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關於莆田元宵遊燈的詩句

關於莆田元宵遊燈的詩句

1.描寫元宵賞燈的詩句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錦裏開芳宴,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 ,壹進天上著詞聲。

詩曰

(唐)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 羞逐鄉人賽紫姑。

詩曰

(宋)姜白石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詩曰

(宋)姜白石

貴客鉤簾看禦街,市中珍品壹時來,

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

(註:珍品這裏指元宵)

《青玉案 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壹夜魚龍舞 。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生查子 元夕 》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元夕於通衢建燈夜升南樓》

(隋) 隋煬帝

**天上轉,梵聲天上來;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

燔動黃金地,鐘發琉璃臺。

《正月十五夜》

(唐) 蘇道味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

遊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2.元宵節賞燈詩句

1、“壹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

2、唐代詩人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詩雲“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描繪了燈月交輝,遊人如織,熱鬧非凡的場景。

3、唐代詩人張悅也曾用詩贊道牶“花萼樓門雨露新,長安城市太平人。龍銜火樹千燈焰,雞踏蓮花萬歲春。”把元宵節賞燈的情景描述得淋漓盡致。

4、李商隱則用“月色燈光滿帝城,香車寶輦溢通衢”的詩句,描繪了當時觀燈規模之宏大。

5、唐代詩人崔液的《上元夜》牶”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這裏雖沒有正面描寫元宵盛況,卻蘊含著十分歡樂愉悅熱烈熙攘的場景。

6、宋代蘇東坡有詩雲牶“燈火家家有,笙歌處處樓。”

7、範成大也有詩寫道“吳臺今古繁華地,偏愛元宵影燈戲。”詩中的“影燈”即是“走馬燈”。

8、大詞人辛棄疾曾有壹闕千古傳誦的頌元宵盛況之詞“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花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風簫聲動,玉壺光轉,壹夜魚龍舞”。

9、清代阮元有羊城燈市詩雲:“海螯雲鳳巧玲瓏,歸德門明列彩屏,市火蠻賓余物力,長年羊德復仙靈。月能徹夜春光滿,人似探花馬未停;是說瀛洲雙客到,書窗更有萬燈青。”

10、清代詩人姚元之寫的《詠元宵節》詩“花間蜂蝶趁喜狂,寶馬香車夜正長。十二樓前燈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動、精彩別致。

11、歐陽修(生查子)雲:“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書;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12、辛棄疾(青玉案)寫道:“眾裏尋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3.描寫元宵節賞燈詩句

壹、《正月十五夜》

——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二、《詠元宵節》

——姚元之

花間蜂蝶趁喜狂,

寶馬香車夜正長。

十二樓前燈似火,

四平街外月如霜。

三、元宵張燈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習俗,加之我國優秀而且源遠流長的詩歌文化,因而,每到元宵節都會出現大量膾炙人口的元宵詠燈詩,賞燈詩也成為了我國元宵節的壹項娛樂活動。

4.關於元宵賞燈的詩句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上元夜,指舊歷正月十五夜,又稱元宵節。我國素有元宵賞燈的風俗。

崔液組詩《上元夜》七絕,***六首。描寫當時京城長安元宵賞燈的繁華景象。

據劉肅《大唐新語》記載:“神龍(唐中宗年號)之際,京城正月望日(即十五),盛飾燈影之會,金吾弛禁,特許夜行。貴族戚屬及下隸工賈,無不夜遊。

車馬喧闐,人不得顧。王、主之家,馬上作樂,以相競誇。

文士皆賦詩壹章,以記其事。作者數百人,唯中書侍郎蘇味道、吏部員外郎郭利貞(蘇、郭之作皆五律)、殿中侍禦史崔液為絕唱。”

這是崔液所作賞燈詩六首中的第壹首。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

“玉漏銀壺”,計時的器具,古代以漏刻之法計時,具體方法是用銅壺盛水,壺底打通壹小孔,壺中立刻度箭,壺中的水逐漸減少,箭上的度數就依次顯露,就可按度計時,擊鼓報更。元宵夜盡管解除了宵禁,但長安城的鐘鼓樓上,仍舊按時報更;人們聽了,都嫌時間過得太快,怕不能玩得盡興,於是說:滴漏箭壺,妳不要這樣壹聲比壹聲緊地催促呀,也不要過得那麽快,今夜的城門要壹直開到天亮呢!上句寫出了人們“歡娛苦日短”的感慨,下句是說在此太平盛世,應該通宵盡興。

