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寫下中國56個民族。

寫下中國56個民族。

1,彜族2,白族3,藏族4,傣族5,佤族6,侗族。

7.哈尼族8,苗族9,拉祜族10,納西族11,景頗族12,水族。

13,Nu 14,Wa 15,獨龍16,布朗17,基諾18,羌。

19,門巴20,德昂21,阿昌22,普米23,布依族24,巴羅。

25.仡佬族26,回族27,東鄉族28,撒拉族29,保安族30,維吾爾族

31,土族32,裕固族33,錫伯族34,俄羅斯族35,韃靼族36,哈薩克族。

37.柯爾克孜族38,塔吉克族39,烏茲別克族40,高山族41,畬族42,李。

43.壯族44人,瑤族45人,京族46人,仫佬族47人,毛南族48人,土家族

49.滿族50,朝鮮族51,赫哲族52,蒙古族53,達斡爾族54,鄂溫克族。

55、最後壹個鄂倫春族56、漢族

下面的地址很詳細。

/item1/custom/wwur.html

壯族人

壯族的春節從年三十到正月初壹、初二持續三天。除夕夜,家家殺雞殺鴨,蒸紅燒肉,瘦肉粉,叉燒。除夕的米飯要蒸很多,象征著富貴。餐桌上應該有水煮雞,有老人的家庭,燉豬蹄,整雞。粽子是壯族人春節必不可少的食物,但年三十晚上不吃。壯族的粽子是貴族食品,大的壹兩斤,小的只有兩三兩。此外,還有壹種叫“鳳饃”,是特大號粽子的意思,有壹二十斤重。粽子很好吃。在正月初壹和初二,客人們要吃粽子。春節期間,將舉行唱歌、紡紗、跳舞和球類運動等文化和體育活動。

藏歷新年

據藏族學者說,在古代,西藏不是在冬春之交慶祝新年,而是在夏季。“小麥在年初成熟”,“雪山下,小麥變黃,新年快樂。”現在,在雅魯藏布江中遊,有秋收前“找果子”的傳統。人們穿著古代服飾,騎著馬,沿著收割的青稞轉圈祈禱,騎馬射箭,圍著篝火跳舞,娛樂自己和當地的守護神。相傳這是古代西藏六月過年的遺留物。

還有藏歷十月初壹過年,“麥收為壹年之始”。拉薩以東400公裏的貢布(林芝)地區,四周是雪山和原始森林,至今仍是藏歷十月初壹,稱為“貢布洛薩”。根據西藏的歷史,貢布地區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吐蕃王朝建立之前,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就在這裏非常流行。藏歷在十月慶祝新年,起源於那些古代。

大約在公元13世紀,薩加爾王朝統治西藏的時候,藏族人在藏歷的第壹個月慶祝新年。然而,農民們通常會提前在12月的第壹天慶祝新年,這壹天被稱為“Solang Losa”(農民的新年)。因為藏歷正月,春意萌動,農忙,農民沒有心情過年。

在新的壹年裏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戴上最珍貴的首飾。即使是經濟條件不好的人,過年也要準備壹件袍子或者壹兩件粗糙的裝飾品,藏語稱之為“薩居”,即新衣。這些,當然來自於藏族人愛美的天性。但也有壹種說法是,屈桀這位神王辛,想從銅鏡中觀察人間的生活。每個人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他很快樂,給世界壹些恩惠,穿著破衣爛衫,他很沮喪,帶來災難和瘟疫。所以春節穿新衣,就是討好上帝之王。

正月初三,拉薩人成群結隊地走出喧鬧的集市,來到東郊的寶瓶山和西郊的王耀山,插旗掛橫幅,祭拜山神和水神。

藏歷正月初五,拉薩郊區的農民會舉行盛大的耕田儀式。農民們穿著節日的服裝,壯牛們打扮得更加漂亮,額頭上有酥油圖案,角上有紅旗和五顏六色的羽毛,肩上有五顏六色的緞子,緞子上有貝殼和綠松石,尾巴上有五顏六色的緞帶。用“穿得漂漂亮亮”來形容她們壹點都不為過。

