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剪紙的意義和歷史

剪紙的意義和歷史

民間剪紙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它歷史悠久,風格獨特,深受國內外人士所喜愛。

剪紙的主要材料是紙。紙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壹,過去壹直公認造紙術是蔡倫於公元105年前後發明的。後來陜西省扶風縣出土了西漢時期的紙,專家們認為紙在我國出現的時間要提前到漢平帝之前,可能在宣帝時期(公元前73壹前49年)。不管結論最後怎麽定,在紙發明之前,不會有真正的剪紙。但用其它薄片材料用於剪刻鏤花,卻在有紙之前。讓我們查看壹下有關文物和史料記載:

戰國(公元前476壹前221年)

① 1950壹1952年在河南輝縣固圍村戰國遺址的發掘中,發現了用銀箔鏤空刻花的弧形裝飾物。

② 湖南長沙黃泥壙出土的晉代金片裝飾物。 這些用銀箔鏤空而成的裝飾物,雖然不能說就是剪紙,但在刻制技術和藝術風格上,可以說是已經形成了剪紙藝術的前身。

北朝(公元386壹534年)

用紙剪成美麗的圖案花紋,目前最早發現而且有據可查的是新疆吐魯番火焰山附近,先後出土了五幅團花剪紙。

有資料表明,作為中國民間藝術的剪紙,最早起源於漢唐時代,千百年來,它以其特有的魅力流行於民間,每有婚娶節慶,剪紙必定登堂入室大放異彩。遙想當年,在這貧瘠單調的黃土高原上,如果沒有這些花花綠綠的紙片片,人們靠什麽來打發那冗長乏味的日子。

鉸剪紙、貼窗花是安塞自古流傳下來的習俗。特別是過年期間,誰家不貼窗花,會被村裏人譏為“瞎眼窗”。在這種公眾輿論的壓力下,即便是孤身老漢,也要向村裏的巧媳婦討要幾張剪紙貼在窗上。至於那種不願求人的倔老頭,也會想出應付的怪招。

1979年安塞文化館陳山橋在譚家營沐浴村見到壹個老光棍,自己用紅紙剪了些三角,雜亂無章地貼在窗上。據老頭說貼這主要是為了避邪——要見紅。更絕的是他門上的壹幅對聯,紙還是紅紙,字則是用老碗蘸了鍋灰拓上去的,上聯下聯,對仗對偶,各為五個黑圈圈。老頭不識字,又不願向人張口,便只好如此應付了。後來陳山橋在西河口(此地曾為陜北的文化重鎮)見到了壹戶農家貼的對聯:上聯為“砍頭不要緊”;下聯是“鳩山設宴和我交朋友”。“大過年的怎麽貼這樣的對聯?”,老陳不解。那家的婆姨回說:“是孩子在書上抄的,誰知道上面寫了些甚”。

現在倒是不再會出現這樣的笑話了,不僅因為今天識文斷字的人多了,更因為今天妳即便不貼窗花不掛對聯,也不再會面臨公眾輿論的壓力了。沒有了壓力也就沒有了動力,在陳山橋看來,這才是真正令人犯怵的。

今日安塞,所謂的“剪紙之鄉”早已聲名遠揚,而剪紙之鄉的鄉民們自己倒不怎麽喜歡剪紙了。2001年春節期間,安塞姑娘樊曉梅(安塞剪紙的後起之秀,近年來出訪過日本、加拿大、臺灣等地,還曾在西安南門的城墻上為克林頓夫婦現場表演過剪紙)回鄉探親,在村裏各家的窗上墻上,已很少看見剪紙了。現今陜北的窯洞裏,有了各類明星照,各種廣告招貼畫,有了VCD,廣播、電視,有了臺球,有了麻將,有了比原先多得多的消遣方式,人們已經不必用那些花花綠綠的紙片片來調劑生活了。在今天的姑娘們看來,那是壹種落後的方式,既費神,又費力,她們已很難從中感受到樂趣,但如果有人給錢,則另當別論。當然,今天安塞的小夥找對象,還是希望女方心靈手巧,只是如今這“巧”,已毋須再用壹把剪刀來加以證明了。

在安塞文化局局長韓傑浩的陪同下,我們參觀了安塞文化館的剪紙展室,那的確是壹個花團綿簇般的世界。其門類之多元,內容之豐富,令人嘆為觀止。粗略計有窗花、門畫、炕幃花、掛簾花、窯頂花、桌裙花、枕花、鞋花、牌牌花、圍肚花等等。內容分幾種,壹是用於春節美化環境,象征吉祥如意,如飛禽、花草、牛羊豬狗、獅子老虎等;二是用於婚娶裝飾洞房的,多為石榴牡丹、成雙鳥禽等;三是用於制作刺繡、布玩具底樣的,多為雙石榴、雙桃、虎娃等圖案;四是用於迷信禮儀的,有財神爺、竈王爺,還有用作招魂的紙人等。當然,還有壹些現代農村生活題材的剪紙作品。

據韓傑浩介紹:安塞剪紙是陜北勞動婦女創造美的壹個典範。最初用來裝飾美化生活的“窯洞剪紙”,被壹代又壹代的勞動婦女傳承下來,形成古樸生動、 強烈自由的風格,反映出陜北勞動婦女淳樸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熱愛。安塞剪紙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花鳥魚蟲 瓜果蔬菜,家畜走獸,人物樹木,大自然中的壹切美無所不包。

安塞縣前任文化館館長陳山橋對當地的剪紙曾作過廣泛的調查與深入的研究,他在壹篇《安塞人與剪紙藝術》的文章中寫道:

