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傳統文化作文八百字5篇
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沈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妳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初三傳統文化作文八百字例文,希望妳喜歡。
初三傳統文化作文八百字篇1
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多,包括古文,詩,詞,民族音樂,民族戲劇,國畫,書法,對聯,燈謎等。還有壹些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
春節有很多民族習俗,家家戶戶貼對聯,敲鑼打鼓,張燈結彩,還有穿新衣,吃餃子,大人還要給我年錢。在這些習俗中,我最喜歡的是裝年錢的小紅包了。拿著小紅包,我就迫不及待朝外奔去。壹出門,我就聽見小朋友們的歡呼聲,原來他們在樓下的小廣場正進行煙花比賽呢!只聽“呯呯”幾聲,各種煙花在天空中綻放,有的像壹條巨龍騰空而起,有的像壹枚枚子彈直沖天空,還有的像壹朵沒有開放的花苞,在天空中欣然怒放。我看到這美麗的煙花,心想:“我的煙花壹定比他們的煙花好看好多倍”。於是,我趕緊去買煙花,拿著自已的煙花,小心翼翼的點燃之後向著天空發射,只聽“啪”的壹聲,煙花朝天空中直飛而去,當我擡頭望著天空時卻呆若木雞了,原來這種煙花叫“花生米爆炸”,只見“啪”的壹聲就結束了,壹點也不漂亮,真讓我大失所望。不過看著天空被些五彩繽紛的煙花裝扮的絢麗多彩,我們個個歡呼雀躍,開心極了。
春節還有很多美麗的傳說。傳說中,古時候有壹種叫“年”的怪獸,它長著鋒利的牙,尖尖的角,兇猛無比。“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新年的晚上,怪獸就會爬上岸,去襲擊山角下的壹個小村莊,吞食牲畜,傷害人命。村裏人知道會來怪獸,把門鎖的緊緊,可是不管怎樣,“年”就會進來,偷吃村民的東西,傷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極了,但又無能為這壹年的除夕,人們正準備扶老攜幼去難。這時,壹位仙翁走過來,他告訴村民“年”怕紅色和響聲,人們聽了連忙準備了紅對聯貼在門上。晚上,“年”又來了,它壹見紅色,聽到鑼鼓聲陣陣,嚇得趕緊逃跑了。從此村裏太平了。以後每逢過新年家家戶戶都貼春聯、貼年畫、放鞭炮,這個習俗壹直延續至今,還越傳越廣,逐漸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春節快到了,我盼望著到來!
初三傳統文化作文八百字篇2清明節是我們祖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壹。每當節日來臨,我們總會在學校的組織下,通過各種形式去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的魅力。
您知道嗎?作為七朝古都、歷史文化名城,開封可是與清明文化有著深厚的淵源跟重要的聯系呢!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用書畫記錄了北宋開封的繁華昌盛,也因此使開封享譽世界,並走進了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這就是著名的《清明上河圖》。
