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都不算,只是壹種陰陽歷。其年份分為平年和閏年,平年為12個月,閏年為13個月。在我國,農歷是與公歷並行使用的歷法。人們壹般稱之為習慣,其實是陰陽歷的壹種,而不是基於月相周期的農歷。
首先,農歷
1.農歷的定義
舊歷中國常用的歷法是陰陽歷的壹種,壹般稱為陰歷。正常壹年有十二個月,大月有三十天,小月有二十九天,壹年有三百五十四或三百五十五天(哪個月大,哪個月小,每年都不壹樣)。十九年有七個閏月,有閏月的壹年有383或384天。根據太陽的位置,壹個太陽年分為24個節氣,方便農耕。年表用天幹地支搭配,60年壹個周期。相傳這種歷法起源於夏朝,所以也叫夏歷。也叫“舊歷”。
2.農歷的閏月
與陽歷相比,農歷的時間每年大約相差十壹天。如果完全按照農歷,五年後夏天過春節。
然而這並沒有發生,因為中國的歷法中有壹個偉大的發明叫做“定閏法”。
每19年有7個閏月,有閏月的壹年有383天或384天,稱為閏年。所以農歷是陽歷和陰歷結合的壹種陰陽歷。
農歷閏月的設定與二十四節氣有關。二十四節氣是根據陽歷制定的,每個月陽歷中固定有兩個節氣(前者稱為“節氣”,後者稱為“中氣”)。農歷二十四節氣的日期並不固定,而是逐月順延,所以有些農歷月份,月底氣落,下個月就沒氣了。壹般每兩年都會有壹個月沒氣,正好和需要閏月的年份重合。所以農歷規定非中性的月份為閏月。
農歷閏月的插入完全是人為的。不同朝代閏月的放置也不同。在秦朝以前,就有把閏月放在壹年的末尾的時候,叫做“三月”。漢初閏月放在九月之後,稱為“後九月”。漢武帝元年(公元前104年)規定無中氣的月份為上個月的閏月,並在上月名稱上加“閏”字,沿用至今。天文部門的統計還發現,閏月的分布是沒有規律的。
3.農歷的循環
農歷主要以月相的變化周期作為月份的長度,然後以回歸年作為壹年的長度,而閏月壹般將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在中國,農歷是與公歷並行使用的壹種歷法,壹般稱為陰歷,但實際上是壹種陰陽歷,而不是基於月相周期的農歷。其實“農歷”這個名字是文革時所謂四舊劃分的結果。這個名字不太準確。準確的名稱應該是漢歷。漢歷采用設置閏月和二十四節氣的方法,使歷年的平均長度等於回歸年,因此具有陽歷的要素。農歷的第壹個月叫正月,11和12的月份分別叫冬月和臘月,現在很少用冬月了。其實農歷的每個月都有不同的別稱。農歷是中國漢族的傳統歷法,也稱為夏歷、漢歷、華歷等。它是壹種陰陽歷。它以月相的變化周期作為壹個月的長度,以太陽的回歸年作為壹年的長度。通過設置閏月,平均日歷年適應了回歸年。
4.農歷的規則
農歷的主要規則經過許多朝代逐漸完善和形成,其形式壹直延續至今。農歷屬於陰陽歷的壹種,年份分為平年和閏年。平均壹年是十二個月;閏年由十二個普通月加上壹個閏月組成,總共十三個月。壹個月分為大月和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農歷閏月的插入完全是人為的。不同朝代閏月的放置也不同。在秦朝以前,就有把閏月放在壹年的末尾的時候,叫做“三月”。漢初閏月放在九月之後,稱為“後九月”。漢武帝元年(公元前104年)規定無中氣的月份為上個月的閏月,並在上月名稱上加“閏”字,沿用至今。天文部門的統計還發現,閏月的分布是沒有規律的。
第二,農歷
農歷是基於月亮繞地球轉的規律。月亮又叫“陰歷”,所以陰歷也叫陰歷。農歷1月稱為“朔望月”,每月初壹為朔日(月亮看不見),十五為滿月。“望月”是月亮盈虧的平均周期。所謂“月滿陰晴圓缺”就是這個意思。太陰月是根據第壹個太陰月的長度29.5306天計算的。為了避免小數,規定農歷正月有30天,農歷二月有29天。為了保證每個月的第壹天(初壹)壹定是新月,大小月份的安排不是固定的,需要通過嚴格的觀察和計算來確定。
第三,陽歷
陽歷是太陽歷的縮寫,與地球每年繞太陽運行有關。地球繞太陽轉壹圈的時間定為壹年。公歷是西歷,不是中國創造的,所以也叫西歷(相對於中國歷法)。公歷的標準名稱是公歷,是壹種國際歷法,也是壹種陽歷。
在農歷的時間序列上,人們的生活更加和諧壹致,春耕秋收也已經有條不紊的計劃好了。太陽和月亮重合的農歷,實際上遠比其他歷法有更大的實用價值。
它不僅僅是日歷,更是上下求索的中國人幾千年生活經驗和智慧的體現。
中國農歷起源於夏朝。
農歷是我國的傳統歷法,也稱為夏歷、漢歷、華歷、國歷等。它是壹種陰陽歷。以月相的變化周期為月長,以太陽回歸的年份為年長。通過設定閏月,平均日歷年可以適應太陽回歸的年份。根據中國的祖先軒轅大帝的統治,今年是猴年(公元前4713)
古籍和甲骨文中有很多關於農歷的記載,大量史書記載農歷始於黃帝時代。壹般認為陰歷陰陽合壹的歷法規則起源於商朝。1912年,中國開始采用西歷和中國傳統歷法。隨著中國人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公歷年對於壹個國家、壹個民族來說意義重大,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支持。民國時期同盟會創辦的《人民日報》采用黃帝紀年。武昌起義後,湖北軍政府也采用了歷年制。各省政府紛紛效仿。孫文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頒布條例:中華民國改陽歷,農歷開元4609年,即1911年11月13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兩種歷法都用。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農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015年,全國人大提出再次提高中國傳統歷法的地位,引起社會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