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20個低碳試點城市觀察:北上廣深有望率先實現二氧化碳排放峰值,15城市有條件碳排放絕對量下降。

20個低碳試點城市觀察:北上廣深有望率先實現二氧化碳排放峰值,15城市有條件碳排放絕對量下降。

城市是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貢獻者,也是開展碳減排行動、實施低碳發展戰略的重要主體。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及相關研究表明,城市經濟約占全球GDP的80%,其能源消耗約占全球能源消耗的67%-76%,產生的CO2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765,438+0%-76%。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三批87個低碳省市試點。21世紀經濟研究院選取了壹線城市、新壹線城市、計劃單列市、部分重點省會城市***20個觀察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重慶、廈門、杭州、蘇州、青島、廈門。

201116年10月,在聯合國馬拉喀什氣候變化大會上,時任中國代表團副團長的謝基對媒體表示,中國很多城市承諾2030年左右達到城市碳排放峰值,有的城市還承諾2020年左右達到峰值。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城市官員透露二氧化碳排放是否達到峰值,但在中國去年正式向世界做出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明確承諾後,壹些城市提出了更審慎的時間表。

21世紀經濟研究院選取常住人口、人均GDP、第二產業比重、萬元GDP用電量等幾個指標,呈現城市的人口規模、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能源消耗強度,初步判斷城市低碳發展的現狀和潛力。其中,由於缺乏城市尺度的能源消耗系統數據,采用壹個城市的年用電量與GDP的比值來表示能源消耗強度。

值得註意的是,對於單個城市來說,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是壹個縱向年份的比較概念。比如壹個城市單位GDP的碳排放量很高,但同時每年的下降速度也很快,所以有可能盡快實現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也就是說不同的城市達到峰值的時候碳排放量有高有低。

然而,如果考慮到碳中和的長期目標,並對不同城市進行橫向比較,我們傾向於認為經濟發展水平較高、能源消耗水平較低的城市具有更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潛力,將可能更快地走向碳中和。

北上廣深或率先實現二氧化碳排放峰值

《北京統計年鑒》顯示,2019年,北京市第壹、二、三產業萬元GDP能耗分別為0.478、0.351、0.141噸標準煤。

不難看出,第三產業的萬元GDP能耗明顯低於第壹、二產業。鑒於重點城市第壹產業比重普遍較小,且近年來第二產業比重基本處於下降階段,這將帶來能源消費水平的整體下降。

根據北京的情況,2020年第三產業比重將為0.4 15.8 ? 83.8,第三產業比重已超過80%,是上述20個城市中最高的。

近年來,北京的能源轉型進程也在加快。2017年,北京最後壹座大型燃煤電廠停運備用,北京成為全國首個告別燃煤發電,全面推行清潔能源發電的城市。2065438+2008年,北京近3000個村改煤為清潔能源,平原地區基本實現“無煤”。

統計年鑒數據顯示,從2010年到2019年,北京市能源消費總量中煤炭消費占比從29.59%大幅下降到1.81%,占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北京市碳強度預計比2015年下降23%以上,超額完成“十三五”目標,碳強度為全國省級地區最低。

在“十五”規劃綱要中,北京制定了更高的目標——在“十五”期間,碳排放將穩步減少,碳中和將邁出堅實的壹步,這將為北京應對氣候變化樹立良好的榜樣。這壹表態可能預示著北京的碳排放已經進入或即將進入平臺期,並將尋求在未來五年內實現下降。

雖然第三產業的萬元GDP能耗最低,但這並不壹定意味著城市需要盲目追求工業比重的下降。以上海為例,根據工業能源終端消費指數,2011年,上海工業能源終端消費達到峰值61655700噸標準煤,之後呈現波動下降趨勢。到2019年,這壹數值已經下降到56680500噸標準煤。

同期,上海工業增加值從2065.438+065.438+0的7230.57億元增長到2065.438+09的9670.68億元,逐年增長。這壹降壹升的背後,體現的是上海工業的結構升級和節能增效。上海市發改委近日向外界通報,近年來,上海紮實推進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持續實施產業結構調整,積極開展綠色低碳循環利用試點示範。