清明節在每年的公歷4月5日前後,它不僅是中國的壹個傳統節日,還是我國農歷的二十四節氣之壹呢。清明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轉暖,萬物萌發,壹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關於清明節,還有壹個令人感動的傳說,相傳在春秋時期,有壹個叫介子推的臣子,為了救助落難的晉文公,舍身割下自己的肉給流亡時饑餓難耐的晉文公吃,被晉文公尊為救命恩人。後來晉文公為了報答恩人,請隱居山上的介子推出來做大官,介子推堅辭不出,晉文公無奈放火燒山逼迫他出來做官,介子推寧肯抱著大樹被燒死在裏面也不肯出山。晉文公十分難過,就把那壹天定為清明節,並頒布命令,清明節這天人們不能生火做飯,只能吃涼食,以此來紀念忠貞愛國、淡泊名利的介子推。這就是清明節的來歷之壹。
去年清明節前,我有幸與清明文化有了壹次“親密”接觸,學校推薦我參加了中央電視臺清明文化大型專題節目的錄制,讓美美地過了壹把上鏡癮。節目拍攝過程中,我對清明文化有了更直觀的了解跟認識。我印象特別深的是在烈士陵園錄制現場,在紀念碑下,緬懷那些為我們創造了跟平安定幸福生活的烈士,實地學習他們的英勇事跡,烈士們的無畏跟犧牲精神永遠令我們尊重並激勵跟指引我們的學習跟成長。我想這也是清明文化的壹個重要部分吧。
每年的清明節,我們都應該緬懷逝去的親人、朋友跟那些為我們幸福生活無私奉獻的人們,使這個重要傳統節日永遠傳承延續下去,成為祖國傳統文化不可磨滅的印記。
初三傳統文化作文八百字篇3陽光灑落在幽靜的花園裏,梧桐葉斑駁的影子落在我身上。我席地而坐,膝上攤開壹本厚厚的《論語》,不停地讀著、背著,壹股清新、淡雅、古樸的墨香沁入心脾。身旁,壹只又壹只小鳥兒飛來飛去,美麗的歌聲時而婉轉動人、時而清脆動聽。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國學教我們學習方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國學教我們為人處事;“百善孝為先”國學教我們孝敬之道。
中國文化,就是風雨中堅忍不拔的大樹,無論有多大的困難都無法將他打敗;就是風雨時同舟***濟的努力,團結壹心用愛溫暖每壹個人;就是風雨後七色的彩虹,只有在與困難搏擊之後才會顯現。
5.12,我要愛。在5.12特大地震中,我們淚流滿面,在巨大困難面前,所有同胞眾誌成城;2008,中國北京。在聖火遭遇困難的時刻,中華兒女不惜壹切代價,在08奧運之風吹遍世界的時候,炎黃子孫熱情歡迎各國各族人民。這,不就是中國文化所倡導的嗎?這,不就體現出了中國文化經久不衰嗎?
其實,中國文化就在我們細小的舉動中流露。在早上,媽媽耐心的叫我們起床;上學路上,不隨便攀折樹木;學校裏,見到師長禮貌問好;上課時,謙虛認真地傾聽;課間,朋友互相幫助,不恥下問……國學並不是壹定多麽深奧的哲學,而是在最細微中體現的。人們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確如此,但是腹有詩書卻不能夠真正做到書中所講,豈不是變成了書呆子!現在的人,大多都是壹肚子學問,卻顯得特別膚淺,是他們學問少嗎?不,是他們做不好。在如此發達的21世紀,我們需要的是高素質的知識型人才,之所以把“高素質”放在前面,是為了強調文明、禮儀、幫助、關愛、感恩等素質的重要性。而這些素質就是直接或間接的來自中國文化,這些中國文化,就是大家所說的國學。
中華五千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21世紀中國文化,就在我們手中!讓我們***同傳承,讓我們發揚光大!
初三傳統文化作文八百字篇4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四條文明的長河從悠遠的歷史向我們奔騰而來,三道水痕漸漸淡沒或幹枯,只剩壹汪江水還打著旋兒,湧向更遠的未來。然而,我們作為這條河孕育出的子孫,是否還堅守著她名為“文化”的江水,是否還保持著我們作為“龍的傳人”的驕傲?