蒙古族

蒙古族歷來崇尚白色,所以把農歷正月稱為“白月”,把春節稱為“白色節日”。蒙古新年的準備工作從臘月二十三開始。人們除了打掃衛生、洗澡、整理蒙古包外,還要穿上新衣、馬佩紅纓、戴上新馬鞍。把整只牛羊用哈達送給自己最親的親朋好友。除夕吃“手抓肉”,以示家人團聚。農歷正月初壹的淩晨,我們先向長輩敬酒告別,再向同行敬酒。親朋好友交換哈達,祝賀妳在新的壹年裏吉祥如意。第壹天給長輩拜年肯定是早上。

白(巴)

白族人在除夕夜開始互相拜祭,互贈禮物。午夜過後,青年男女爭相打水以示勤儉。早上全家人喝米花糖水,願日子比蜂蜜還甜。早飯後,孩子們在大人的帶領下去親戚朋友家給長輩拜年。打龍燈、舞獅、打霸王鞭是節日裏必不可少的活動。

布衣(BY)

布依族要在除夕前準備粑粑、米酒等節日食品,除夕要熬到天亮。黎明公雞壹叫,姑娘們就跑到河邊挑水。誰先端第壹口水,說明她最勤勞,最快樂。

朝鮮民族

除夕夜,韓家徹夜未眠,嘎耶琴和笛子的古樂將人們帶入新年。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舉行壓跳板、拔河等比賽。正月十五晚上舉行傳統的慶祝大會,幾位當選的老人登上“觀月架”先看明月,寓意子孫健康、進步、萬事如意。隨後,大家圍著點燃的“觀月架”跳起舞來,伴著長鼓、笛子和嗩吶音樂。

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稱春節為“阿格內”。除夕夜的早晨,家家打掃庭院,在大門前用雜物和牲畜糞便做了壹個高高的垛。晚上煙囪點燃後,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煙霧,到處籠罩著節日的氣氛。老人們把大塊的肉、包子、餃子等食物扔進火裏,祝願人畜健康、五谷豐登。晚上全家吃手抓肉,進行各種辭舊迎新的活動。人們在房子西邊的雪地裏種上熏香,朝西鞠躬,以示對祖先的懷念。除夕夜,大家都吃餃子,餃子外面包著白線,寓意長壽。春節期間,有曲棍球比賽,化妝舞會,聽書和唱歌遊戲。

高山(GS)

春節時,高山族的人們穿著華麗的民族服裝,成群結隊地聚集在村邊飲酒,欣賞由樂器伴奏的歌舞。壹些村莊還舉行魚叉比賽,並開展體育活動,如提籃球和桿球。

赫哲族

赫哲族春節是壹年中最快樂的節目。除夕夜,大家做年夜飯,剪窗花,貼燈籠。大年初壹,姑娘、女人、孩子都穿上繡有雲朵的新衣,去親朋好友家拜年。魚宴是赫哲族招待客人的壹道美食,有酸辣味的“踩伸”(生魚),香脆味的“炸魚發”,透明鮮紅的三文魚籽。滑雪、射草靶、過草球是赫哲族青少年癡迷的娛樂活動。

拉祜族人

拉祜族從正月初壹到初四過年,從正月初九到初十壹過年。臘月三十晚上殺豬做糯米飯,各家做壹對大粑粑,象征星星,表示新的壹年,風調雨順,莊稼豐收。拉祜族也有聚在壹起養老的習俗。

滿族人

滿族人慶祝春節時要貼窗花、對聯和“神”字。三十日,全家包餃子,餃子講究打褶,餃子這個捏不掉棱角的“和尚頭”,怕是壹輩子都要“禿頂”了。餃子要包成排,象征著新的壹年財運四通八達。餃子不能放壹圈,怕沒活路。

畬族

畬族春節要取諧音字,祝他們新的壹年好運,天天粘。大年初壹,畬族祭拜盤瓠始祖,全家祭拜“盤古祖圖”(根據盤瓠傳說繪制的畫像),講述祖先創業的艱辛。

土家

土家族過年要跳“擺手舞”。過去跳搖擺舞時,在“波堂”裏掛三籠簾子,裏面掛著豬頭、豬肉、香燭和野豬的頭蹄,然後由身穿紅袈裟、頭戴皇冠的老土司手持樂器揮手吶喊,男女老少都參加,祭神後再跳起舞來。現在,土家族不僅用手跳舞,還玩龍燈、耍獅子、表演戲劇和武術。

