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盛會那達慕:娛樂和聚會的意義起源於700年前。落幕那天,攤販雲集,講故事,表演藝術,熱鬧非凡。最令人興奮的事情是賽馬、摔跤和射箭。大多在牛羊肥美、稻香飄香的八月舉行。
蒙古包:蒙古包壹詞來源於滿族人對蒙古民居的稱呼,是遊牧生活的產物。壹般有七八尺高,十多尺寬。先用木桿和牛皮做成幾塊網狀的方框,再連成壹個花園倉庫。然後用木頭做成傘狀的花園屋頂。屋頂中央有壹個圓形天窗,用來流通空氣,吸收陽光。它是草原牧區最喜愛的生活用具,也是外國遊客最感興趣的住宿地。
祭祀敖包:這是蒙古族傳統的宗教活動。敖包是用石頭、土塊和柳條在草原、山坡或沙丘上建造的。“敖包”最早建立在無邊的草原上,作為可以辨別方向、道路、界限的標誌,後來成為供奉山神、路神的場所。對敖包的祭祀大多在七八月份舉行。祭祀時,敖包上插著樹條,樹上掛著五顏六色的布條或紙旗。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敖包是壹塊神聖的土地。
獻哈達:哈達以白布或絲綢為主,長短不壹,壹節約壹尺二寸至壹尺五寸長,兩端出絲,約半寸,長短視被獻者及場合而定。獻哈達是蒙古族在元旦迎客、送禮、交流的禮節。有時還伴有歌聲和問候,顯得更加恭敬。
手烤羊肉:蒙古人稱手烤羊肉為“布赫利馬哈”。是草原上蒙古族人民簡單實惠的待客食品。做法是把剛宰殺的羊挑選好的部位,放入鍋裏加白水(除了頭和蹄在水裏),煮原汁。羊吃五香草,五香草調味充分,不加任何調料。只要他們掌握了烹飪技術,就能做出好吃的。吃飯的時候不要用餐具,用手拿著吃。
蒙古敬酒:蒙古人最講究倒酒敬客人。酒是食物的精華,是谷物的結晶,是最能表達朋友忠誠的珍貴食物。主人將酒倒入銀碗或金杯中,擱在潔白的哈達上,唱壹首感人的祝酒歌,表達自己的真誠和感情。這時,客人應立即取酒,能喝就喝,不能喝就嘗壹點,然後把酒還給主人。不要推諉扯皮,拒絕主人的敬酒,否則他會認為妳看不起主人,不想交朋友,不能坦誠相待。
民俗文化
黛安舞:黛安流行於內蒙古,起源於庫倫旗。科爾沁傳統的黛安唱法,伴隨著舞蹈動作,是壹種迷信的“博”療法。1949後,逐漸成為自娛自樂的民間舞蹈。經過不斷的改進和發展,它從民間進入了劇場,成為壹種流行的民族藝術形式。
內蒙古民歌:伽達默爾、達納巴拉、那姆斯萊、勞動之歌等。歌頌家鄉、思念親人、思念家鄉的歌曲,如《正午的雞鴨》、《母親的好》、《金姐姐》等。哀歌、格言、搖籃曲、諷刺歌曲,如博居萊、杜吉亞、丁格爾大喇嘛等。儀式歌包括祭祀歌、黛安歌、婚禮歌、宴會歌、酒歌等。,如《四季》、《金色拒馬》、《篝火之歌》等。反映女性生活的歌曲,如《萬裏》、《高小姐》、《德麗格爾瑪》等。情歌,如韓秀英、達古拉、金葉瑪、北京喇嘛等。
鄂爾多斯婚禮:流傳於鄂爾多斯草原的蒙古族婚禮歷史悠久,具有獨特的民族特色、濃郁的生活氛圍、悠揚的歌舞形式、熱烈隆重的場面。表達了勤勞勇敢聰明的蒙古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情追求和粗獷豪放善良的性格。因此,鄂爾多斯婚禮在國內外廣為慶祝和聞名,其許多健康的內容和美麗的情節仍然被保留和使用到今天。
連衣裙
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飾的主要部分。首飾是蒙古族婦女在節日走親訪友時用來裝飾頭部的。它由瑪瑙、珍珠、寶石、金銀等制成。通常,牧區婦女不戴帽子,她們常常用紅綠綢緞裹頭。蒙古袍是牧民最喜愛的服飾。長袍寬大,長袖高領,紐扣在右側,下擺有漂亮的蕾絲。長袍的顏色因人而異。腰帶是穿蒙古袍時用來系腰的長帶,多為綢緞制成,顏色與袍色協調。那人系上腰帶,撩起袍子,顯得精幹自然。女人拉下袍子露出來,看起來苗條而有活力。牧民穿的靴子有兩種,壹種叫蒙古靴,靴尖上翹,靴腰有花紋,壹年四季都穿。另壹種叫馬靴,圓頭長腰,耐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