個重視倫理道德的國家。”許教授如是說。最後,許教授表達了對兩國文化興隆的期待:“韓國文化最近已從政治因素的幹擾中解脫出來,中國也出現了壹些比較開放的文學作品。中韓兩國的文化興隆就要到來了。” 韓國是中國的近鄰,是東亞的禮儀之邦。中韓之間有三千多年的交流歷史,韓國的文化藝術、人情風俗,在中國人的眼裏,有不少地方與中國是比較接近的。自 1992年中韓正式建交以來,中韓文化交流及商貿交往日益頻繁,國人對韓國有了進壹步的了解,加之韓國音樂、影視作品的流入,中國青年學習韓國文化掀起了熱潮,作為留學的新路線,到韓國留學具有獨特的魅力。 打工不要過度。壹些學生到海外求學,把很多時間花費在打工上,到上課的時候疲憊不堪,影響學習質量,是得不償失的。韓國與國內很相像,去國外主要是學習,合理規劃學習和打工的時間,加上韓國的消費總體上來說也不算高,不能為了掙錢而本末倒置。 其次就是飲食差異。韓國人喜歡吃泡菜,口味偏辣,多燒烤,少油水。餐館桌上總是清壹色的泡菜、海帶、豆幹絲、豆芽四碟涼拌菜,再加白菜肉片燒烤或火鍋,而且韓國人不喜歡放味精和香菜,所以會覺得飯寡淡得吃不下去。所以,可以攜帶壹些花椒、八角、桂皮等調料過去,自己做飯。 另外,韓國是壹個禮儀之邦,比較註重禮節。所謂“入鄉隨俗”,對於獨自在外求學的學生來說還是盡量尊重當地的禮節。 專業選擇: 目前韓國駐華大使館教育處向準備留學韓國的申請者推薦了留學韓國的5個熱門專業。這些專業包括: 互聯網自動化專業:該專業就業去向為網頁制作、網絡管理、PC通信以及網絡動畫設計領域、程序開發等與電腦有關的公司、金融單位、政府機關、普通企業等。 網絡商務學專業:該專業主要是分析網絡商務的技術和市場要素,培養開發網絡商務的高級人才,同時通過在虛擬空間中的商務往來進行網絡商務技術的研究。就業去向是程序開發、電子商務、網絡維護、數據庫管理、信息技術顧問、公***機關、政府部門、研究所等。 多媒體傳播專業:就業去向是信息通訊領域、通訊軟件開發企業、與影像聲音信息技術開發相關的企業及研究院、與網絡以及通訊網相關的企業。 媒體傳播專業:就業去向為制作CD—ROM、出版及印刷、廣播公司、制作影像、大型活動的策劃等領域。 新興的休閑運動專業:也是壹個極富前景的專業。就業去向為各種運動中心的指導員、有氧健身師、社會體育工作者、水上救生員、社會福利機關及社會體育中心工作者等。 大學選擇 韓國主要大學有:國立漢城大學、延世大學、高麗大學、國立忠南大學、國立安東大學、國立釜京大學、國立釜山大學、國立群山大學、國立慶北大學、國立全南大學、國立忠北大學、國立昌原大學、西江大學、檀國大學、東國大學、建國大學、慶熙大學、成功會大學、韓國外國語大學、成均館大學、釜山外國語大學、梨花女大、漢城女大等。 壹般韓國人公認的最好的三所大學是漢城大學、高麗大學、延世大學。中國學生要想讀這三所大學,需要韓國語三級以上和專業考試。壹般被錄取的成功率不是很高。語言學院的學費是比較昂貴的,而且持有語言簽證的學生如果在韓國得不到延期,只能回國重新申請。 慶熙大學有壹個非常著名的專業:觀光與酒店經營專業。目前該大學的語言學院面向中國學生招生,但要入讀大學專業,則需要韓國語三級以上和綜合考試。慶熙大學語言學院學費較高,加之食宿,壹年總費用大約6萬元左右。 中央大學是壹所以文體而著稱的綜合大學,尤其是該校的藝術大學在韓國是首屈壹指。 攜帶物品 1、衣服、鞋建議帶厚運動衫、牛仔褲、雨鞋和雨衣。在韓國除了運動鞋和運動衣和休閑裝價格適度,多數價格很貴,正裝/套裝更貴,學生可準備壹些正式場合穿的套裝。 2、書帶幾本韓中、中韓詞典,中英文詞典,還帶幾本介紹中國旅遊勝地的書給國外的朋友們介紹中國的名勝古跡,這樣對學習語言起很大的作用。 3、藥品身體不太健康的人要隨時帶著自己的藥,購買的時候壹定要購買最近產出的,以免時間長過了有效期。另外,還帶些感冒藥,止痛藥,解熱藥,腹瀉藥等等急救藥品。 4、其他其他要帶的東西有照相機、計算器、鬧鐘、中國的傳統的紀念品、簡單的文具、多帶些證明照等等。剛去時馬上要用的如牙刷、牙膏、護膚品等要拿上。韓國相比中國,物價要貴5—10倍。 韓國是國際上寬帶網最發達的國家,尤其是漢城上網非常方便,普及率很高。在國內學好互聯網知識,多帶壹些中文工具軟件去是很必要的。
