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的參觀信息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的參觀信息

每周二、四上午8:30-11:30和下午 13:30-16:30

每周六下午13:30-16:30

(註:閉館前30分鐘停止入館;節假日、寒暑假閉館)

20人以上團體參觀需提前1周電話預約 中國許多民族都有佩帶銀飾的習慣,在傳統觀念中銀飾可以辟邪,有吉祥幸福的寓意;在現代觀念中,銀飾是富有和美麗的顯示。各民族崇尚銀飾的習俗,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容。北方民族與南方民族,由於地理環境、文化背景和生活習俗不同,顯示出迥然不同的裝飾風格,甚至在同壹民族中不同支系間,銀飾也有很大的差別。例如,苗族中的雷山短裙苗,其銀飾從造型到裝飾紋樣都體現出原始粗獷的文化特征,而文化更為發達的施洞清江苗銀飾卻精致細密。所以,這些差異極大的豐富了銀飾的種類。

銀飾可分為頭飾、耳飾、項飾、胸飾、鐲、戒以及鑲飾衣物的銀泡、銀花、銀片、銀鈴等等。銀飾的制作工藝十分復雜,有鑲嵌法,鑲珠嵌玉;有鏨花法,雕龍刻鳳;有花絲法,盤絲編花;還有各種焊接、鍛造、鏤空、繞絲、點珠等金工技法,嫻熟的技巧也從另壹方面成就了豐富多彩的銀飾。 中國民族服飾南北方有著明顯的差異,長衣盛飾是中國北方各民族服飾的重要特色,屬於平原文化的北方各民族的服裝款式在豐富中趨於統壹,多為大襟或斜襟式寬大厚實長袍,服裝材料以皮毛、氈、氆氌和錦緞為主,裝飾物則以華貴的金銀、珠玉、珊瑚、松石為主。滿、蒙、藏、鄂倫春、鄂溫克、維吾爾、塔吉克、哈薩克、柯爾克孜、裕固等民族均是如此。

屬於山地文化的南方各民族的服飾多為上衣下裳式,服裝材料以棉麻為主,其服裝的款式變化之多和裝飾形式之豐富可謂瑰麗多姿,這是山地文化的特征所決定的。南方民族中,服飾最華麗的是施洞苗族的銀裝繡衣;最古樸的是黎族、佤族的貫頭衣;最奇的是瑤族的狗尾衫;最秀麗的是傣族的短衣筒裙;而佩戴裝飾物最豐富的是哈尼族僾尼少女,鮮花、草珠、海貝、羽毛、甲殼蟲,自然界壹切美麗的東西都可以成為她們的飾物。

中國民族服裝的形制可分為長袍、長衫、連衣裙、大襟衣裙、大襟衣褲、對襟衣裙、對襟衣褲、斜襟衣裙、貫頭衣等基本款式,在這些形制中包含著服裝的原始形態及其發展進程,因此中國民族服裝被譽為“壹部活的服裝發展史”。 中國各民族都有紡織的傳統,北方民族善於紡織毛織品,南方民族擅長紡織棉、麻布或織錦。早在漢代,中國織錦工藝就已很發達,此後不斷發展,傑作倍出。南方民族的織錦吸收了歷代織錦的精華,並融入了本民族的生活習俗與文化特征,使織錦成為我國南方民族中最具特色的民間織造藝術。

刺繡是伴隨著織物的誕生而逐漸興起的,其用絲、棉線在布帛、綢緞上借用針的運行形成花紋圖案。刺繡在民間服飾中運用極廣,南北方民族都用繡來裝飾衣物。刺繡的種類很多,有辮繡、鎖繡、絞繡、堆繡、馬尾繡、縐繡、數紗繡、十字繡、打籽繡、蹙金繡、錫繡、鏤空繡、剪貼繡等等。

唐代時,蠟染的繪制工藝便已發展到鼎盛階段。當中原蠟染漸被緙絲、織錦、刺繡等工藝取代時,在西南、中南的苗、瑤、布依、仡佬等民族中,蠟染卻依然世代相傳,並以其樸素清新的風格展現出永恒的魅力。

織、繡、染不僅形式多樣、工藝精湛,更有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沒有文字的民族運用織、染、繡的繪畫功能,用花紋圖案來描繪原始圖騰、記述歷史神話、再現風情民俗、寄寓精神向往,使其價值遠遠超出了實用與裝飾的作用。 老照片廳展出的是壹批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民族考察圖片,由著名的民族學家、攝影家莊學本先生所拍攝。莊先生拍攝的這些照片內容十分豐富,反映了當時彜族、羌族以及藏族的社會歷史、政治經濟、宗教文化和生活習俗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具有很高的民族學價值和歷史意義。

