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關於傳統節日的議論文

關於傳統節日的議論文

中華傳統節日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表現形態,千百年來經久不衰,歷久彌新。它以壹種潛移默化、寓教於樂的形式,來展示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表達著對美好的理想、智慧與倫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載體。在當今世界多元文化並存、東西方文化交融的形勢下,我們用現代社會的理念和視角,揭示傳統文化的內在價值,發揮、拓展和強化其功能,對於保持民族特色,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意義。 壹、對傳統節日主題的提煉 中華傳統節日包括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等,這些節日依托自然規律的變化,連接起來就是壹幅豐富而浪漫的歷史文化長卷,多姿多彩、令人陶醉。當我們以感恩、平和、虔誠的心態來解讀這幅畫卷的時候,會發現其中有取之不盡的驚喜與愉悅。因為,所有的節日都被賦予無限的內涵,無壹例外地充滿著詩情畫意,表現出趨利避害的自然本能,表現出智慧、聰明與機敏,並將其發揮得淋漓盡致,將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等民族感情給予了鮮活的展示和充分的表達,表明中華民族是壹個極富責任感、極富想象力和極浪漫的民族,這就是傳統節日得以傳承千百年的內在動力和永恒的魅力所在。 對各節日的主題作以簡要的分析: 春節——傳統節日的開篇之作,是我們全世界華人心中最重要、最隆重的節日。從過小年開始到大年三十除夕夜,從初壹到初七再到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每壹天都有它獨特的內涵。在這個過程中,春節有開始、有尾聲,有思想、有儀式,有對遙遠過去的追憶,也有對美好願景的展望,通過無數形式和內容的統壹,譜寫了合家團圓、辭舊迎新的篇章。這樣的節日在世界上都是罕見的,它揭示著中華民族的傳統和傳統的力量。 清明節——具有獨特的人文景觀。它是壹個莊重的日子,祭祖掃墓,壹家人、壹族人乃至整個民族,追賢思孝、認祖歸宗。在天空清、大地明的清明時節,站立在墓前,是無盡的懷念。面對祖先的墳墓,在離祖先最近的地方,與自己的親人、祖先、先民對話:告慰故人、也告慰自己,求得內心的寧靜與平和。將心靈得到釋放,同時,收獲壹種寄托,是中國人特有的精神生活。從祭奠親人的掃墓活動、祭祀祖先和民族始祖的祭祖活動,發展擴及緬懷英傑,包括民族英雄、傑出歷史人物、革命先烈。我們經常說,清明到,兒盡孝。我們要孝順父母,懂得感恩,不能忘本,內在是孝道的傳遞、弘揚,以及親人之間的情感聯系。這表現了強烈的道德感,首先是愛惜自己的身體,這是孝的表現,進而是孝敬祖先、忠於民族等等。我們民族忠與孝的傳統就得以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同時,它又是壹個歡快的節日。春遊踏青,播種希望。“風光煙火清明日,歌哭悲歡城市間”。在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特定時空中,慎終追遠、親近自然;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由此,增強人們對生命過程、生命意義的認識,這也是對青少年認識人生、思考人生的教育。人有生有死,人死了,活著的人要紀念他,更要很好地活下去。這就是中華民族極為豁達、樂觀的生死觀。我們要把這些儀式與傳統堅持下去,成為壹種自覺,最終會成為壹種可歌可泣的傳統文化。 端午節——最具有內涵和活力的節日。它本質上蘊含著屈原強烈的愛國主義和憂國憂民的情懷,包含著人們對屈原所代表的民族品格的壹種追求。包含著人們對屈原所代表的民族品格的追求。端午吃粽子是其節日的象征物,而龍舟競渡則是其最具活力的體現,展示的是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記憶。 七夕節——壹個象征著美好愛情的節日。我們都熟悉牛郎織女鵲橋相見的故事,這壹傳誦千年的佳話,將中華民族的愛情理念給予了最完美的詮釋。“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種不受時空限制的人類情感,神聖、高尚並充滿魅力。而當西方的情人節傳入中國以後,我們就不難理解那麽多的年輕人在那壹天拿著玫瑰花,這說明人類的***同情感需要有壹個表達的機會。 中秋節——壹年中最迷人的夜晚。“天上壹輪才捧出,地上萬姓仰頭看”,幾千年約定俗成的天上與人間的特定景觀,天上明月,人間情懷。人們由天上的月圓聯想到人事的團圓。因此,中秋節就代表了壹種特別的期盼。中秋團圓,家國和諧是中秋節俗的中心意義,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價值理念和永恒追求。 重陽節——實現美好願望的節日。人們追求和表達的是完美、完善,登高敬老,所以又叫敬老節。表明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體現在我們節慶活動當中達千百年而綿綿不絕。 