吃過晚飯,打扮壹新的人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迫不及待地早早走出家門,三五成群相邀著、呼喚著、嬉笑著,湧出巷口,融入大街,匯進似潮喧鬧歡騰的人流。人們興高采烈地燃放煙花爆竹,揮舞獅子龍燈,觀賞絢麗多彩的燈火,評論著、嬉戲著、贊嘆著。

越看越高興,越玩越興奮,“莫相催” 襯托出氣氛之熱烈,景色之迷人、“徹明開”既寫出了元宵節通宵達旦鬧花燈時間和程度,又寫出了人們高漲而持續的勃勃興致。 接著連用兩個問句:“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誰家”、“何處”,實際是指家家、人人說明萬巷皆空的盛況。

這包括了上至王侯將相,下至平民百姓形形色色的各類人。因而,“誰家”“何處” 這四字包涵的內容實在太多,它把人聲鼎沸、車如流水馬如龍,燈火閃爍,繁華似錦的京城元宵夜景壹語道盡。

《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錦裏開芳宴,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新正元旦之後,人們忙著拜節、賀年,雖然新衣美食,娛樂遊賞的活動卻比較少;元宵節則將這種沈悶的氣氛打破,把新正的歡慶活動推向了高潮。絢麗多彩的元宵燈火將大地點綴得五彩繽紛,甚至壹直綿延不絕地與昊昊天穹連成壹片,遠處的( 燈光)恍若點點繁星墜地,靠樓的(燈光)似明月高懸。

為這節日增光添彩的,當然還少不了美麗姑娘的歡聲笑語。

5.描寫元宵的詩句 古詩

描寫元宵的詩句古詩如下:

1、《蝶戀花·密州上元》

宋代:蘇軾抄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

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壹點塵隨馬。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

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

譯文:

杭州城的元宵夜,明月好似霜,襲照得人好似壹幅畫。

帳底吹笙,燃香的香氣好似麝香,更無壹點塵土隨著馬而去。

寂寞的密州城裏人們都老了,人們沿街擊鼓bai吹簫而行,最後卻轉到農桑社祭祀土地神。

燈火清冷稀少霜露降下,陰暗昏沈的烏雲籠罩著大地,要下雪了。

2、《十五夜觀燈》

唐代:盧照鄰

錦裏開芳宴,蘭缸艷早年。du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zhi笑,來映九枝前。

譯文:

在色彩華麗的燈光裏,夫妻舉辦芳宴玩樂慶祝,精dao致的燈具下,年輕人顯得更加光鮮艷麗。

燈光絢麗的色彩遙遙看來好像分開了大地,繁多的燈火遠遠地點綴著天際。

連接天河的燈光煙火好像是星星墜落下來,靠著高樓的燈似乎月亮懸掛空中。

還有美麗女子的美好笑容映照在九枝的火光下。

6.莆田元宵節風俗

元宵節是莆田民間壹個重大節日,盛況超過春節,且延續的時間相當長(原因是各村的時間不同,最早的初八,最遲的正月廿九日)。

解放前,元宵之夜,所在村的宮社張燈結彩,擺“宴桌”、疊糕果,鄉民們擡菩薩偶像行儺。行儺隊伍繞境壹周, 家家在廳堂擺設香案,當隊伍經過時,燃燭焚香、放鞭炮、燒柴草、化“貢銀”,祈求全年平安如意,俗稱“接行儺”。

接完行儺,主婦們把余燼拿回家倒入竈膛,表示來年更紅火。是夜,遊燈、“擺棕轎”(跳儺火)、舞龍舞獅,直鬧到天亮。

有的村還“做大棚”(幾班戲子合演大型連臺歷史劇)。有個別村過元宵節的方式極特殊,如城廂區城郊鄉廣甫 仔村的過節方式是在正月十三日清晨五至六時,家家把煮飯的鍋,取出倒扣院子裏“耙”幾下,即算過節。

7.關於元宵節的詩句四句七律

1.《上元竹枝詞》——清代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

2.《元宵》 ——清代李調元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3.《京都元夕》——金代元好問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遊人笑語中。

4.《汴京元夕》——明代李夢陽

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

齊唱憲王春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

8.關於元宵節的詩句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宋)姜白石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

清朝的《上元竹枝詞》

有燈無月不娛人,

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

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遊村女,

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

如何消得此良辰。

——(明)唐寅《元宵》

李商隱 月色燈光滿帝城,香車寶輦溢通衢

端 午

(唐)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競 渡 歌(節錄)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節 令門.端 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壹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 上一篇:什麽是物理?
  • 下一篇:古代名家家訓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