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分解:1、預備式,立正,目視正前方,雙肩垂直,雙腳並籠,收腹挺身,呼吸均勻。
2、目視正前方,雙手握拳上提護腰,左腳向左側平移50cm(老傳統的方法是:腳趾向外開八字,然後腳跟外開八字,達到與肩齊平即可),腰椎下壓,與膝平齊,
3、目視正前方,挺身收腹,下盤不動,左手成拳向正前方沖拳,約10秒鐘時間,收左拳,出右拳,依次交替出拳,時間可由1分鐘逐步遞增至30分鐘,1小時,甚至更長時間、這樣為自己安排訓練時間:每天三組(分早、中、晚三組),每組約半小時甚至更長為宜,長期堅持為妙。
初學者站馬步樁正確姿勢如圖二:
動作要領與渾圓樁基本相似,略有不同的是要求兩腳開立兩肩寬,腳尖向前。兩手體前上起,胸腹前抱球,百會上領,屈膝身體下蹲,成四平馬步樁(即頂平、肩平、腿平、心平),頂平則頭正,肩平則身正,腿平則勁正,心平則氣正。只有達到此四平四正,才能使身體達到內外相合(勁、氣、力、神合壹)。古人曰:“練武不練功,到老壹場空。” 武指的是套路,功就是內功,通過站樁習練丹田內功。在武功裏,有五丹田之說,即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前丹田、後丹田。上乘武功都是把丹田氣和腰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煉炁入骨,功夫直達上層。武術家指出,當內功習練到上乘階段,“氣運海底,重如泰山;氣運頂門,輕如鴻毛”。要想出真功夫,就要從站樁習練內功開始。
馬步樁是通過心、神、意、氣、形的鍛煉來強化身體的整體功能,站樁非常重視混元開合升降並帶著全身開合升降。這壹練法的根本特點是,以腰椎(命門)為定點,混元為中心,氣隨意走。混元開,身體上下內外皆開,丹田氣貼脊,氣由脊柱(督脈)上行至頭頂,前面任脈下降至會陰;進壹步由丹田上升通達兩上肢(肩、肘、腕、手),再往下,氣下行貫至兩下肢(胯、膝、踝、腳)。混元合,全身之氣復歸丹田而壹炁混元。混元太極練到壹定的階段,就能體會到體內氣機通經開竅(周身經絡外通四肢、內融臟腑),當臟腑與十二經脈都練通了,此時意識可接通虛空,從“人天混融”到“天人合壹”。習練馬步樁的整體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壹、神念氣階段:要求意念隨時隨地想著氣。氣是無形無相的特殊物態,但不是空無所有。可以從想體外之氣開始,意想著虛空有壹種非常均勻、無形、無相、無色的特殊物質(這壹物象功夫高的人感受得比較真實)。體內的氣機隨著形體的開合(好像全身的皮膚、毛竅在呼吸),與體外之氣進行交換,即內氣外放,外氣內收,收虛空混元之氣源源不斷地進入體內,成為體內的能量,壹股真氣在體內運動。使下丹田氣充足,全身筋絡氣血通暢。
習練馬步樁在含胸拔背的同時註重氣沈丹田,丹田氣貼脊,這是體呼吸的松腰法。只有含胸,腰勁才能自然用出,周身血脈流暢無阻。要松腰,須含胸,兩者不能分開進行,而是相輔相成,互為照應的。含胸不但要含住氣,而且要含住勁,讓真氣在體內流通,意識裏很形象地感覺到氣往下暢通,這叫“神念氣”。進壹步把氣用意念內斂到皮、肉、筋、脈、骨層層通透。混元太極十大要領指出:“能含胸,就能含住混元氣;能拔背,就能達到虛靈頂勁,氣沈丹田”。初練功者,感覺到的大多是人自身彌散在身體周圍的那壹部分混元氣,經過勤學苦練,久而久之,意識對氣的感覺逐步地會強化起來,隨著功夫的提高,大家都能感覺到氣的實在性。由此進入第二階段“神觀氣”的練習。
