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春節 農歷正月初壹為春節。
春節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從臘月二十三起,人們就開始忙年,磨面、做豆腐、蒸年糕、殺豬、殺雞、宰羊,趕集買年貨、衣服,臘月二十八九至三十,掃屋、貼對聯,炸魚、炸丸子、炸藕盒,包水餃。除夕夜天剛剛黑下來,家家開始在門前點火“照廳”,主人拿起早已準備好的幹草(谷草)紮成堆,點燃後,有的拿壹束火把照遍各個房間、院子裏的各個角落,最後堆在大門口火堆上,幹草倒向哪方,意為哪方來年吉祥、發財。吃年飯、守歲是最重要的風俗之壹,包水餃、吃水餃、請家堂、放鞭炮是除夕的主要內容,中央電視臺舉辦春節聯歡晚會以來,看春節聯歡晚會成了除夕夜的主要活動。午夜時分,隨著電視臺零時的報時鐘聲,開始煮餃子,鳴放鞭炮,煮好的餃子要先供奉祖先,然後全家才壹起圍桌而吃。此時炮竹聲此起彼伏,連成壹片,正可謂“爆竹聲中壹歲除”。拜年是春節活動的高潮。早晨壹大早開始拜年,城裏人拜年時熟人見面互相握手祝賀,說些“過年好”之類的吉祥話。在農村要先拜自己家的長輩,然後拜本族的長輩,有些地方拜年時要向供奉的先輩們以及在世的長輩磕頭。
二、正月初五俗稱破五。
壹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餃子。這壹天,家家都要包餃子,叫捏“破五”,以補“破五”之“破”。闔家飲酒吃團圓飯,暢談年事,忌說不吉利的話;小孩子們則燃放煙花爆竹,象征著“崩”走窮氣迎來福星。舊俗認為初五以前婦女不許動刀剪針線、不動生米生面生蔬菜,“破五”以前所吃的飯菜都是年前做好的,吃時加熱即可。
三、元宵節 正月十五為元宵節,主要活動是上燈、觀燈,所以又稱燈節。舊時老百姓習慣用面粉做成十二生肖燈,做工細致,形象逼真。寓意消病除災、人丁興旺。元宵節晚上,舊時農民人家用地瓜、蘿蔔、白菜疙瘩當燈座插上燈芯,挖空填進豆油,點著燈芯,放在門兩旁、香臺上、竈王前、石磨上、家禽欄圈、牛馬羊棚、樹上、廁所等處。
四、二月二農歷二月二日,傳說是龍擡頭的日子。
它是中國城鄉的壹個傳統節日。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二月二,傳說是堯王的誕辰。還有人相傳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在廣西中北部壯族地區也有“二月二龍擡頭,八月二龍收尾”的說法。同時,北方地區在節日期間也有吃豬頭肉、理發(剪“龍頭”)的習俗。
五、清明節 冬至後105天為寒食,春分後15天為清明。
舊時,寒食斷火,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清明是掃墳祭祖的日子,民間又稱為“鬼節”,與七月十五、十月壹總稱為“三冥節”。寒食、清明本來是兩個節日,但民間大都把兩個節日合二為壹。壹般叫清明,少數地方叫寒食節,但過節卻是在清明這天。清明節這天早上家家戶戶都煮雞蛋,據說吃了雞蛋眼“晴明”。其實,清明節是紀念春秋時代晉國大臣介子推的。他當時死在山中柳樹洞裏,為防止別人找到他,百姓在山中遍插楊柳以擾之。從此,這天人們在家門兩旁都要插上柳條,以紀念介子推,沿習成俗至今。
六、端午節 農歷五月五日為端午節,最普遍的說法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這天,家家戶戶幾乎都吃雞蛋和粽子,各家大門口都插艾條,有的還加插桃枝,據說可以避邪。
七、夏至節 夏至是中國農歷二十四節氣之壹,多在陽歷6月22日前後。
這壹天,陽光照曬的時間最長。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這壹天不少地方要吃涼面條以紀之。煮熟的面條撈出後放入剛從井裏取出的涼水裏,過水再吃,以示吃食可以“著涼”了。
八、六月六 農歷六月六這天,要“洗洗澡,曬衣服;看谷秀,請姑姑”。據說,這壹天民要曬衣,文人曬書,壹年內不黴不蛀。白天曬水,晚上洗澡洗腳可免生痱子。
九、七月七 農歷七月初七又稱乞巧節或女兒節,習稱“七夕”,
是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這天,姑娘們聚到壹塊互相學習織、繡技巧。晚上,要包餃子,擺供祭天。有的要玩到深夜,還要到葡萄架下去聽牛郎織女啦呱(說話)。聽到說話的女子,據說就能成為紡織、刺繡的伶俐姑娘、巧媳婦。
十、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
中秋佳節吃月餅是流傳已久的風俗。中秋節這天,在外的子女都會盡量回家與父母團聚,各家各戶都要置辦佳肴美酒,飲酒賞月。
十壹、重陽節 《易經》壹書將“九”定為陽數,農歷九月初九,兩九相重,所以定為重陽節。節日前後,秋高氣爽,風清月朗,可登高賦詩遠眺,或賞菊飲酒。在平陰,重陽節則有打圍(打獵)的習俗壹直沿襲下來。晚間,則以獵物為肴,飲酒樂之。1988年開始,山東省把農歷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逢這壹天,有關單位都會組織老年人舉辦座談會、外出遊玩等活動。
十二、十月壹 十月初壹這天,晚輩普遍都上墳添土祭祖。上墳的規模可大可小,但都俗稱“小上墳”。
十三、臘八 農歷十二月初八為臘八節。臘八節這天,家家戶戶都熬臘八粥,腌臘八蒜,有的也包水餃。據說喝了臘八粥能增福。
十四、辭竈 臘月二十三日為辭(祭)竈日,民間俗稱過小年。據說這天諸神上天,百無禁忌。民間家貧不能成禮者,多在此時嫁娶,謂之“趕亂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