二、對傳統節日體系的把握 中國傳統節日的確立與普及是壹個逐步發展的過程,節日文化的生成是壹個不斷演進的過程,是由多種文化元素綜合與提煉的過程,是不斷的取其精華的過程。由此構成壹個完整而和諧的節日體系。 1. 是以自然為取向。尊重自然,隨著自然物候的變化,以物喻人,進而引發對社會及人生的感懷。春節、新年伊始的第壹個月圓之夜元宵節、清明踏青、中秋賞月、重陽辭青等,都是踩著自然的節拍。因此,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中華民族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把握,是中國古老的天人合壹哲學思想的集中表現。 2. 是文化的表達方式。是發自內心的喜慶與深沈,蘊涵著對歷史與價值的獨特理解。其中的壹系列的祭祀、聚會或飲食等風俗,都既包含了娛樂或休閑的成分,又有特定的人文取向。 通過節日的各種形式或儀式,將趨利弊害的自然本能、智慧、聰明與機敏發揮得淋漓盡致。將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等民族情感給予了鮮活的展示和充分的表達,表明中華民族是壹個極富責任感、極富想象力和極浪漫的民族。 3. 是不斷的取其精華的過程。春節是這樣壹個過程。清明節又是提煉了上巳節、寒食節、清明節三個節日的精華而成為今日之內涵與形式。端午節對屈原的紀念,以壹種昂揚向上的體育競技精神彰顯民族性格和精神。七夕節也是如此,有著多種含義,但又是在不斷提煉其值得高歌的品格與特征。 同時,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孝、誠、信、禮、義、廉、恥”等價值理念充分體現在傳統節日的諸種表現形態之中,所以我們將傳統節日稱作是傳統文化的載體,這是有道理的。由此,可以說,不斷註入時代精神,豐富傳統節日的內涵,也是其本質的必然要求。 三、對傳統節日文化意義的理解 “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些傳統節日裏,最容易喚起對親人、對家庭、對故鄉、對祖國的情感,喚起對民族文化的記憶、對民族精神的認同,喚起同宗同源的民族情、文化同根性的親和力。在節日這壹天,在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裏,湧動著***同的情感和期盼,這是最令人激動和自豪的事情。 1. 人們通過感受傳統節日所體現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能夠使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和力量,這對人的精神和心理產生的影響是難以磨滅的。 2. 歷經千百年,不論海內外,這些傳統節日依舊能夠吸引中華兒女廣泛參與和***享,根源就在於她是美好人性的再現,是中華美德的縮影,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巨大的精神遺產。同時,它又作為壹個文化符號,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標誌著民族的認同感,成為維系中華民族融合與統壹的重要紐帶,其傳統已經成為國家和民族鮮明的文化和精神特征。這些節日的存在,已經成為國家統壹、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紐帶。 3. 中華傳統節日,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倫理道德、行為規範、審美情趣。體現了中華民族和諧為美的社會倫理思想,強調人與人的和諧、家庭和諧、鄰裏和睦到社會和諧的邏輯進程。體現了中華民族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社會進步的渴望的文化價值觀。體現了中華民族樸實、熱情、開朗、健康的品質特征,民族性情盡顯其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崇尚勞動、尊親敬祖、敬老敬賢、慎終追遠等傳統倫理觀念。 所以,我們對傳統節日的研究,是對民族精神的追求,是對人生態度的探索,是為了民族文化的傳承。傳統節日的價值就在於它彰顯民族情感、昭示人生意義、滋養民族精神、它是中華優秀傳統道德教育的有效載體。 盡管各個傳統節日的內涵不同,各自紀念與慶祝的形式不同,對傳統節日的傳承,就是對民族之根的認同,這是中華民族***有精神家園的巨大文化資源。從這個意義上講,傳統節日是值得全民族人民來紀念的重要日子。 中國傳統節日是從遠古走向現代,從民族走向世界。它既代表過去,也代表未來,是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民族凝聚力的典型象征。 今天,我們紀念傳統節日,體悟各節日紀念的對象及意義,使精神生活更加充實,道德境界得以提升。周而復始,歲歲年年,體會中華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與文化取向,體會我們***有的精神家園的溫馨與和諧。

  • 上一篇:公司發展計劃書怎麽寫?
  • 下一篇:關於師德師風的自我剖析材料?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