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教育現狀800字

中國教育現狀800字

摘要

中國目前的教育狀況有壹個令人費解的現象:社會上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現在的教育體制存在嚴重的問題,但人們仍然義無反顧地服從他,就像明知前面有坑也願意往裏跳壹樣。人們清楚地知道,考上大學並不意味著找到工作。然而,在殘酷的“學歷論”面前,人們不得不湧向大學,在那壹紙文憑的綁架下匍匐前進。中國人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清醒而無奈地糾結於考試問題,毫無反抗地走在人生的悖論中。

關鍵字

高考,大學,教育與反思

主體

21世紀已經悄悄地翻過了這壹頁。中國將如何面對新世紀的挑戰和機遇?我們黨高瞻遠矚地指出:“教育是百年大計的基礎。”早在1977年9月,鄧小平復出後不久,就高瞻遠矚地把教育問題擺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語重心長地說:“沒有科學和教育,四個現代化就沒有希望”。1年5月到1985年5月提出:“經過十幾年的學校教育,小學壹年級的娃娃們將成為創造21世紀大業的生力軍。”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政治,明天的經濟。可以說,教育是立國之本。因為只有通過教育,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投入到國家建設的各行各業,才能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在21世紀的信息知識時代,不重視教育的人只能等待被淘汰的命運。

然而在今天的中國,高考已經成為壹個龐大的社會儀式,每年的高考新聞總是饒有興趣地制造壹個新的輿論場。家長在夫子廟燒香祈福孩子高分,高三女生呼籲“邀其入眠”緩解壓力,衡水二中“高考誓師大會”激情上演,母親們甘願為已故的女兒下跪應試...在現實環境中,這些新聞迫使人們去反思壹些東西,但似乎也有合理的部分,因為高考大,壹切邏輯都為高考讓路。要千方百計在其他方面有耐心,哪怕犧牲壹點點速度,把教育問題解決好。3“各級黨委政府不僅要重視教育,而且要高度重視,嚴格要求,少說空話,多辦實事。”四

通過高考改變命運,仍然是中國大多數孩子的必經之路。高考營造出耐人尋味的特殊場景,因為有不可磨滅的故事和細節,它濃縮了“中國人奮鬥”的全部精髓和靈魂。

十年磨壹劍,只為這個六月,“壹場考驗就要來了。”在“競爭”二字所詮釋的邏輯體系中,高考是提升人生信任感的最佳途徑,“黑色六月”已經成為壹種不變而堅定的社會現象。競爭不僅是高三學生的血酬法則,還早早地被推到了中學、小學甚至幼兒園。高考卷起的競爭,註定是深刻的、徹底的、社會的。它悄無聲息地接管了應試教育的壹切邏輯,所有關於素質教育的美好願景都被嚴重打入冷宮,寸步難行。

與西方國家不同的是,在中國文化中,從科舉開始,讀書更像是壹種精心的政治安排,考試是壹個人改變命運必須經過的儀式性“程序”。“官本位”、“知識貴族”、“學而優則仕”隱約透露出知識與政治的微妙關系。這種文化心理延續至今,高考被有意無意地賦予了類似的社會功能。

1999以來,擴招政策圓了更多學生的大學夢。然而,在振興教育、拉動內需、維護穩定、階層流動的復雜邏輯中,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殘酷的現實擊垮了人們對高考的美好想象,以至於無法接受“北大畢業生賣豬肉”的事實,知識和命運被迫脫離彼此的解釋邏輯。

“艱苦奮鬥是我們的傳統,今後要狠抓艱苦樸素教育,要保持六七十年。我們國家越發達,越要努力創業。倡導艱苦創業精神也有助於克服腐敗。曾經充滿希望的汗水,埋葬了世人的期待和信心。如果說“高考入學”還算比較公平的話,“社會階層世襲制”、“貧寒家庭難出貴子”、“父母就業年齡”等現象都指向了“工作入學”的對錯。

曾經承載著教育良心的高考,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成為壹種極其糾結的符號表征,最終失去了原本強大的符號交換功能。面對飽受詬病的“工作門”,擴招某種程度上給了富裕家庭的孩子更多的工作機會。他們輕而易舉地跨過了高考,然後憑借發達的人脈擠走了原本屬於優秀子弟的工作。“高考之門”在托起“中國式奮鬥”的集體期待下磕磕絆絆。

在幻滅的“工作門”面前,“高考入口”並沒有被歷史性地架空,這條路依然“擁擠”。這就不能不提到我們這個時代浮躁的“唯學歷”用人機制。如今,保姆和服務員等工作幾乎無壹例外地轉向大學教育。當“人才貶值”成為現實,學歷把能力逼上絕路,進壹步激活了大學文憑的“市場需求”。於是,壹些民辦大學、獨立學院公開賣文憑,藝術招生比比皆是。藝術熱潮只是因為藝術專業“好考”。這樣的“泡沫教育”已經泛濫,間接稀釋了大學文憑的“含金量”。“無論是脫離生產勞動的教學和教育,還是不同時進行教學和教育的生產勞動,都不可能達到現代技術水平和科學知識現狀所要求的高度。”六

我現在在大學學習。說實話,當我親身經歷大學的時候,它真的離我心目中神聖的象牙塔很遠。我只是壹個學生,沒有資格評判中國的大學教育。這裏我就引用耶魯大學前校長貝諾?讓我們用施密特的幾句話來談談中國的大學教育:

他們認為社會只需要更多的優秀:更多的課程,更多的老師,更多的學生,更多的校舍。他們學者退休的意義就是告別人生的平臺,極少有人還對自己的專業感興趣,除非有利可圖。他們沒有自己真正的事業。他們策劃藝術,還把研究者當鞋匠。難怪他們喜歡稱自己為園丁。我們尊重壹個名副其實的園丁,卻鄙視壹個沒有獨立自由思考精神的老師。很多人還以為自己真的是搞教育的。他們參加了我們的壹些會議。我們基本上是禮貌的,他們沒有受到禮貌的對待。

校長對中國大學的教育有許多評論。當然,這只是壹些個人看法,但足以引起我們的反思。為什麽中國能在那些國際奧運會等比賽中壹次又壹次奪金,而中國十幾億人口中卻很少有人獲得諾貝爾獎這壹最高學術榮譽?這是中國的教育嗎?

另外,中國目前的教育狀況不僅存在這些問題,還有壹些問題值得人們反思。小學階段強制學習英語,扼殺創造性思維等。大家反思壹下,為什麽我們在學所謂的國際語言,韓國卻申請了中國的文化遺產。這就是所謂的崇洋媚外。當然,中國的教育問題不僅限於這些,但我只能以我的水平想到這些。

有人可能會爭辯說,高考真的沒用。否則國家為什麽要繼續實行30多年的高考制度?我覺得高考還是有壹些好處的:

首先,便於統壹實施考試、招生、錄取。管教育的人省事,學校省事,大學省事。至少大學不用費勁想出各種辦法選拔學生,全國統壹標準,不管和國外比如何,大家在國內都壹樣。

另外,高考還有壹個好處,最重要的壹點就是公平。可以說,公平是很難做到的,時間上的爭議幾乎都源於不公平。但是,高考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公平。先不說那些作弊和暗箱操作,至少大家的起點是壹樣的,時間是壹樣的,機會是平等的。我想這也是高考能推行至今的主要原因。

雖然高考有很多弊端,但在新的選拔制度出現之前,它很可能會在中國教育史上長期存在。就中國的基本國情而言,確實比其他制度更適合。

  • 上一篇:文學知識淵博的名人的例子
  • 下一篇:湖北宜昌歷史事件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