雖然中國也有朝鮮族,但我們對其了解程度,可能還是受了韓劇的影響才更加深刻的。《看了又看》、《大長今》等長篇連續劇表現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情景,在表現韓國文化方面尤為突出。如飲食文化,韓劇中總是頓頓要吃泡菜,形成了壹種獨特的“泡菜文化”,在《愛在哈佛》中,男主人公去美國留學了,還要家裏人從韓國寄泡菜給他。實際上這是最典型的韓國民族文化,也是韓國飲食習慣中最能體現民族特質的方面。泡菜是壹種發酵食品,在韓國人看來,泡菜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可以說,泡菜是韓國飲食文化中的“國粹”。 同時,“韓劇中對於‘茶文化’的尊崇和表現,也同樣說明這個問題。茶以及茶文化的根基雖然在中國,但韓國民族對於它卻有著自己的理解和創造。韓劇所表現的茶文化,摒棄了日本“茶道”中的繁文縟節,卻豐富了中國茶文化中合理、科學的成分,有了自己的獨特表現,這使中國觀眾看了感到十分親切”。 可以說韓國人在茶文化這個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加進去了自己的東西,使其內容豐富,具有自己的魅力。而差異性就是這麽表現出來的 此外,也有人說“韓劇中的服飾文化最能突現民族特性。比如,婚禮場面的服飾就是壹個韓服的展演會。在隆重的場合壹定要穿韓服,平時是西裝,這也是壹種民族文化”。韓服是高句麗時期進入朝鮮的,是唐朝服裝改進的結果,春去秋來,在中國人早已不穿唐朝服裝的時候,這種傳統服裝壹成不變的流傳了幾百年。在《大長今》、《明成皇後》這類宮廷電視劇裏韓國民族服飾就非常精美,而且韓服趁著韓劇這股熱風正成為壹種流行服裝。這也正好說明了韓國民族文化的獨特性在韓劇中的到體現。 如此多豐富多彩的韓國民族文化特色,讓中國觀眾大飽眼福,也正是這種文化的差異性,給了韓劇足夠的生存空間,讓韓劇本身賦予了更多獨特的文化內涵,引得越來越多的關註。這便應證了前面所說的,人們雖然喜歡接觸與自己有相同性的事物,但是,最佳的情況卻是那些事物在某些變量上與自己壹致,而在某壹些變量上各異,而這時,信息交換的效果是最好的 這壹點具體表現為韓國在儒家文化的繼承方面似乎比中國做得更好,兩國的儒家文化本來同源於中國古代的孔孟文化,而在韓劇中表現出來的韓國全體公民對此依然繼承得很好,這正是中國的壹種缺失和不足,從而形成了壹種差異。反觀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我們的影視作評中反映得太少了,我們中國五千年的文明是世界優秀文化的壹個支脈,發展到現在,我們的影視作品卻很少選擇傳統文化作“底色”,在現代社會生活方式,民俗民風不斷演變的過程中,受中國儒家文化影響最重的韓國,卻把包括儒家文化在內的傳統文化思想作為影視創作的基點,這很值得我們深思 我們在很多韓劇中都能看到壹家人和和睦睦的生活,大家互相尊重的場景,而在越來越多地國產劇中看到的卻是壹些歷史題材、反貪題材、公安題材的作品,而且越來越有跟風之勢,什麽出奇拍什麽,遠離了大眾心理和文化經歷。人們總是向往自己無法達到的事物,認為那是美好和優秀的。韓劇做到了這點,也是讓我們羨慕的地方。從這壹點筆者想到了前段時間韓國申請端午節為其國家文化遺產時國人的熱烈反應,為什麽只有當端午節變成人家國家的節日的時候我們才會反思呢?, “任何壹種文明都是通過家庭訓練傳承和發揚的,韓劇就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家庭訓練課’,它把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細碎化了,鏈接的是親情、友情溫情脈脈的東西。現代文明的進步讓生活變得簡單了,大部分人都缺少了對日常生活的激情,韓劇恰恰填補了這種缺失”。中韓兩國在傳統文化傳承上的差異通過韓劇突顯了出來,所以韓劇才變得更加讓人們所接受 文化差異是跨文化傳播中無法回避的問題,當然,我們所指出的差異性只是適當程度的差異,適當的差異會形成很好的好奇和懸念,推動傳播的順利進行,促進傳播效果的達成。而太大的差異會造成傳播障礙,影響傳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