二、神觀氣階段:有了神念氣的基礎,收視返觀,就可以練習神觀氣了。神觀氣就是用神意來體察氣,這是看氣的層次,觀氣有觀內氣和外氣之別,習練者在站樁中,可以看到氣或者是在狀態中對氣的壹種特殊感覺。當能感覺到壹種實在性以後,把精神與氣緊密地結合,而收到強化氣的作用。觀內氣是在觀外氣有感覺的基礎上,隨著習練者功夫進展,慢慢地會出現內視功能,閉著眼睛向裏看,耳朵向裏聽,用意念察覺體內各部。人體中的氣,有局部的氣,有整體的氣,這些氣不僅受形的變化的影響,也受意念變化的影響。所以古人強調靜觀,又稱“寂照”。隨著“寂照”功夫的深入,在站樁中會感受到壹個模模糊糊的氣態人。這有兩種表現:壹是籠罩在自身的實體外面較大的氣態人——這是感受到了自身氣彌散到自身周圍的景象;二是在體內是壹個恍恍惚惚的氣態人——這是充斥在人體膜上的氣的形態。
練習“神觀氣”的階段,身體下蹲時不要勉強往下坐。但意識要壹層壹層地向膜裏透,透到哪裏氣通到哪裏,等到氣練足了,身體自然會慢慢地下蹲,蹲到壹定的程度可將膝蓋往裏擰著往上提,再往外擠往外翻,從大腿根後邊往外撐,把胯撐開,使真氣向身體裏邊聚。在狀態中不但能體會到氣感,而且能體會到體內是壹個通明透亮的氣態人。到此境界就可以進入第三階段“神入氣中”的練習。
三、神入氣階段:在神觀氣階段,神是主動觀察者,氣是被觀察的對象,神與氣似乎是互不相幹的。神入氣階段,則要求神真正地進入氣中,進壹步達到“神入氣中”、“氣包神外”的景象。傳統功法的習練基本是從裏面開始,先練下丹田氣,丹田氣練足了向外開,用內氣充開全身的毛竅、穴道,接通天地之氣,達到人天混化。現在的功法大部分都是從外向內習練,容易在民眾中普及。混元太極習練從下丹田入手,壹層壹層地往上走。下丹田氣練足了,丹田氣貼脊(煉精化炁),真氣由脊柱上升到中丹田,然後由中丹田連著脊柱在開合,氣機由中丹田上升到上丹田,意識接通虛空,收虛空混元氣為己所用。起步先練軀體混元氣,暢通形體,進壹步練臟真混元氣(層層地向裏滲透),練通了就能達到祛病強身的效果。但真正的神入氣中是意元體體察功能,當神能明確地觀察到氣後,由點到面,逐步進入整體的察覺,神意就能體察到氣機從皮、肉、筋、脈、骨、骨髓、臟腑、血液、細胞層層地通透,最後意元體入玄竅穴(意元體與臟真混元氣相合,合於混元竅),功夫高的人會達到意識氣化,神遊四方(真正地人天混化),與最原始的混元氣相融,再收回到人體內,進壹步習練能達到高級境界。
馬步樁既是武功中煉炁入骨,斂氣入髓的上乘功夫;又是混元太極習練中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之法寶。動作雖簡單,但要求比較高。所以,在學練的過程中,可逐漸地體會個中妙境。上乘習練訣竅在於意念吃氣(體呼吸),即人與虛空相合,收虛空混元氣來補充人體能量。意內斂的過程就是練意、練氣的過程。心息相依,意氣相隨。混元太極的練氣就是在大腦意識的指揮下,通過動靜、開合、升降、出入、循環、往復的意識運用,把體內外之氣調動、聚集、充實起來,使氣血通暢旺盛,營運周身內外。內氣的調動、聚集和充實達到心神合壹、神氣合壹、心腎合壹。後天返先天,中下兩丹田合於混元。把軀體之氣練通,融合於臟真混元氣。百會與會陰成壹氣線,達到氣入骨、入臟,體內真氣就會更加充足了。從內向外開,人與自然融為壹體,達到初步的人天混化(體察思維好的人,閉著眼睛能看到脊柱象壹根通明透亮的氣柱子)。這種意境是五臟的臟真之氣與脊髓、脊神經細胞、腦髓、腦神經細胞合壹了。這是“氣包神外”的層次,由此進入第四個階段“神氣合壹”的整體習練。