退伍軍人事務部

佤族人在元旦互相祝賀,特別是向寨子裏的長輩祝賀。拜年時,雙方互贈芭蕉、糯米粑粑、甘蔗,象征團結和諧。滄源等地的佤族男女在節日夜晚聚集在廣場上圍成壹圈跳舞,老年婦女則穿著長裙。幾十個人壹隊,手搭著前輩的肩膀,唱著古歌,輕盈地移動著腳步。

-

中國是壹個多民族國家,除漢族外,還有55個少數民族。雖然他們有不同的語言,文字,生活方式和習俗,但他們大多數人都把春節作為自己民族的壹個重大節日來慶祝。達斡爾族:每年中國北方的達斡爾族都有拜年的習慣。春節期間,人們穿著節日的服裝,互相拜訪,互相祝賀。家家都有蒸糕,拜年的人壹進門,主人就用蒸糕招待。“高”在漢語中與“高”諧音,以餅相待,寓意新的壹年生活水平進壹步提高。節日期間,達斡爾族還舉行歌舞和體育活動,歷時半個月。蒙古族:北方的蒙古族過春節是另壹番景象。節前,家家戶戶都準備了公羊,各種奶制品,幾壇酒。除夕夜,人們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人坐在蒙古包中間迎接新年。午夜開始吃喝。通常,妳應該多吃多喝。剩下的酒肉越多越好。這象征著新的壹年酒肉不缺。初壹早上,男女們穿著各式各樣的服飾,騎上戰馬,三五成群地奔向“浩特”(村鎮),壹個個串起蒙古包。串包時要先給長輩磕頭,然後主人家的女婿給來串包的客人敬酒,人們載歌載舞。壯族:生活在中國南方的壯族歡迎英雄,把春節稱為“大年初壹”。這壹天,人們出門無論遇到誰都要互相祝賀,以為今年可以吉祥如意。壯族還有壹個養老的習俗,壯族人稱之為“赤力節”。“美食節”在本月30日。據說在65,438+000多年前,壹支壯族農民武裝在抗擊外敵入侵後凱旋而歸。此時春節已過,壯族人民為了迎接他們,在本月三十日為他們慶祝。布依族:居住在中國西南邊疆的布依族是最早挑水的民族。每年除夕,他們都徹夜不眠。天亮了,姑娘們爭先恐後地去屋外打水。誰先拿起第壹口水,誰就是最勤勞的女孩。那裏的景頗族喜歡在春節前舉行射擊活動,姑娘們就是這個活動的組織者和裁判。他們用線把繡荷包掛在竹竿上,在樹頂左右搖擺,要小夥子出手。女孩們將把酒作為獎品送給誰先射中錢包。壹個錢包通常包含壹枚硬幣,壹些小米和壹些裝飾性的珠子,作為幸福的象征。哈尼族:春節前幾天,哈尼族居住的村莊已經是熱鬧非凡,女人們忙著粑粑。巴巴是壹種用糯米做的蛋糕。男孩子們忙著上山砍竹子,準備搭秋千。那裏的秋千有十幾米高,哈尼族不分男女老幼,都愛蕩秋千。節日期間,大家都穿著自己喜歡的衣服去蕩秋千,處處呈現出壹派熱鬧和諧的節日景象。傣族:傣族青年男女喜歡扔糠袋。春節期間,男孩和女孩互相扔糠袋,看誰扔得準,誰能接住。玩到壹定時間後,姑娘們悄悄抓起小夥子穿的腰刀、包頭布或拴馬跑回家。如果年輕人有感情,就跟著他。當父母看到他們的女兒帶著頭巾和壹匹好馬回來時,他們設宴招待。另外,每年的4月13日是傣族歷新年,也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潑水節。他們將潑水視為驅邪去汙的象征,也將這壹天視為最美好吉祥的日子。高山族:“圍爐”的高山族生活在中國臺灣省省,過年有別樣的味道。除夕夜,壹家老小圍坐在壹張圓桌前吃火鍋,被稱為“圍爐”。通常不喝酒的女性也應該象征性地抿壹口酒,以示好運。圍著爐子吃的蔬菜不需要用刀切。洗完後要連根煮,表示祝父母長壽。如果家裏有人外出,妳也要空出壹個座位,把這個人的衣服放在空座位上,以示全家人對他的思念。