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
壹.四個地理區域的劃分
(1)秦嶺和淮河的特殊地理意義:
①65438+10月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
(2)年降水量為800㎜的等降水量線;
③暖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
(4)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的分界線;
⑤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⑥南區和北區的分界線。
(2)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岡底斯山的特殊地理意義:
(1)年降水量為400㎜的等降水量線;
②半幹旱區和半濕潤區的分界線;
③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4)西北與北方的分界線;
⑤流入區和流出區的分界線。
第二,北方和南方地區
北部地區,南部地區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植被類型溫帶落葉闊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農作物,谷物,小麥和大米
糖料作物甜菜甘蔗
油料作物花生、大豆油菜
主要水果是蘋果和橘子。
3.中國西北和青藏地區
1.幹旱的西北地區。
位置:大興安嶺以西;
氣候:風形成的丫蛋地貌。
地面景觀:塔克拉瑪幹沙漠,中國最大的沙漠。
從東到西,植被從草原到荒漠草原再到沙漠。
寒冷的青藏地區。
地形特征:雪山連綿,冰川分布廣泛。
3.以畜牧業為主的地區。
中國西北灌溉農業(融化冰雪)內蒙古牧區溫帶草原牧場的三頭河馬和三頭牛
新疆牧區山地牧場的新疆細毛羊
青藏地區的河谷農業
(低海拔)青海牧區極寒。
牧場牦牛,
藏羊
藏族牧區
第九章了解省區
壹、北京,全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地理位置:位於華北平原北部邊緣,瀕臨渤海。
地形特征:西北高,東南低。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城市功能:全國的政治、文化和國際交流中心。
二。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
位置:毗鄰廣東省。
4.香港:65438+7月1,0997;澳門:1999 65438+2月20日。
3.香港擴大城市建設用地的方式有“上天”——建高樓,“下海”——填海造地。
4.香港和澳門的經濟發展
(1)港澳第三產業發達;
(2)香港是國際貿易中心、交通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和旅遊中心;
(3)博彩旅遊業是澳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4)對外貿易是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中國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轉口貿易夥伴。
三、祖國的神聖領土——臺灣省
地理位置:北瀕東海,與福建省隔臺灣海峽相望。它是中國最大的島嶼。
臺灣省島的美稱是“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海上米倉”、“東方甜島”、“水果之鄉”、“森林之海”、“東南鹽岸”、“亞洲天然植物園”。
3.臺灣省島資源:樟樹是最著名的樹種,其樟腦產量居世界第壹。
4.外向型經濟:
(1)形成“進口-加工-出口”經濟;
(2)臺灣省出口商品中,制成品占比最大。
5.臺灣省工業分布:
⑴工業中心分布特點:主要分布在西部。原因是西部人口集中,素質高;有著名的海港,交通便利;主要是平原,地勢平坦;並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
(2)臺灣省的“矽谷”——新竹科學園區(臺北)。
民族:漢族、高山族等。
四、西部大開發的重要陣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地理位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於中國西北邊陲,是中國最大的省份。
4.地形特征:“三山兩盆”
3.綠洲的分布:盆地邊緣的山前平原和沿河的部分地區;
水源主要來自山區降水和冰雪融水。
4.農業特色:綠洲農業(灌溉農業);修建引水渠、灌溉渠、坎兒井等水利設施。
主要農作物:小麥、玉米和高粱。
特色農產品:以棉花、甜菜為主。
5.西氣東輸(天然氣管道運輸)的意義:
①向西:大規模開發當地天然氣資源;
以便將天然氣產品大量運往東部市場;