“安塞的剪紙歷史很少有文字可供考證,但問壹問健在的老婆婆:妳們小時候剪花跟誰學來的?她們都會同樣回答:媽媽教的。安塞人現在還稱傳統花樣為“古時花”,從現在整理出來的剪紙作品來看,可以尋覓到安塞歷史文化的蹤跡。64歲的常振芳剪的《龍與鳳》,使人聯想起五千年前人類經歷的那個龍飛鳳舞的時代,想到鴻蒙初開,伏羲女媧剛剛創造出的那個混沌世界。龍鳳造型特別古樸,與濮陽西水坡仰韶墓內擺塑的龍有某種相似之處。67歲的白鳳蘭剪的《年耕圖》和《猴吃煙》中的樹,樹幹和樹枝組成了鹿頭紋樣的變形,專家們認為,它是我國古代作為“物候歷法”和生命象征的鹿圖騰崇拜在安塞的遺存。高如蘭剪的《抓髻娃娃》,在壹些專家看來,它是別處早已失傳了的商代民俗文化,把頭上兩個抓髻剪成了兩個雞,和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商代青玉女佩完全壹樣。《抓髻娃娃》壹手舉鳥(陽);壹手托兔(陰),陰陽結合孕育了生命,是生殖崇拜的形象遺存。安塞的古時花樣,可以說是地上的文物,它是研究我國北方民族文化與民俗的重要史料。從藝術風格上看,它淳樸、莊重、簡煉、概括,有壹種內在的力量,保留了漢代藝術深沈雄大的藝術特點。”

中國文化研究所的研究員方李莉,對此曾做過更加深入的調查與分析,她十分註重這種叫做“古時花”的歷史淵源與文化傳承。在壹篇叫做《黃土地的記憶》的文章中,她的筆觸追根尋源,直指遠古:

“……壹些表現古老傳說的剪紙,如白風仙剪的"二郎擔山追太陽"。民間傳說,過去,天上突然出來九個太陽,曬得人們不能在田間勞作,飛鳥曬死,樹木枯萎,二郎擔山追日,壓去了八個太陽,救了人類,救了萬物。這和中原‘後羿射日’有同工異曲之源,還有,白鳳蘭剪的‘王祥臥冰’是二十四孝故事內容之壹。表現王祥為孝敬老母,臥冰取魚的故事。

“已經去世的曹佃祥老人所剪的‘鷹踏兔’也是如此,鷹是鳥中的英雄,鳥在這壹帶有很深的寓意。在安塞曾發現不少新石器時期屬於廟底溝型的彩陶,廟底溝型彩陶的壹大特點就是鳥紋很多,就像半坡型的彩陶是以魚紋為主壹樣。由於鳥紋的廣泛應用,其上面的鳥應該是當時壹個原始部落的圖騰,而在原始神話中稱太陽為‘三足烏’,因而崇拜鳥的原始部落實際上是崇拜太陽,因此鳥是太陽的象征,在當地民間也稱太陽為‘鴉’。所以鳥在民間是象征陽性的,鷹是鳥中的英雄,自然是陽性的了。而兔是代表月亮,月是陰性,兔自然也代表陰性了。‘鷹踏兔’是喜花,是結婚時所剪的花,其寓意的是男女情愛,反映的是生殖崇拜的主題。

“剪紙能手白鳳蘭的父親雖不識字,卻能繪聲繪色地講出好多上古時期的故事,《女媧造人》、《二郎擔壓山》、《毛野人》等等。每到陰雨天或冬月天,她家晚上總是坐滿了莊稼漢,津津有味地聽著‘朝古’,白鳳蘭總是坐在父親懷裏,聽得很認真。母親剪得壹手好花,受到全村人的敬慕,同時也影響了白鳳蘭。她經常學母親的樣,剪個石榴著牡丹,剪個魚兒戲蓮花。她家貧窮,買不起紙,她便撿好多梨樹葉放在家中,以樹葉代替紙來剪。在母親的指點下,學會了好多傳統花樣的剪法。在父親的 ‘朝古’影響下,她剪了不少以上古傳說和民間故事為題材的剪紙,除前面所提到的‘二郎擔山追太陽’、‘王祥臥冰’之外,還有‘毛野人’、‘鞭打蘆花’、‘牛郎織女’等。她剪的花古樸醇厚,粗獷有力,她剪的‘牛耕圖’、‘猴吃仙桃’、‘牛’等都與陜北出土的漢代畫像石刻藝術很接近,特別是‘牛耕圖’、‘猴吃仙桃’中樹的造型,被認為是龍山文化時期的圖騰紋樣,為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和陜北文化的傳承提供了依據。 其實這些樹的形象,和戰國時期的"宴樂漁獵攻占紋"銅壺上的桑樹的表現手法也很相似。說明這些紋飾都是具有壹定傳承性的。

“這裏的民間文化和民間藝術風格的傳承,以原始、上古時期和秦漢時期的特征最為濃厚,究其原因,這壹帶曾是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的中心地之壹。其次是宋代。元明清以後,這裏的文化處於相對封閉和獨立發展的狀態,受中原文化及其它外來文化影響較小,深厚的文化傳統和民間習俗,從古到今,源遠流長。原始文化中的生殖崇拜、祖先崇拜、圖騰崇拜,都可以從這裏的民間文化和民間藝術中尋到蹤跡。” 希望采納···

  • 上一篇:為端午節寫壹篇500字的作文?
  • 下一篇:南京新中藥研究所學院培訓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