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政治大學是北京的壹所普通高等院校,位於北京望京地區,毗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和中央美術學院。1986於9月正式成立。建院之初,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誌親筆題寫了醫院的名稱。黨和國家領導人、北京市委市政府領導多次來我院視察、調研、現場工作、指導工作。北京市委辦公廳專門發文建議成立北京青年政治學院指導委員會。原北京市委副書記金堅、王家忠、李誌堅先後擔任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壹、二、三屆指導委員會主任。
學院註重基本建設、重點建設和全面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辦學條件日益改善,教育教學科研水平不斷提高。1992學院首次被北京市授予“文明校園”稱號。學院還被授予“首都文明單位”、“首都綠化美化園林單位”、“軍事訓練先進學校”等稱號。目前已經形成了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對外合作辦學等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教學體系。擁有壹支綜合素質高、人員結構合理、教學科研能力強的專兼職教師隊伍。
學院目前有全日制學生4000余人(截至2008年2月底),成人高等教育學生和留學生近4000人。教職工322人,其中專任教師217人。專任教師中,正高級職稱12人,副高級職稱41人。
學院現設有望京校區和東校區兩個校區,下設八個系、壹個系、壹個分院和兩個研究院,分別是青少年教育與管理系、社會工作系、管理系、秘書事務部、法律系、藝術與設計系、英語系、計算機系、社會科學系、特爾弗商務分院(中加合辦)、北京青少年研究院和北京東方道德學院。高職院校青少年工作與管理、社會工作、文秘專業被評為北京市市級示範專業,青少年工作實訓基地、秘書綜合職業能力實訓基地被評為北京市市級示範實訓基地,大學英語、英語速記等課程被評為北京市市級精品課程,我院教師編寫的《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訓指導》、《習題集》等教材被評為北京市市級優秀教材。學院的辦學規模和效益呈現出蓬勃向上的勢頭。
學院逐年加大科研工作力度,以科研促教學,取得了顯著成效。1992年7月、11994年10月,與北京團市委、北京社科院聯合成立北京青少年研究院、北京東方道德研究院,成立了獨具特色的北京青少年教育與發展研究中心。“八五”以來,學院在科研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學院申報批準的國家級、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項目98項,其中國家級項目5項,北京市規劃項目19項,北京市教育科學項目4項,北京市教委項目65項。出版書籍近60部,發表學術論文約550篇。其中,《大學、小學中華優秀傳統道德教育實驗研究》、《中華美德教育與社區道德互動研究》、《鄧小平利益觀研究》、《二十世紀易學史研究》等國家級研究課題得到了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和好評。我院的科研成果,特別是在青少年研究、中國傳統節日文化、青年誌願者、大學德育、東方倫理等領域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關註。
學院自成立以來,十分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先後與加拿大、德國、英國、韓國、新加坡、新西蘭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教學機構和學術機構進行了合作與交流。
學院非常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同時積極參加亞運會、世界大運會、奧運誌願者活動等國家和北京市組織的重大政治活動和慶典活動。
學院成立後,在北京團市委的領導下,學院繼續承擔北京團校的職能,開展各類團幹部培訓。2003年,學院與團市委共建“首都大學生新世紀精英學校”,主要承擔* * *團組織服務青少年成長的教育職能。學院還與北京團委聯合成立了北京誌願者學校。北京團校自成立以來,共舉辦了900多期團幹培訓班,培訓了7萬多名團幹,為推動北京市共青團事業的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近年來,學院不斷加大教學基礎設施投入,教育經費投入持續增加。目前有48個實驗實訓室,很好地滿足了教學需要。根據教學和實驗實訓的需要,各專業都建立了相對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各專業教學設施基本齊全,平均每百名學生擁有教學電腦45臺,每百名學生擁有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室160個座位。多媒體教學已經普及。
學院圖書館占地面積21.40平方米,藏書45.7萬冊,其中電子圖書654.38+0.9萬余冊。圖書館安裝了寬帶網絡,實現了圖書采訪、編目、流通、檢索和辦公的現代化管理,加入了北京大學網絡圖書館系統,開通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網和全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使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