滿語:滿語分為紅黃藍白四旗。春節期間,有紅旗的人掛紅旗,有黃旗的人掛黃旗,有藍旗的人掛藍旗,有白旗的人掛白旗。這些旗幟圖案精美,顏色鮮艷,象征著壹年的吉祥開始。節日期間,男孩子們成群結隊地燃放鞭炮,或者乘坐各種自制的木雪橇,在山丘和冰面上嗖嗖地滑行。姑娘和年輕的媳婦們穿著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合夥玩加拉哈(豬或牛的膝蓋骨)。從初壹晚上到初五,人們還自願組織起來跳秧歌慶祝新年。陣容強大的秧歌隊不僅在本村跳,在其他村也跳。圍觀的人常常高興得忘記了疲勞和寒冷。甚至還有熱情的觀眾——他們跟著秧歌隊從壹個村子到另壹個村子,直到天亮才回來。白族:“讓高升”雲南白族同胞用壹種叫“讓高升”的慶典來慶祝新年。所謂“飆”,就是用整根大竹,在竹縫裏放火藥。點燃後,整根大竹可以崩向天空,成為名副其實的“沖天”。在壹些地區,白族同胞和苗族、壯族壹樣,從春節到元宵節都有“拋繡球”的習俗。任何壹個抓不到繡球的人,都要送給對方壹個紀念品。那些多次失球又無法兌換紀念品的人,說明他們接受了對方的愛。侗族:蘆笙會是貴州湖南的侗族同胞。春節期間,盛行壹種叫“打侗年”(也叫蘆笙會)的群眾性活動。這種活動類似於漢族的“團拜”,但比“團拜”更歡樂熱烈。這種活動通常由兩個村莊舉行。兩支隊伍在廣場上正式舉行了宋陸生和舞蹈比賽。此時,兩村的觀眾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其樂融融。彜族:雲南雙柏縣麥地沖跳虎彜族在春節期間有壹個特殊的習俗“跳虎節”。正月初八,村裏的成年男子聚集在村後土地廟的遺址上殺雞,供奉“米祀”(“米”是土的意思,“祀”是主人的意思,米祀是神的意思),然後村裏的“畢摩”向土地爺供奉祭品,邀請虎神。八個村民扮成老虎跳舞。“老虎”有高聳的耳朵,粗厚的尾巴和遍布全身的虎紋。他們在額頭上畫了壹個漢字“王”,在脖子上掛了壹個大大的銅鐘,十分威嚴。在“畢摩”說了壹個告別儀式,並邀請了虎神之後,虎王帶領所有的老虎進了村子。整個跳虎節,全村男女老少都沈浸在壹片迎虎、送虎、看虎跳、驅邪鬼的歡樂氣氛中。當地人深信,只有通過壹年壹度的傳統跳虎,向虎神獻祭,祈求祖先的祝福,所有的村民才能年年豐收,人口繁榮,更加幸福。撒尼族:除夕吃湯圓,撒尼語稱之為“思期”。在除夕夜,祭祖和吃年夜飯是非常莊嚴的。到了下午,每家門前都插上綠色的樹枝,樹枝上還掛著壹頂草帽。這是壹個無聲的通知:請勿入內!不準說話!即使是家裏的人也不允許大聲說話。撒尼語有個有趣的現象:“湯圓”和“過年”是同壹個詞,叫“寬齊馬”。因為過年壹定要吃湯圓。從正月初壹開始的半個月,人們沈浸在歡樂中。初壹晚上舉行篝火晚會,山歌對唱,三弦胡獨奏,樸實抒情。梆梆梆梆梆梆梆梆梆梆梆梆梆梆梆梆梆梆梆梆梆梆梆梆梆梆。第二天祭山神,第四天送火星,是為了趕走災難,顯示人類的力量。每年春節的第二天下午,農民們要牽著牛出去,繞著村子的中心走幾圈,在它的額頭上戴上用紅布綁著的花,以示對它壹年貢獻的尊重。我還餵它米飯和肥豬肉,以示對親密夥伴的安慰。撒尼人從除夕到初五都有祭祀祖先的活動。從他們對祖先的敬仰和懷念中,我們可以找到這個民族的凝聚力和傳統道德中美好的東西。

  • 上一篇:茶文化審美詩
  • 下一篇:準金融機構與金融機構的區別(解牛人)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