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初中語文古詩教學方法初探

初中語文古詩教學方法初探

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初探:古典詩詞簡單而豐富。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更註重教師的講解和分析,咀嚼後強行灌輸,不利於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面對傳統教學,我采取批判吸收的態度,然後融入新課標和主動探究等理念,以此來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所以我在詩歌教學中可以總結出以下四種方法:

壹、識人讀詩的鑒賞方法

創作往往是“由悲而喜”的,詩歌作品往往是作者經歷、思想、感情的體現。所以我們在欣賞詩歌的時候,首先要對作者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感情有詳細的了解。比如,讀了中國文學史上第壹位女詞人李清照的《聲慢》,大部分學生並沒有真正理解她詞中的真正含義,認為她詞中提到的“愁”只是壹個獨居閨閣的少婦的閑愁,缺乏對國家命運的思考。這應該是壹種誤解,是不了解李清照的人生經歷和情感變化造成的。李清照出生於1084年。年輕時,她嫁給了趙明誠。她有著相似的情趣和情懷,* * *立下了“窮而避他處,盡天下之大能”的誌向,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金石書法。但北宋滅亡1127年,女詞人和趙明誠逃離江南。不久,災難從天而降,趙明誠病死。詩人孤身壹人,她的生活很悲慘。此外,她和丈夫所鐘愛的石頭書畫也全部不見了,她充滿了憂慮。後來由於戰亂,她壹個人輾轉於杭州、越州、金華等地,晚年過得非常淒慘。《慢聲》是在這個時期創作的。學生明白這壹點後,就永遠不會把“愁”字理解為壹般的詞。這種悲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既有國破家亡的悲哀,也有孤苦伶仃的悲哀。也應該是充滿了持續的仇恨。字的最後不是說“如何得壹個好字”嗎?

因此,在學習和欣賞古詩之前,讓學生收集詩人的生活經歷和作品的創作背景。學生不僅在預習中理解了這首詩或詞的含義,而且豐富了他們對詩人、歷史背景、社會現象等的了解,這些都將成為他們自己知識的積累,為他們將來欣賞這個人和這個時期其他人的作品打開了大門。

二、關鍵詞推敲法

寫作講究鍛詞煉詞,作者在詩詞等作品中凝結了自己的萬千情懷。抓住關鍵詞、詞、句來欣賞詩歌,可以直接將文本拆分成感受,品味作者當時迸發出來的情緒,體會提煉文字的奇妙情境。師生在學習過程中,要適當滲透“以詩解詩”的方法,使學生既能快速入境,又能提高鍛詞、煉詞、用句等寫作技巧,並在古詩詞之間進行縱橫聯系,加強相互理解。教師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演示如何欣賞詩歌:

師:比如宋祁的《玉樓春?《春色》中有壹句“紅杏枝頭春意盎然”,其中的“鬧”字讓整個境界都出來了。這個詞不禁讓人想到:春天,滿山都是花,泉水清澈,春泥潤澤,紅杏滿園...詩人以獨特的視角展現了壹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枝頭春意盎然。

這“鬧”可能是杏花爭春的鬧,可能是嫩枝綠葉的紅杏香、春風和春雨的談,也可能是紅杏枝頭勤勞的蜜蜂在和翩翩起舞的蝴蝶爭春,其間還有鳥兒在歌唱...它多姿多彩,動感而又安靜,讓人浮想聯翩,千姿百態,令人回味無窮。壹句話其實可以詮釋出壹個充滿生機和美麗色彩的場景。思緒隨之飄散,想起了詩人杜甫的名句,他在壹個春夜畫了壹場細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那種恬靜、溫婉的境界,還有蘇東坡對僧人們的題畫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水暖中的鴨先知。藜蒿長滿了短短的蘆芽,這是河豚欲上絕頂時的詩句。看完這裏,壹個清新簡約的展覽在眼前卷起。至此,我的思想壹發不可收拾,上至《詩經》,下至當今文壇。上千篇以“春”為題的作品都在奔湧,老師戛然而止。希望大家在經歷了老師的欣賞示範後,也能用這種方法或者更新的觀點和想法去欣賞其他的詩歌。學生們聽了這些,都陶醉其中,對古人努力鍛造字和句子的做法印象深刻。這種詩歌解讀的方法讓他們耳目壹新,他們分組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試圖去理解、品味、分析其他優秀的詩歌。

三、寫作技巧分析方法

寫詩是有壹定方法的。蕭滌非先生曾說:“《關雎序》不僅要讀,而且要先讀,因為不知道什麽是賦、比、興,就不知道什麽是詩。”富弼興是詩歌的寫作手法和表現手法,由此可見掌握其“法”在讀詩中的重要性。除了以上三種方法,還有很多其他方法。寫析賞析詩時,不能壹概而論,而要“因詩而異”,根據每首詩的不同特點進行賞析。

(1)修辭欣賞法

修辭在詩歌中經常被用來外化詩人的情感形象。常用的手法有比喻、誇張、擬人等。在欣賞詩歌時,我們可以通過分析詩人的壹些修辭應用來更好地理解詩人積累的情感。比如李白的《秋蒲之歌》曾說“白發三千尺,愁似長須”,用誇張的手法表現了詩人無盡的惆悵,非常生動。另壹個例子是李白的《難於上青天》,其中有壹句詩“我要渡過黃河,但冰噎著渡船,我要登上白雪皚皚的太行山”。詩人用“冰封的四川”和“雪山”這兩個詞來表示他面前的道路是艱難的,充滿荊棘的,這很容易透析他的心情。因此,掌握壹些詩歌中的壹些技巧,會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詩歌中透露出的情感。

(2)化虛為實。

有時候作者想表達主觀內容,往往會采用化虛為實的手法。比如賀鑄的《玉案》,問有多少閑情,有多少煙草,城裏有多少風,梅花裏有多少雨。“煩惱”是壹種抽象的情緒,我們很難直接有具體的印象。此時詩人將其轉化為“風柳絮”和“梅黃雨”的具體意象,用比喻寫出更多的“愁”。同時,“煙草”、“風柳絮”、“雨”也渲染了氣氛,烘托了悲傷。以實寫虛是古人常用的方法,更能表達主觀感受。

四、意境想象再現法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它善用含蓄凝練的語言來表達詩人的感情。好詩具有“言不盡,意不盡”的特點,欣賞詩歌必須發揮想象力和聯想力。在閱讀和分析詩歌時,讓學生用詩意細膩流暢的語言豐富聯想和想象,用多變的形式寫出壹篇優美的文章。整體上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了分析和寫作的能力,也能更透徹地理解詩歌。

  • 上一篇:農地保護的文化溯源
  • 下一篇:6-18個月的寶寶每天吃幾頓飯,喝多少奶?不同月份不同標準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