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虧為盈。
8月30日晚間,長安汽車披露2020年半年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長安汽車實現營業收入327.82億元,同比增長9.73%;凈利潤實現扭虧為盈,達26.02億元,同比暴漲216.17%。
而2019年財報顯示,長安汽車迎來上市23年以來的首次虧損,歸母凈利潤為虧損26.47億元,同比下滑高達488.81%。
僅半年時間便扭虧為盈,這份逆勢的半年報值得好好“深究”壹番。
事實上,“秘訣”源自投資收益。
數據顯示,長安汽車上半年非經常性損益合計收入52.75億元。其中,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持有的寧德時代股票股價上漲是收益主要來源,占非經常性損益收入的九成。
根據扉旅汽車梳理資料發現,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主要為:長安新能源引入戰略投資者,帶來了21億元的凈利潤;出售長安標致雪鐵龍汽車有限公司50%股權,增加約14億元凈利潤。
最為吸睛的壹筆“外快”,則是持有的寧德時代股票,由於股價上漲,增加歸屬於長安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7.75億元。
而如果扣除掉這些非經常性損益,長安汽車仍處於虧損狀態,為-26.2億元。這也意味著,長安汽車的主營業務尚未實質性好轉。
合資殺手
曾經的“香餑餑”儼然成了“燙手山芋”。
今年上半年,長安汽車累計銷量達83.1萬輛,同比增長1.3%,跑贏大勢,銷量排名位居中國汽車行業第五。中汽協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市場累計銷量1025.7萬輛,同比下滑16.9%。
其中,長安自主乘用車今年的業績表現突出,不僅是該集團的亮點,也是全行業本土品牌的領先者。今年上半年,長安汽車批售汽車30.8萬輛,同比增長1.2%;?歐尚汽車批售7.2萬輛,同比增長7.7%,平均單價提升超20%。
而長安自主的快速“出圈”,與其當前王牌車型的強勢帶動有關。例如,長安CS75系列連續三個月破2萬輛,逸動PLUS連續三個月破萬輛;上半年,CS35PLUS位居自主小型SUV細分市場第壹;6月,逸動PLUS批售突破1.6萬輛,零售居中國品牌緊湊型轎車第壹;長安汽車全新高端產品序列“UNI”首款新車UNI-T正式上市,預售32天訂單超1.6萬輛。
與蒸蒸日上的自主板塊不同,合資板塊已經冷清了許久。
近年來,長安汽車壹眾合資小夥伴們,從長期邊緣的DS、鈴木,到曾經的“利潤奶牛”福特、馬自達,如今沒有壹個是穩步向上的,要麽跌,要麽虧,甚至還有壹個退出了中國市場。
因此,很多網友調侃:長安是中國的良心車企,甚至還給予冠上了“合資殺手”稱號。
在今年的半年報裏,長安福特再次成為業績的最大黑洞。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長安福特銷量為9.7萬輛,同比增長29.7%,營業收入165.01億元,同比增長36.82%。不過,上半年長安福特凈利潤虧損達到11.4億元,較壹季度虧損擴大3.63億元。
有分析認為,長安福特出現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其不斷提高產品投資、技術投資的力度,以及產能過剩所致。
據悉,去年下半年至今,長安福特先後導入了銳際、探險者,以及林肯旗下的兩款國產車冒險家和飛行家。其中,探險者是同級別唯壹前置後驅平臺的產品,技術開發成本更高。
而另壹合資主力,馬自達的表現依舊差強人意。
財報透露,今年上半年,長安馬自達累計銷量為56,041輛,較去年同期的61,161輛,下滑8.37%。
目前,長安馬自達在售的主銷車型有四款,分別是馬自達3昂克賽拉、CX-8、CX-5和CX-30。其中馬自達CX-30是今年5月最新推出的產品,也被馬自達寄予了厚望,但是從CX-30的銷量表現很是壹般,月銷量基本維持?3000輛左右,目前長安馬自達主要依靠昂克賽拉走量。
現如今,長安系自主品牌銷量已占據整個長安集團的三分之二,與國內其它汽車集團合資車企銷量唱主角形成了鮮明反差。
“自主強是根基,優質的合資是保障。”在汽車業整體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背景下,長安汽車正嘗試著艱難的轉型。
轉型之困
除了告別合資依賴癥,長安的轉型還在於“向上”。
“過去幾年時間內,長安汽車關停了140萬輛產能,原來長安汽車的車型較小且相對低端。現在,我們堅持品牌向上,重新對產品和品牌進行定義,真正和公司轉型戰略相結合。”
8月14日,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2020中國汽車論壇上表示,長安汽車堅定戰略轉型,堅持從傳統汽車產業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變。
事實上,早在2018年4月,朱華榮便提出了“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該計劃關鍵詞為“新能源化”、“品牌向上”和“智能化”。?具體而言,集中表現在兩大計劃上:新能源“香格裏拉”和智能化“北鬥天樞”。
但截至目前,轉型成效並不理想。
“香格裏拉計劃”是長安汽車早在2017年就啟動新能源戰略。這個戰略,可謂十分戰略——到2020年,完成三大新能源專用平臺的打造;到2025年,全面停售傳統意義的燃油車,實現全譜系產品的電氣化。
如今,眼看快到了第壹階段的收官之際,市場上還未傳出計劃中“三大新能源專用平臺”發布的聲音。
此外,在最新的7月銷量數據中,長安汽車也並未公布新能源系列產品的銷量。
據了解,長安汽車現有7款新能源車型,均為"油改電",缺乏特有的技術優勢,而且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區域。在終端市場的表現也差強人意,1-6月總體銷量為3090臺,其銷量主要來源於逸動新能源車型,占總銷量的95%。
而相比新能源汽車進展緩慢,長安汽車品牌向上更是“不順”。
走高端化,是在消費升級趨勢下國內大部分車企必然要邁出的步伐。早些時候,長安也曾做出過高端化的嘗試。CS95上市之初,被視為肩負長安向上重任的高端車型,但因市場表現不盡人意,最終無疾而終。
“如今再度沖高,長安仍是有心無力。”暫且不論長城WEY、吉利領克是否給機會,其推出的產品定位自上市便引發了各種尷尬。
作為長安汽車在沖擊中高端市場的全新產品序列UNI,其首款產品UNI-T定價與長安CS75、CS75?PLUS等目前走量車型價位存在較多的重疊,有內耗風險,且11.39-13.39萬元的價格似乎也並不符合“高端”的定位。
此外,在智能化領域,長安汽車的優勢也並不算突出。
鑒於自動駕駛研發周期較長,且對於分級,目前市場上並沒有形成統壹標準,所以,現在大家都還處於探索階段,起點差不多。不過,隨著特斯拉、蔚來等造車新勢力的不斷加入,其市場競爭將越發激烈。
在經歷過相當壹段時間的困境後,長安汽車終見復蘇勢頭,但銷量的增長並不能使其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如果在轉型道路上長期“掉隊”,長安汽車仍將面臨“難安”的處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