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戰爭是農業社會的產物,熱兵器戰爭萌芽於農業社會,形成於工業社會,機械化戰爭起源於工業社會,信息化戰爭關系到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的轉變,是信息社會的基本戰爭形態。每壹種戰爭形態的發展變化都有壹個從量變到質變、從漸變到突變的過程,表現出戰爭形態演變的階段性特征。
戰爭形態的每壹次突變和質變,即戰爭形態的每壹次變革,都是軍事領域根本性變革的產物和結果。隨著生產力、科學技術的推動和戰爭的刺激,特別是隨著軍事科技的重大突破和領先武器裝備的標誌性發展,引起了軍事組織、作戰方法和作戰理論的全新變革,導致戰爭的整體變化和新的戰爭形態的出現。
戰爭形態的進化史證明,生產力、科學技術及其軍事應用的發展越來越快,武器裝備變革的速度也在加快,發展進程在縮短。戰爭形態的演變將呈現加速發展、縮短進程的趨勢。
擴展數據
縱觀人類戰爭史,我們會發現,軍事武器裝備、軍事作戰方式和軍事組織形態構成了戰爭形態的三個基本要素。戰爭形態的穩定形態和狀態是武器裝備、作戰方式和組織形態基本要素之間矛盾的統壹。戰爭的基本矛盾運動不僅是戰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戰爭形態生成的基礎和標準。
科技——武器裝備的建造機制。武器裝備是戰爭的載體和物質基礎,是物質要素,也是核心要素。自從史前人類首次用石頭作為拳頭的“力量倍增器”以來,戰爭發展的重要表現就是科技的競爭和較量。科學技術是基於能量或力量技術的理論。
科學技術是最高意義上的革命力量,是第壹生產力,當然也是核心戰鬥力。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歷史,也是人類利用能源的歷史。壹部人類戰爭史,可以說是壹部能源發展史。能源作為科技推動戰爭發展的平臺和載體,決定了人類軍事活動中的基本能源結構。
戰鬥模式——武器裝備的使用方式。作戰方式是戰爭中主客體之間必然的有機聯系,其變革是作戰體系或架構的調整,所以作戰方式是戰爭形態的結構要素。
從根本上說,有什麽樣的武器裝備,就有什麽樣的作戰模式。某種形式的作戰模式及其作戰理論,只能基於壹定的武器裝備條件來建立。在戰爭形態的發展過程中,武器裝備首先因科學技術的發展而變化。當它發展到壹定程度,原有的舊形式的作戰方法難以適應新武器裝備的發展和要求,作戰方法的變革必然到來。
組織形式——人與武器裝備的組合樣式。組織形態是軍事力量的組織結構,是戰鬥人員、武器平臺、保障裝備等物質要素和戰爭形態的功能要素所采用的組織結構。
自人類戰爭誕生以來,當壹種新型武器裝備被發明並初步投入使用時,人們首先花了很長時間來完善和提高武器裝備的實戰性能。壹旦武器裝備的性能進入相對成熟穩定期,人們開始關註和探索武器裝備、人與武器裝備之間的最優組合技術或方法。
雖然此時的物質形態即武器裝備沒有發生變化,但它改變了作戰體系的功能形態和組織形態,結構決定功能,部分支配整體,使現有武器裝備的殺傷力“成倍”增長,直至最大化。正如杜普伊所說:“實踐證明,無論武器的殺傷力提高多少,新武器與軍事戰術和編制的兼容統壹,都比新武器的發明和采用重要得多。”
只有把裝備的優勢融入到科學的組織形式中,才能創造出最佳的戰鬥力。從總體上看,軍隊的組織形式與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形式相適應,基本呈現冷兵器軍隊、熱兵器、機械化、核動力和初步信息化的形態。組織形式的變化壹般不是自發的,而是後期的。
我們不僅需要人們的自覺活動並找到現實的變革方式,還需要具備壹定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條件,這三者缺壹不可,否則變革就難以實現。技術變革是軍事變革的起點,是為了實現人與武器的最佳結合,結構演進是軍事變革的歸宿。
百度百科-戰爭形態
中國軍網——戰爭形態的劃分標準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