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茶具是指泡飲茶葉的專門器具,包括茶碗,茶杯,茶托,茶盤等等,古人講究茶飲之道的另壹個重要表現,是非常註重茶具的本身的藝術,壹套精致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絕的名茶,可謂相得益彰。
蓋碗茶具是壹種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稱“三才碗”,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品蓋碗茶,韻味無窮。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壹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選購蓋碗時,要先問清楚蓋碗的容量,壹般泡紅茶的克數是5克,綠茶是3.5至4克,白茶是3至5克,巖茶、鐵觀音、鳳凰單樅等烏龍茶是8克。壹般使用130CC-145CC的蓋碗最適合,如果是喝茶偏濃的茶客,比如潮汕人,他們泡的茶多為12克左右,所以130cc的蓋碗更能夠靈活沖泡茶葉。
茶海,又稱茶盅或公道杯。形狀似無柄的敞口茶壺,為避免濃淡不均,先把茶湯全部倒至茶海中,然後再分至杯中。同時可沈澱茶渣、茶末。亦可於茶海上覆壹濾網,以濾去茶渣、茶末。茶海起均勻茶湯的作用,多用於烏龍茶(鐵觀音)的沖泡。其大致功用為:盛放泡好之茶湯,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湯濃度相若,沈澱茶渣。
公道杯的種類:按材質可以分為玻璃公道杯、白瓷公道杯、紫砂公道杯。玻璃公道杯和白瓷公公道杯使用最為常見,其中玻璃公道杯最受歡迎。
聞香杯,聞香之用,比品茗杯細長,是烏龍茶(鐵觀音)特有的茶具,多用於沖泡臺灣高香的烏龍時使用。與飲杯配套,質地相同,加壹茶托則為壹套聞香組杯。好處:壹是保溫效果好,可以讓茶的熱量多留存壹段時間,飲者也能夠握住杯頸暖壹會兒手;二是茶香的味散發慢,可以讓飲者盡情地去玩賞品味。
傳統的茶道講究的就是壹嗅二聞三品味:
"嗅"指的是嗅幹茶葉的香味,這是品茶的第壹道,也就是將茶葉倒進茶杓(又叫般若甌)中(當然,之前茶藝員需要進行沐手、焚香等等禮儀程序),清茶客觀其形狀、顏色,嗅其幹茶香味。
"聞"指泡茶時,在暖壺(開水沖淋壺身)之後,很快將第壹道茶倒入茶杯中做洗滌之用,這些個茶水是要淋回壺身的,叫做“玉液回壺”。然後再出來的就是第二道茶了,這道茶斟到聞香杯中,用小杯蓋口,茶客用食指中指夾緊聞香杯,拇指緊壓杯底翻轉過來,輕旋聞香杯,徐徐提起,雙手輕搓,送至鼻門作深呼吸,吸聞茶香,叫做“倒轉乾坤”。
品茶:燙茶入口,是用力吸的,壹小口茶液混著冷空氣入口,不沾牙唇,讓舌頭上的味蕾在第壹時間感觸到甘醇,貌似這就是品味的真諦。
茶杯最好選擇白瓷薄壁的,不影響茶色和茶味,清洗也方便。茶杯的選購有四字訣:小,淺,薄,白。江西景德鎮和潮州楓溪出品的白瓷小杯,是很好的選擇,俗稱為“白果杯”。
除了白瓷茶杯,最常見的還有青瓷茶杯。主要產於浙江、四川等地,尤以浙江西南的龍泉縣內的龍泉青瓷最為有名。龍泉青瓷以造形古樸挺健、釉色翠青如玉著稱於世。
茶壺的選購,好壞標準有四字訣,曰:“小,淺,齊,老。”不管款式,色澤如何,最重要的是“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因為大就不“工夫”了。
最好選擇紫砂茶壺或者朱泥的,選出水量為三杯或四杯的(幹茶1/3壺,完全泡開時的出水),多了少了都難控制,茶壺的選擇比較講究。
茶盤選購四字訣:寬,平,淺,白。就是盤面要寬,以便就客人人數多寡,可以放多幾個杯;盤底要平,才不會使茶杯不穩,易於搖晃;邊要淺,色要白,這都是為了襯托茶杯,茶壺,使之美觀。
竹、木皆可,最好不用塑料的,有異味。它提供的方便在泡第壹、二道茶不可或缺,因為那時的時間控制是論秒計的,壹點不順手就泡壞了。
茶匙、茶荷是幹茶入壺前的量具,跟其他雜七雜八的用具壹套買的,擱在壹筆筒似的東西裏,整套叫“茶道”。竹木石骨都無所謂,紫檀的不錯。茶量的合適直接影響茶湯的濃淡和氣,味,必須準確,泡多了就會知道壹粒幹茶的多少都有影響。
泡茶最講究的是泡茶水溫,只要溫度到了,電或酒精燒的都可以,本身發熱時不生異味就行。絕大多數功夫茶要求沸水,萬萬不能用飲水機或電熱水壺代替,因為它們設置的恒溫是90~95度,而且太多水不斷地沸騰水質會受影響
好茶葉需要好的茶葉罐來儲存,尤其是嬌嫩的綠茶,對保鮮的要求更高,用不好的茶葉罐,營養和味道都會流失,也容易變質。
木質茶葉罐,密封性能較好,價格適中;紙罐外套密封袋最方便實惠,紙罐遮光,密封袋封氣味和潮濕,不過要盡快飲完,不適宜長時間的保存。不銹鋼茶葉罐,密封性能較好,價格中檔,防潮、防光性能較好;錫質茶葉罐:密封性能佳,防光、防潮、防異味性能好,適合用來貯藏比較名貴的茶葉。但價格偏高。竹質茶葉罐:密封性能壹般,價格適中,適合存放中低檔的茶葉。陶瓷茶葉罐:密封性能壹般,防光、防潮性能好,缺點是不耐用。鐵質茶葉罐:密封性能壹般,防光性能較好,但防潮性能較差,時間長了,還有可能生銹,不適宜存放名貴茶葉。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