四、神氣合壹階段:神氣合壹階段要求神與氣了無分別(即由軀體混元氣逐漸向臟真混元氣轉化,臟真更精細的混元氣向意元體凈化,當意元體氣機充足後,意元體就能統帥整個生命活動,這是神氣合壹的高級習練方法)。下面以聚氣法為代表來闡述神氣合壹的練法。
1、直腿喉呼吸聚氣法:兩腳開立,兩腳間距離壹肩半寬,腳尖向前,平行站立,身體重心移至兩腳的中點。兩臂體側前上起,至頭頂上方,兩掌相合,沿中線下落,至面前呈合十手(掌根與肩平,中指尖向上,不低於印堂,掌臂內側外撐,使兩小臂有壹個向外的微小弧度,肘略低於肩,並用內力外撐,使肩井穴下塌)。百會上頂,下頜回收,耳根(乳突靠後有名玉樓穴,又稱提氣穴)用力上提;耳根下面(胸鎖乳突肌)和頸項後面的肌肉繃上勁,使鎖骨、胸骨和肋骨上提,並把頸項部固定住,兩腿繃直,膝部四面用力(膝蓋和後面腘窩使勁向後繃直,膝蓋前面使勁把腿拉彎,膝蓋內側的膝眼使勁往外擠,膝蓋外側的膝眼使勁往裏擠),以外向裏擠,向裏貫氣。裏面氣充足後,由裏向外通透(踝關節也是壹樣),鶴頂穴上提;恥骨往後貼,小腹回收,腰向後放松,泛臀、圓襠,會陰上提,尾閭下垂,髂前上棘往腰陽關上收,同時推著兩肋向上提升並向兩側開張,百會(天門已開的用天門)和會陰形成壹條直線。用喉呼吸,吸氣時以中趾帶動腳趾抓地,腳心內含,同時兩手中指內擠,掌心微含,前後陰和會陰收縮上提,三陰合壹,合於混元,五心並合,合於混元;呼氣時,腳趾放松,腳心著地,同時兩手中指恢復原狀,前後陰和會陰不要完全松開,仍要有上提之意。通過呼吸運動,可使十二經脈(手三陰經、手三陽經、足三陰經、足三陽經)都得到很好地鍛煉,使周身筋脈活潑,氣血運行暢通無阻。通過鍛煉,使周身壹家、內外合壹、氣力倍增,筋骨堅實。
2、下蹲喉呼吸聚氣法:丹田氣充足後身體下蹲,上身保持中正,小腿外側盡量堅直,膝蓋不過腳尖,百會上領,尾閭下垂把脊柱拉直,同時腰部命門向後放松,配合喉呼吸,這樣就明顯地感覺到上下、左右、前後都在向混元及脊柱聚氣。在練習中,需要吃氣的話,可不張口不出聲,意念用全身毛竅來吃氣。真氣從裏向外沖,沖開關竅、穴道,全身的關竅、穴道包括毛孔,都能受意念的支配。意動氣動,氣動竅開,人與自然就能心心相印、信息相通。古人曰:“練皮容易練肌難,練肌容易練筋難,練筋容易練骨難,練骨容易洗髓難。”上乘功夫經明師指點,悉心體會,方能成效。習練此樁目的是鍛煉內氣,使氣在緊張之中仍能沈著平和,周身勁氣合壹,練出整勁來,並使周身筋脈靈活,骨肉堅實,習練日久,自可化拙力為真勁。初練者如懶散之人忽騎乘終日,腿、足、腰、臂極其酸痛困乏,反覺勁力不進而退,這便是換力。凡從前之浮力虛氣,必須全部換掉。此時不可畏懼退縮,宜持之以恒,循序漸進,以兩腿久站不覺痛,兩臂不覺酸,但覺氣沈丹田,足力堅強,氣力大增為目的。隨著功力的提高,身體下蹲,沖開骶髂關節與髖關節,也就是開前胯和開後胯。
3、暗勁松腰體呼吸聚氣法:姿勢要求同前,第壹步吸氣時,意念帶著胯關節和會陰往命門縮,肩關節往命門蹋,百會也往命門縮(閉著眼睛往命門看),壹塊兒往回縮。呼氣時肩和胯松開,反復練習。第二步是在第壹步的基礎上加上肘和膝。吸氣時,意念帶著膝關節催胯關節,往命門收;同時肘關節催肩關節,往命門收。呼氣時各部位放松,反復練習。第三步在第二步的基礎上加上手和腳。吸氣時,意念帶著腳趾扣抓,腳心內含,腳催膝,膝催胯,往命門收;同時手指扣抓,手心內含,手催肘,肘催肩,往命門收。呼氣時各部位放松,反復練習。