今年6月5438+10月,上海率先提出最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時間表,到2025年,碳排放總量要力爭達到峰值。

廣州第二產業比重與上海相當,廣州單位GDP用電量略低於上海。2017年,廣州市政府辦公廳發布《廣州市節能減碳“十三五”規劃(2016-2020)》,提出到“十三五”期末,全市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進壹步優化,能源利用效率持續提高,能源消費和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努力實現碳排放總量峰值。

廣州的碳排放權交易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廣碳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3月,廣東省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65438+7500萬噸,占全國碳交易試點的37.91%,居全國首位。累計成交36.36億元,占全國碳交易試點的34.00%,成為全國首個額度現貨交易量突破35億元的試點碳市場。

四個壹線城市中,深圳第二產業占比最高,2020年占比37.8%,但深圳也是產業優化升級的典範。“十二五”期間,深圳* * *淘汰轉型低端企業1.7萬余家,鋼鐵、水泥、電解鋁、煤炭等重汙染行業基本退出。

2020年6月,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尤娜介紹,10年來,深圳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了近60%。在中國的特大城市中,深圳的碳排放水平最低,碳排放增長最慢。

2019,哈工大(深圳)率先完成深圳碳排放峰值、空氣質量、經濟高質量發展“三達”研究報告。課題組指出,深圳正處於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道路上,無法確定何時、何時達到峰值,但深圳從2019到2020年處於穩定的峰值範圍。

工業城市需要充分挖掘碳減排空間。

有研究表明,按照“二氧化碳排放應在2030年前達到峰值”的計算,當全國人均GDP達到1.4萬美元時,中國將整體達到碳排放峰值,進入絕對減排階段。人均GDP 65438美元+0.4萬的城市和地區,有條件率先實現碳排放絕對量的下降。

按照2020年人民幣平均匯率1美元兌6.8974元人民幣計算,14000美元約合96564元人民幣。除了四個壹線城市,南京、蘇州、杭州、寧波、武漢、廈門、青島、長沙、濟南、合肥、天津是165438+。

結合產業結構,蘇州第二產業占比最高,達到46.5%。2018年,其單位GDP用電量高達856千瓦時/萬元,是上海的近兩倍。

蘇州2014發布蘇州低碳發展規劃,提出力爭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見頂。近年來,蘇州的能源效率水平正在逐步提高,但高耗能行業的能源消耗比例仍然很高。《蘇州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7年,蘇州工業綜合能耗達到5307萬噸標準煤,其中電力、鋼鐵、紡織、造紙、化工、建材等六大高耗能行業綜合能耗達到4375萬噸標準煤,約占工業能耗的82%。

寧波還是東南沿海重要的制造業基地,第二產業占比45.9%。寧波單位GDP用電量為721千瓦時/萬元,僅低於蘇州。

但反觀第二產業比重同樣不低(38.4%)的長沙,其單位GDP用電量僅為331千瓦時/萬元,是上述20個城市中最低的。

這可能得益於長沙產業結構的“綠化”。《長沙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8年,長沙市(六大高耗能行業之壹)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能耗僅為4443噸標準煤,而同年蘇州市為1834萬噸標準煤。

壹些地方官員的結論是,長沙是壹座新興的工業城市,屬於傳統的工程機械、食品飲料、汽車及零部件制造、材料、電子信息、移動互聯網等產業。從這壹點來看,長沙可以算是發展綠色產業的典範城市。

人均GDP低於1.4萬美元的五個城市,第二產業比重也比較高,都在30%以上,大連和重慶達到了40%。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在碳減排方面,工業城市的首要任務之壹應該是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節能增效,尋求低排放的能源替代,使用節能技術,並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加快高耗能、高排放產業的升級退出,發展清潔產業,充分挖掘第二產業的碳減排空間。

今年以來,相關部委多次發出信號,嚴控高耗能、高排放項目,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倒逼該市產業結構轉型。

天津市生態環境局相關領導在3月份關於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報告中表示,實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行動的實質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逐步擺脫高碳依賴,共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工業領域的政策措施主要是對傳統產業實施低碳改造,發展清潔低碳產業。