迅速增加地方財政收入;
促進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
(2)向東:緩解東部能源短缺;
天然氣是壹種清潔能源,對東部地區的環境改善非常有利。
第七章了解省內各地區
壹是面向海洋的開放區域——珠江三角洲
對外開放的有利因素
地理位置:位於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下遊,毗鄰港澳,與東南亞隔海相望,水陸交通便利,被稱為中國的“南大門”。
②人文因素:自然條件優越,人口眾多,經濟發達,對外開放歷史悠久,是著名的僑鄉。
③政策因素:珠三角是中國最早的開放地區。
外向型經濟
(1)建立了大量需要更多勞動力的加工制造企業;
(2)出口產品主要貿易渠道(外資來源):香港、澳門;
⑶與港澳合作模式:“前店後廠”;
⑷與港澳相比,珠三角逆勢而上:先進的技術設備、經濟管理方式、最新的工商信息;
⑸全球最大的電子及日用消費品生產和出口基地之壹。
第二,西雙版納,西南邊陲的特色旅遊區。
地理位置:位於橫斷山脈的最南端,南與老撾、緬甸接壤,通過瀾滄江-湄公河與泰國、越南相連。
旅遊資源優勢:①地處邊境,可以就近發展邊境旅遊和出境旅遊;
(二)擁有原始熱帶雨林;
③以傣族為主體的民族風俗多種多樣。
13.旅遊業發展下滑的因素:①旅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2)旅遊景點相對分散,未形成規模,削弱了競爭實力;
(3)不法商販誘騙遊客購物,影響聲譽。
旅遊業發展下滑的對策:①改造現有景區,以規模化經營積極應對市場競爭;
②加強景區規劃改造,避免重復建設;
③加強旅遊景區監督管理,嚴懲不法商販,規範旅遊經營秩序。
第八章了解省際區域
1.黃土高原,溝壑縱橫的特殊地貌。
1.地表特征:溝壑縱橫,支離破碎。
“風成說”認為黃土高原的黃土物質是從中亞和蒙古的沙漠、戈壁吹來的。
3.嚴重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溝壑縱橫,支離破碎;
②降水集中在夏季有大雨的月份;
③黃土結構松散,許多物質易溶於水。
人為原因:①毀林開荒破壞了地表植被;
(2)采礦、築路不註意水土保持,破壞地面植被。
4.後果:①水土流失帶走地表肥沃的土壤,降低作物產量;
(2)增加、擴大和加深山谷,從而減少耕地面積;
(3)向黃河下遊輸送大量泥沙,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很大困難。
⒌脆弱的生態環境:①破碎的地形和幹燥的氣候;
(2)水土流失嚴重,旱澇頻繁;
(3)其環境被人類活動破壞後難以恢復。
生態建設:①生物措施:植樹種草等。
②工程措施:修築梯田、修復土壩等。
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陡坡退耕還林還草,減少過度放牧區的放牧牲畜數量。
二、以河流為生命線的地區——長江沿線。
1.地形:主要是平原和低山丘陵。
氣候特征:亞熱帶季風氣候。
3.紐帶的作用:
沿江地帶、縱貫南北的沿海經濟帶、西部廣大地區構成了英文字母“H”的格局。長江沿岸的長江連接著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和西部資源豐富的地區,是連接東西部的紐帶。
4.輻射:通過眾多的南北支流和交通幹線,長江沿岸的經濟技術優勢可以輻射南北,使我國南北經濟融為壹體。對區域經濟發展有很強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⒌四大城市群中心:渝、漢、寧、滬。
沿江工業
(1)四大產業基地
以攀枝花和六盤水為中心的鋼鐵和煤炭工業基地。
以宜昌和重慶為中心的電力、冶金等工業基地,
以武漢為中心的工業基地是中國鋼鐵和紡織工業的重要基地。
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形成的產業帶,是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⑵沿江四大工業走廊:鋼鐵、汽車、石化、紡織。
生態環境問題與保護:
(1)長江流域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上遊。
⑵長江洪水災害最集中、最嚴重、最頻繁的地區:下遊地區。
⑶華中酸雨區是我國酸雨汙染範圍最大、中心強度最高的汙染區。
西南酸雨區僅次於華中酸雨區。
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國
世紀的世界是壹個經濟全球化的世界。
促進該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因地制宜發展經濟;加強地區之間的聯系,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努力,互惠互利,充分利用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