第四步在第三步的基礎上和丹田氣結合,習練內外三合(外三合:肩與胯合、合於丹田,肘與膝合、合於丹田,手與足合、合於丹田;內三合:心與意合、合於丹田,氣與力合、合於丹田,筋與骨合、合於丹田)。真氣充足後運化周身,引動內氣入骨、入髓,壹層壹層地向裏透,從煉炁入骨到斂炁入髓,反復練習。第五步在第四步的基礎上向高層次習練,軀體混元氣向臟真混元氣轉化。達到神入氣中,氣包神外,天、地、人相合,精、氣、神相融,三田合壹,合於混元。會陰至百會形成通天徹地的無形炁線,連於虛空母體合於脊柱。十二經脈練通好像十二條大河,奇經八脈是與十二條大河相通的湖泊,任督二脈是湖泊的主幹。身體從量變到質變,百脈通暢,百病消除,整體功能提高。詩曰:勤學苦練為何因,立誌調和精氣神;君求長生須保精,純精化氣除病根。五氣歸元坐金蓮,三昧真火運乾坤;凝神還虛方為道,脫胎換骨修真人。
以前少林寺弟子習練馬步樁(動作要領參考混元太極拳大馬步樁)。時間要求第壹次站樁從30分鐘入手。初學者身體略高壹點,等內氣起來以後,身體自然會往下蹲,直至蹲平為標準。隨著功夫的增長,時間逐漸延長,從30分鐘到60分鐘、90分鐘、120分鐘……若天天堅持,直到壹次能輕松地站3~5小時,馬步樁習練達到了壹小乘。進壹步上梅花樁練習,上乘站樁習練內功則需要明師指點,內外兼修。古人言:“內練壹口氣,外練筋骨皮。”習練內功既是拳法練下身穩健的基本功,又是硬氣功裏的上乘功夫。它不僅能用來強身健體、祛病延年,而且常常被拳師用來貫註於拳法之上,增加內力,使招沈、力實。內功習練者還可以行氣入膜,抵禦拳打腳踢。
古代少林寺武僧習練馬步樁,腿上、身上加鐵沙(即沙綁腿、沙背心)。腿上從2斤重開始,每只腳各1斤。每月各加半斤,壹直加到36~50斤為止;沙背心約從10斤重開始,每月加1斤,壹直加到46~60斤為止;以上功夫大約需要4~5年,身帶鐵沙82~110斤,壹次性能輕松地站樁兩小時以上,並且能自如地練拳。則功夫習練已達到了中乘階段,習練者同時可以加練輕功。
古代的輕功也是身帶沙背心、沙綁腿,大約從12斤重開始,在土坑裏作上下跳越,從 50公分高土坑開始跳,身上每月加1斤鐵沙,同時土坑挖低2公分,等到土坑與本人壹樣高度,身帶鐵沙約70多斤,能自如地在土坑裏跳出,進壹步可以習練飛行術,日久功夫直達上乘,則能飛檐走壁(此輕功習練大約需要8~10年時間)。
當內功、輕功習練到上乘階段,不但能達到松腰開竅,手腳輕靈,行走如燕飛,練拳招勢快如閃電,而且可以達到力托千斤,臥釘床、刀床破石,頭頂開磚,銀槍刺喉,腹頂鋼叉,汽車過身等等;如果用在健身養生上,則意到氣到,氣到病除,氣足竅開。
習練馬步樁的內功層次
上乘功夫,經明師指點,善悟漸修,從局部走向整體,以運化剛柔為特征。內功習練到深層次,身體從量變到質變,氣滿渾圓身;在運用中,神氣合壹,隨意用之,無往不可;剛中有柔,柔中蘊剛,氣隨意走,千變萬化;靜則渾然壹體,潛如無極;動則靈活敏捷,變化莫測。擊人如雷電,無可阻擋。如果用來行氣治病,效果也好。這層功夫有先天慧根的人,加上勤學苦練才能成就。
中乘功夫以剛柔相濟、動靜壹如為原理,神氣相凝為其特征。與上乘功夫相比還不能運化剛柔,但可以以神禦氣,以氣運身,打通周天,真氣充滿內膜,入骨、融臟,百脈暢通,能達到防病、治病,強身健體、益壽延年之妙用。中乘功夫,人人可練可得,只要神守體內,長期練習,水到渠成。下乘功夫以神氣會合,在意識引導下,氣自然能夠在體內運行,是內功習練的基礎,以鍛煉身心健康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