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給壹切留有余地是人生成功的秘訣和智慧。

給壹切留有余地是人生成功的秘訣和智慧。

據史書記載,孔子在魯國做官幾年,魯國國王對孔子很好。但是有壹次孔子參加壹個祭祀,祭肉耽誤了,孔子就辭職不幹了。事後有人問孟子:像孔子這樣的偉人,在魯工作了幾年,最後因為壹個祭品的肉沒有送來而離開。他為什麽這麽生氣?孟子的解釋則不同:孟子說,表面上看,孔子是因為壹塊肉而離開的。事實上,孔子在那裏呆了三年,發現自己的“德治”理念無法實現,再呆下去就沒有意義了。但孔子又忍不住感謝魯王的禮遇,就找了壹件小事做借口,寧願讓全世界都說孔子脾氣倔,也不願說孔子和魯王最後起了沖突。簡單來說,孔子不是以異己的身份離開的,所以留有余地,面子上也好看。如果將來他回來了,就好商量了。壹枚硬幣有兩面,壹件事有對錯。同樣,世界上沒有什麽是完全絕對的,任何事物都有相反的兩面。所以,無論妳怎麽做人,怎麽做事,都不能太絕對。妳應該給自己和他人留有余地。

呂坤說:“氣盛則忌露。”凡事留余地,是成功的秘訣,也是人生的智慧。如阿清朝人梁少仁在《兩種秋雨寺隨筆》中說“有四不盡”,即“不能盡所有之功,不能盡所有之官,不能盡所有之恩,不能盡所有之仇”這就意味著,工作要做,就要蓋主,皇帝和英雄都會很不爽。官最大,壹人之下,萬人之上,看似榮耀,實則危機四伏,必爭之地。年羹堯高到沒官可封,沒想到有壹天被貶到十八級,最後被判了死刑。如果殺不死他,有兩層意思。第壹,不要追他,逼得他走投無路,會和妳拼命;第二,“鳥盡藏”。敵人和土匪殺了以後,將軍和謀士的死期也就不遠了。這“四不盡”,雖然有些明哲保身的意思,但道理和效果都是不言而喻的。再比如,位於河南鞏義的康百萬莊園珍藏著壹塊中國著名的牌匾“余”,上面寫著:“余,妳不能太聰明,要回歸自然;留有余,以償還朝廷;留下綽綽有余、取之不盡的財富來回報人民;留下綽綽有余,無盡的祝福來回報後人。”這是給康家子弟的家訓匾,告誡他們凡事要留有余地。當他們活著的時候,不要享受他們所有的財富,留給需要的人。可以說把過剩的思想發揮到了極致,揭示了康家四百年興旺的秘密,那就是凡事都有余地,避免過剩和吃飽都來不及。

《尚書》曰:“滿損,謙益,時為天。”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矛盾的雙方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當事物發展到極致,超過壹定限度,就會發生變化,變成這個事物的對立面。如果妳把弓拉得太圓太滿,它就會折疊;逆境到了頂峰,就會轉為順境;好事過猶不及,走極端也會變成壞事。做事沒有轉身的余地,就會出現盛極而衰的局面。比如畫畫要留白,壹個聰明的畫家,無論畫多少個場景,總會在畫面上留下兩三個點的空白;吃要剩,吃七八成剛剛好,有益健康長壽。吃海餡,吃腦中脂肪,是百病之源;酒後留香,微醺半開花,酩酊大醉是最好的狀態。兩千多年前的哲學家老子和孔子對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就有透徹的認識,比如“物極必反,物極必反,樂極必反,樂極必反”。古代很多智者都明白“水盈則溢,月盈則虧,物盈則衰”的道理,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

《禮記·曲禮·尚》中說:“不可傲,不可縱,不可誌,不可樂。”凡事要有分寸,不能走極端。真理的壹小步可能變成謬誤。比如每個人都有快樂的時候,遇到喜事、好事、開心的事,和親朋好友相聚,都是人之常情。但也要把握好壹個適當的慶祝和歡樂的“度”,適可而止。如果這個“度”失控,就會產生不良後果。再比如,對金錢和商品的追求要有所克制,不能“吞了壹頭缺乏民心的大象”,“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違背道德和政策法規,靠欺詐和欺騙獲得財富和榮譽,帶來的不是幸福,而是災難和良心焦慮。再比如,壹個人要胸懷大誌,努力工作,建功立業。但是,妳功成名就之後,就不能再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目中無人了。人成名了,繁華了,羨慕嫉妒恨的人就多了,贊美妳的人就多了,贊美妳的人就多了,算計妳的人就多了。如果發燒暈了,很快就會很容易“被打死”或者“被打死”。再比如,個人發展進步總會有壹個“頭”。如果“官癮”太重,不知適可而止,脫離實際,不擇手段地追求升遷,就有可能上演“因為太小而被束縛”的悲劇。

諸葛亮說:“只有不驕傲的人才能驕傲,而不是自大。”沈居易說:“說自己長是短,從知己短是長。”生活中的不如意,往往是壹個微小的得失,差了半步。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原則和實際情況,沒必要去看中別人的評論和評價,也不要去幹涉別人。永遠保持壹顆寬容的心,凡事留有余地。凡事不可原諒,怨恨別人,不原諒別人只會讓自己更加難過,不會給別人帶來不良影響。只會增加妳的負擔,讓妳不開心。所以要寬容別人,給自己壹點空間,給別人壹個臺階。如果我們做什麽都過分,緣分早就耗盡了。學會設身處地,多想想自己的不足。滿足於自己知道的還不夠,還有事情要做。聰明的人是明辨是非並留有余地的人。留有余地雖然只是壹個小細節,但卻能決定成敗。所以,給自己和別人留壹點余地,妳會發現腳下的路越走越平,越走越寬。

  • 上一篇:寫作文的對聯三年級
  • 下一篇:別總盯著BBA!這兩款中型車如何選 對比英菲尼迪Q50L&凱迪拉克CT5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