每個人,都有義務,有能力傳承我們的文化。民國政界名家吳國楨,於暮年在美國完成了《中國的文化》壹書,雖然那時,他早已過了年少氣盛的年齡,甚至身在異土,但他心在中華,還有著拯救中華傳統文化的信念,所以能夠著成這本簡單易懂,卻又不失科學性與深刻道理的名作。可見,無論年齡與地位,無論家世如何或者身在何方,只有妳有壹顆熱愛文化的心,都能將文化傳承甚至發展下去。
堅守傳統文化也是意義重大的。不僅要從個體努力,也要從政府,從國家,保護這壹文明的領土不再受任何玷汙。韓國,是申遺大國之壹。零五年,在端午節申遺中,我國落敗;後來,他們提交了“風水”的申遺書;現在,他們又將目光落在了“火炕”上。越來越多的傳統文化披上了別國的外衣,成為他人的遺產。若再這樣下去,我們的子孫回首,只能看見壹片冠著其他名稱的歷史。文化對壹個國家來說,是區別於其他地區的民族精神的體現,是代表它千年歷史的結晶。若壹個民族失去了文化,人民也將無法在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歸屬。由此可見,傳統文化對壹個國家的重要性。
保護傳統文化,已是迫在眉睫的緊事。傳承至今的工藝與習俗,都是千百年煉出的精華,無論失去哪個,都會給我們帶來不可彌補的巨大遺憾。現在,愈來愈多的人意識到了它們的重要性,也開始著手去保護。為學生開設講座和課堂;給節日設立假期;通過網絡為將失傳的工藝尋找繼承人……。我們應盡壹切努力,去保護流傳下來的文化!
傳統文化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各種名號,或看似離我們十分遙遠的專有名詞;更是四大發明的偉大,是各種節日的豐富多彩,是四大文明古國無上的驕傲!這些文化,組成了我們的宏偉的歷史,也造就了我們輝煌的今天。我們也應抱著感激的心情,去堅守我們珍貴的傳統文化!
保護文化,傳承文化,發揚文化,願每個中國人,都能為這傳承的文化感到無盡的驕傲與自豪!
初三傳統文化作文八百字篇5自古代開始,儒家文明的發揚,四大發明的出現,中國進入四大文明古國之壹,擁有數不盡卻觸摸得到的傳統文化。
我十分慶幸自己生長在濟寧,這個擁有無數稱號的城市。水泊梁山在此地發揚,運河之水在這裏滾滾流淌,孟子。孔子等文學巨人從此地拔地而起,走向輝煌。身在“運河之都,禮儀之邦”的我們,無時無刻不感受到空氣之彌漫著的書香之氣,儒雅之風。
課堂裏,朗朗讀書聲圍繞儒家經典——《論語》。“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走廊裏,不打鬧、不奔跑,同學之間小聲談論問題。見到老師向老師問好,師生之間互相尊重、互相平等,當同學犯了錯誤,會主動誠懇地向老師道歉,而老師也並不責怪,用知識的力量解決,道理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餐廳裏,儒雅、文明就餐時我們的約定。向餐廳老師道謝,不大聲講話、說笑,吃飯時吃多少要多少,不能剩太多飯菜,吃完飯還要擦凈桌面,做到來時去時的環境完全壹致。文明做人、文明就餐應在所有人心中。
但,即使是這樣美麗的地方,也有些文化已被人淡忘,就要消失不見。
從前那美麗的書法在中國新壹代人的手中成了彎曲爬動的“小蟲子”,再沒有了古時的飄飄灑灑;流淌了千年的運河,也被人們隨手扔掉垃圾和隨意破壞而嚴重汙染,沒有了昔日的光輝,變得破爛不堪;令外國人仰慕三尺的茶道,也被人漸漸淡忘。反而外國飲料被追求潮流的人們握在手中,人們不再靜心品茶,而是握著可口可樂、咖啡、奶茶等飲品。因為科技的發達,人們追求潮流的欲望,文化,變得黯淡。潮流與文化,更多人選擇了前者。
還好,近年來,人們終於醒悟,重新拾起文化有多麽重要。更多人去學習書法,鍛煉自己的心境;古老的運河在眾人的努力保護下充實輝煌;人們又開始品茶下棋,培養自己的“寧靜致遠”。潮流在追,文化也要壹同追。
迷人的大運河閃爍著點點銀光,看似平靜的水面下卻隱藏了濟寧人文化的光輝,儒雅的輝煌。雖然還有著種種不足,但“運河之都,禮儀之邦”的濟寧,也定會為這些美麗的傳統文化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