從照片的內容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敏銳的民族學眼光,同時也具有高超的攝影技術和審美意識,作者優秀的綜合素質使得這批照片不僅具有學術性也具有藝術性。照片內容有戰爭場面、有宗教儀式、有日常生活、還有很多反映服飾演變的圖片,非常清晰的展現了上個世紀初,四川與西藏接壤的西康地區各民族的社會面貌。有些內容在社會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已經完全消失了,由此這批老照片顯得更加的珍貴、更具有史料的價值。 在中國南方民族中,苗族服飾是最為豐富多彩的。苗族有壹百余個支系,就有百余種服飾,從精細華美的施洞苗服飾到原始粗獷的南丹苗服飾,風格款式各異。貴州是苗族服飾最為精美之地,刺繡、蠟染、紡織、銀飾都極為出色,充分體現出富有特色的苗族服飾藝術。

苗族是壹個民族意識和藝術才華都很強的民族,他們不僅將文化傳統傾註於口頭文學,更將它傾註於服飾圖案之中,其不僅有記述人類起源神話的“蝴蝶媽媽”和苗族祖先英雄故事的“姜央射日月”等圖案,更有追述苗族先民悲壯遷徙史的“黃河”、“長江”、“平原”、“城池”、“洞庭湖”、“駿馬飛渡”等主題圖案。世界上沒有哪個民族象苗族這樣將服飾圖案作為史書,深切地表達歷史並作為苗族群體的標誌世代相傳。 漢族是中華民族的主體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創造了自己光輝燦爛的服飾文化。

漢族服飾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的產生和發展與各個時代的政治、經濟、軍事以及精神信仰,社會習俗、審美趣味緊密相關。漢族服飾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豐富多彩的形態樣式,體現了幾千年來漢族人民為適應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所表現出的聰明技巧和理想創造,也顯示了其與各少數民族長期的、多方面的文化交流。漢族服飾的材質、色彩、造型、紋飾獨具特色,其針針線線、點點滴滴無不折射著漢族含蓄委婉、典雅端莊、簡約篤實的普遍價值取向和審美特征。

漢族服飾廳展出的是漢族近現代不同地域、不同類型的服飾。漢族服飾既有統壹性,又有因不同風土人情、不同時代背景而形成的差異性;其文采斑斕,形態多樣,遠不是這個小小的展廳所能容納的,但博物館借助文字、表格、圖片等形式,盡可能的全面地介紹漢族服飾的壹般面貌。

(資料來源於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成立於2000年, 是中國第壹家服飾類專業博物館,也是集收藏 、展示、科研、教學為壹體的文化研究機構。民族服飾博物館曾榮獲“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 精品——最佳制作獎”,是目前國內最好的服裝專業博物館之壹,收藏有中國各民族的服裝 、飾品、織物等壹萬余件,還藏有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極為珍貴的彜、藏、羌族人的生活圖片 近千幅。民族服飾博物館現有展廳面積2000平方米,設有少數民族服飾廳、苗族服飾廳、漢族服飾廳、金工首飾廳、織錦刺繡蠟染廳、奧運服飾廳、圖片廳等七個展廳和壹個供廣大青少年及公眾學習、了解民族服飾傳統技藝、進行互動交流的中國民族傳統服飾工藝傳習館。 ) 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世矚目,它高揚了奧林匹克的理想,更通過獨特的藝術設計展現了中國人民的精神文化風貌。北京服裝學院憑借著自己的專業特長和設計實力為這屆體育盛會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2005年12月北京奧組委正式啟動奧運會制服設計項目面向國內外招標,學校師生積極參與並組成設計小組,提交了設計方案。經過半年多的艱苦工作,以北京服裝學院奧運服裝設計團隊為主提交的2008奧運會、殘奧會工作人員、技術官員和誌願者服裝設計方案從國內外200多個方案中脫穎而出,通過了評審。在此之後,學校提交的奧運會、殘奧會火炬接力服裝、中國運動員領獎服裝和頒獎禮儀服裝設計方案也先後通過了北京奧組委、國家體育總局、國際奧委會的評審。學校還完成了這些設計方案以及多項其他奧運服裝的制版、樣衣制作、模特展示等工作。

奧運服飾廳展示的為2008奧運會設計、制作的各系列服裝及相關資料。它們構成此次盛會壹道美麗的風景線,也是學校“民族服飾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教學宗旨的充分體現。

  • 上一篇:分析中國傳統建築的特點?
  • 下一篇:歷史人物包拯的故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