近日,大連市還透露,《大連市二氧化碳排放峰值行動計劃》初稿已編制完成,將主要從堅決遏制“兩高”項目、加強存量管理、嚴控增量三個方面實施峰值措施。

此外,雖然工業減碳不壹定意味著降低第二產業比重,但客觀來說,挖掘服務業和居民消費潛力確實有助於降低城市能源消費水平。

根據標普全球評級,如果消費占GDP的比重能夠達到接近發達經濟體的水平,中國的碳排放有望在未來20年減少30%以上。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以及消費對經濟的重要性,對服務的需求相對於對商品的需求也會上升。如果資本和勞動力從生產鋼鐵、水泥和資本貨物轉向提供教育、醫療和休閑服務,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能源消耗水平可能會下降。

城市運行如何減碳?

人均GDP低、第二產業比重高的城市是否必然面臨更嚴峻的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形勢?

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除了東部沿海較發達地區的優勢,西南壹些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的地區也有先天稟賦。

以昆明為例。昆明所在的雲南省,清潔發電量占全省的92%,非化石能源占壹次能源消費的46%,居全國首位。

雲南省能源資源豐富,能源結構以低碳非化石能源為主。綠色能源裝機、綠色發電、清潔能源交易、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世界壹流水平。今年,雲南省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50%以上,努力建設全國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示範省。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像昆明這樣人均GDP相對較低但清潔能源稟賦較好的城市,完全可以抓住機遇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在未來新的發展格局中,有望在城市競爭中實現彎道超車。

對於壹些城市來說,產業結構的低碳轉型已經基本完成,能源供應主要依靠外地轉移。減碳工作可能更側重於減少城市運行本身的碳排放。

低碳發展與城市規模、人口密度等因素密切相關,居民端和消費端的碳減排需要關註。根據工業化發達國家的經驗,居民消費產生的碳排放已成為國家碳排放的主要增長點,可高達60%-80%。

對比北京和上海,2019年,兩市人均生活用能分別為785.3千克標準煤和528.92千克標準煤。在這個指標上,北京面臨著更嚴峻的形勢。

需要註意的是,城市人口越少,越有利於碳減排。從現有研究來看,全球城市人均碳排放量與城市人口密度成反比,這可能主要是由於城市群的規模效應。隨著人口集聚的增加,由於* * *享受的增加,人均基礎設施和能源消耗減少。當然,城市也應該平衡密度和宜居性的問題。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上述20個城市在過去10年間基本處於人口大量凈流入階段。除了廈門常住人口只有516.4萬,其他19個城市都超過了700萬,尤其是1000萬人口的城市。從人口發展規律和目前大部分城市的人口政策來看,未來人口向大城市聚集的趨勢仍將持續。

人口規模會影響汽車數量、通勤距離、建築密度等。,這將直接影響城市的碳排放量。

在可預見的人口集聚趨勢下,城市無論是做空間規劃甚至產業規劃,還是進行改造更新,都要充分考慮低碳發展的要求,比如優化用地結構,規範職住關系;提高軌道交通覆蓋面,為公交、騎行、步行提供更充分的路權保障;引導市民購買或置換新能源汽車;註重建築節能改造技術的應用,讓低碳理念真正融入城市運行。

此外,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目標需要全社會的普遍參與,個體的減碳行動同樣重要。政府部門可以主導居民消費端的低碳轉型,包括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目前,包括上海、深圳在內的城市都提出要推進“碳包容性”。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程鵬最近透露,上海正在努力編制二氧化碳排放峰值行動計劃,包括編制碳包容性項目。簡單來說,就是把公民各種低碳行為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計算出來,變成每個人賬戶上的“碳分”。然後通過對接上海碳交易市場和各類商業消費平臺,讓踐行低碳生活的市民得到實實在在的激勵。

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統計,上述20個觀察城市中,有的已經進入後工業化時代,有的已經成功完成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碳排放逐漸與經濟發展脫鉤,有的清潔資源豐富,有的正在積極規劃減少碳消耗,這實際上為不同類型的城市實現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提供了思路。低碳轉型是壹個明確的方向。誰更主動,誰就更有可能在未來的新城市競爭中搶占高地。

返回21經濟網>首頁& gt

  • 上一篇:關於中國夢的優秀作文
  • 下一篇:用兩者造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