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3.根據綱要精神,學前教育為什麽要避免“小學化”傾向?

3.根據綱要精神,學前教育為什麽要避免“小學化”傾向?

幼兒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是指以小學教育代替幼兒園教育的做法。是典型的“拔苗助長的教育”和“重復教育”,極大地損害了幼兒的身心發展,其嚴重性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關註和反思。根據《幼兒園工作條例》、《幼兒園管理條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精神,我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為目標,采取更加有效的管理策略,解決和消除幼兒園教育中的“小學化”傾向。積極轉變教育觀念是解決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首要前提。幼兒園園長首先要轉變自己的管理理念,端正自己的教育思想,把握好辦園的方向,樹立“兒童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既要註重辦園的功利性,又不能因為迎合家長的錯誤需求而違背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其次,要轉變教師觀念,引導教師深刻理解和貫徹綱要精神,把遊戲作為兒童的基本活動,保護與教學並重,關註個體差異,滿足兒童的多種發展需求,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促進每個兒童個性的發展。為此,我們組織全體教職工參加專題理論培訓,學習相關文件和要求;開展解決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研討會,組織教師分析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的成因及其給幼兒發展帶來的危害。同時,教師根據自身工作經驗,積極發表不同意見和建議,總結幼兒園、教師、家長應註意的事項。此外,我們還組織了幼師與小學教師的“對話”,進行了“連接幼兒”的專題研討,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幼兒園教育中“小學化”傾向的危害,探討了幼兒園在連接幼兒方面應該做些什麽。應該培養孩子哪些方面的能力?如何讓孩子順利適應小學生活?通過各種形式的討論和學習,促使教師在理解的基礎上,真正從內心深處完成教育觀念的轉變。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是解決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基本保證。領導小組要加強政策法規研究,成立專門的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分工和責任,制定解決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和相關保障制度的工作方案。比如要求教師,要遵循孩子生長發育的規律,註重孩子行為習慣的形成,註重孩子思維的發展,激發孩子的求知欲,創造孩子與人合作的機會,發展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給孩子壹個快樂的童年...在遵循上述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我園還制定並實施了專門的工作制度,如培訓制度,以消除幼兒園教育為主。教師反思制度——每周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違背了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是否有小學化傾向,比如用詞、組織活動的方式方法等。,並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成果展示制度——每學期結束時,教師以教育筆記、論文、活動案例等形式展示自己在解決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方面的成果和成績;教師教育教學評價體系——教師每月自評、每學期教師互評、家長參與評價等多主體評價方式,為教師提供縱向發展跟蹤評價指導,並將評價結果納入教師評價。這些制度的建立和實施,保證了解決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效果,促進了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探索遊戲化學習方法是解決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有效途徑。由於年齡特征的影響,學齡前兒童很難接受“小學化”的學習方法,枯燥的書寫和計算抑制了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遊戲是兒童的基本活動,兒童只有在遊戲中最快樂,只有在愉快的心情中才能更好地接受知識。因此,我園通過探索遊戲化的學習模式,引導教師將遊戲與知識很好地融合,既避免了“小學化”的學習模式,又讓孩子擴大了知識面。例如,早期閱讀教育是幼兒園語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幼兒的讀前能力,幫助幼兒掌握閱讀方法,結合新大綱精神和幼兒的發展特點,我園要求各班結合各自年齡階段的早期閱讀教學內容,創建自己的特色區域,並為每個班級配備相應的設備和教材。在每節課的閱讀區,書架上擺放著大量書籍,方便孩子隨時閱讀;可移動的圖書車為孩子增加了閱讀的樂趣;自制書籍、補書、整理圖片、講故事、拼圖、故事表演等活動。豐富閱讀內容...在這樣的遊戲活動中,孩子的知識面得到了拓展,觀察力、想象力、知識遷移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進壹步的發展。尋求家長的密切配合是解決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重要支點,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夥伴。糾正和防止幼兒園教育中的“小學化”傾向,需要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盼孩子成功,盼女人成功”、“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等急功近利的思想和養育孩子的方式,極大地促進了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的形成。《綱要》指出,幼兒園要承擔幼兒家庭教育的咨詢和指導,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為此,我園采取多種形式廣泛深入地開展家長工作。開學初,我園專門召開了解決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家長會,幫助家長了解《綱要》的指導思想和基本要求、幼兒教育的基本規律和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向家長介紹各階段孩子的培養目標,班級教育教學計劃,幼兒銜接的具體措施;也宣傳了幼兒園教育中“小學化”傾向對孩子終身發展的危害性,幫助家長認識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的區別,進壹步了解幼兒園的課程和教育內容,改變家長的育兒觀念。同時,我園定期向家長開放班級教育活動,讓家長了解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是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的;組織親子遊戲活動,老師會隨時將孩子在遊戲中的優缺點反饋給家長,讓家長在親子互動遊戲中感受孩子各項能力的發展,分享快樂。家長的關註點也逐漸從孩子“能算多少題,能認識多少字”的教育觀念,轉移到從孩子全面發展這個更重要的方面來看待和評價孩子。針對家長的誤解,我們通過發出《致家長書》和《園報》等方式積極做好相關宣傳,讓家長了解學前教育的真實內涵,爭取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作為幼兒教師,尤其是管理者,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幼兒園教育不僅要為孩子創造壹個健康、科學的教育環境,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在學校和中學裏玩耍,給孩子壹個快樂的童年。為此,我們將以規範、嚴謹、科學的管理理念和實際行動,努力杜絕幼兒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讓快樂回歸孩子,讓學前教育回歸本位。
  • 上一篇:對中國思想的看法
  • 下一篇:聖賢教育改變命運 為什麽要學習傳統文化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