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中華民族也經歷了“以我為中心”的階段。漢族人把軒轅黃帝當祖宗崇拜,後來發生了大洪水。他的孫子鯀從天帝那裏偷了“休耕土”為民治水,事業未完就被天帝殺死。鯀的兒子禹繼續完成了他父親的事業,也就是著名的“大禹治水”故事中所說的。然而,中國神話中的大禹不僅是壹位為民治水的英雄,還是壹位周遊世界的探險家。治水工程完成後,大禹派太張神帶著他的腳步勘察大地。太張從東極走到西極,測得23.35萬裏,75步。大禹還派天神豎亥從北極到南極,用壹根長約6英寸的竹片“suan”測量地球。結果和東西方的距離完全壹樣。由此可見,人居住的地球應該是方形的,而他們處於壹個被四海包圍的方形地球的中間,所以邏輯上稱自己為“中心之國”,也就是中國。
後來大禹親自去地平線探險,順便開展外交活動。他去過東方的“扶桑”,那裏太陽升起;我去過原野、金九、青強,和九尾狐壹起爬山去過鳥谷鄉、黑池鄉、青丘鄉。他南下焦頭爛額,越過極熱的九陽山,到達羽國、裸民國、亡靈國。向西,去過三清鳥太後居住的“三險山國”,見過只喝露水不吃五谷雜糧的人。我也去過滿是黃金的“金山”,見過“怪腦人”和“壹臂三面人”。去過北方的“靈正國”和“殘榮國”,翻過積石山去過玉江,玉江也是海神和風神。與玉江告別後,大禹打算回家,但他在暴風雪中迷路了。他反而越走越北,最後到了壹個叫“終北國”的地方。這部《最後的北極之旅》可能是中國第壹部也是唯壹壹部關於北極探險的文字記錄。雖然這個記錄來自於神話故事,雖然大禹的足跡當時可能還沒有到達北冰洋的岸邊,但這畢竟是炎黃子孫五千年文明史中與北極有關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壹筆。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文明人類將目光投向北極,最早是從古希臘開始的。因為據說北極圈是古希臘人最先確定的。他們發現天上的星星可以分為兩組,壹組在世界的北方,壹年四季都可以看到。另壹組靠近天頂和南方,它們只隨季節周期性出現。兩組恒星的分界線是大熊星座畫的圓,而這個圓恰好是北緯66° 33 '的緯度圈,也就是北極圈。
事實上,畢達哥拉斯(公元前582-500年)和他的學派極其鄙視地球是正方形或長方形的說法,他們的哲學思想使他們堅信,地球只有是球形才是完美的,才能滿足“宇宙和諧”和“數”的需要。柏拉圖的學生亞裏士多德(公元前384 ~ 322年)奠定了“地球”概念的基礎。他甚至考慮到,為了平衡北半球的大片土地,南半球應該有壹塊大陸。而且,為了避免地球“頭重腳輕”、大頭(北極)朝下的尷尬局面,北極周圍的區域應該是比較輕的海洋。於是,2000多年前,壹位名叫比澤阿斯的希臘人勇敢地揚帆起航,開始了文明人類對北極的第壹次沖擊。他花了大約六年的時間完成了這次航行,他到達了盡可能往北的冰島或挪威中部,可能進入了北極圈。公元前325年,貝齊阿斯回到馬賽(今馬賽)。比澤斯之後1200年,公元870年,壹位名叫奧塔的古代斯堪的納維亞貴族第壹次繞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最北端的海角,繞過科拉半島,進入白海。與太田差不多同時,壹個叫洛基的挪威人被派往西北尋找新大陸,發現了冰島。
格陵蘭島的發現者是壹個名叫紅臉埃裏克的挪威海盜。在冰島連續發生兩起謀殺案後,他被驅逐出境,當時冰島屬於挪威管轄。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他只好把家人和所有東西都裝進壹艘沒有篷蓋的小船裏,抱著壹絲希望,硬著頭皮向西劃去。經過相當艱難的航行,他終於看到了壹塊陸地。當時氣候正處於全球小暖期(歐洲人稱之為“中世紀暖期”)的最佳階段,這可能會使格陵蘭這樣的高緯度地區成為適宜生命生存的環境。紅臉埃裏克在那裏住了三年,覺得是塊好地,於是決定回冰島招募移民。為了讓這個地方聽起來更吸引人,他給了壹個好聽的名字,叫格陵蘭,綠色的土地。當然,那時候格陵蘭島南部沿海地區的夏天大概真的是壹片綠色。果然,壹批批移民帶著他們的財產和牲畜飄洋過海來到這裏。此後,格陵蘭島蓬勃發展。高峰期有280多個千人居住區,17座教堂。不僅與歐洲建立了貿易關系,教皇甚至派人去征收教區稅。然而,500年後,公元1500年左右,隨著世界氣候再次波動(進入小冰期),那裏的天氣變得寒冷,於是這個曾經繁華的世外桃源逐漸進入沈寂狀態。人類在北極活動的這壹時期可以稱為自發的區域發現時期。北冰洋東北和西北航線的發現
凱爾·波洛的中國之行讓西方人相信,中國是遍地黃金、珠寶如山、美女如雲的人間天堂。於是,西方人開始尋找通往中國的最短路線——海上絲綢之路。當時歐洲人認為,只要從挪威海向北航行,然後沿著海岸向東或向西航行,就壹定能到達東方的中國。因此,中世紀北極探險的歷史與北冰洋東北和西北航線的發現密不可分。
1500年,葡萄牙兄弟考特瑞爾沿著歐洲西海岸向北航行到紐芬蘭。第二年,他們繼續北上,希望找到通往中國的道路,但卻壹去不復返了,他們成為了第壹批為“西北路線”而獻身的探險者。
從1594,荷蘭人巴倫支開始了他的三次北極之旅。1596年,他不僅發現了斯匹次卑爾根島,還到達了北緯79° 49’’的地方,創下了人類北移的新紀錄,成為第壹個在北極過冬的歐洲人。1597年6月20日,年僅37歲的巴倫支死於壹個漂浮的冰塊上,死於饑餓、寒冷和疲勞。
1610年,壹個受雇於商業勘探公司的英國人哈德遜,帶著他的“發現”號船向西北航道發起了進攻,他們後來到達了以哈德遜命名的海灣。不幸的是,22名探險者中,9人被凍死,5人被愛斯基摩人殺死,1人病死,只有7人活著回到英格蘭。
1616年春天,八分指揮小發現再次北上。這是該船第15次進入西北未知水域,發現了開闊的巴芬灣。
1725 65438+10月,彼得大帝任命丹麥人白令為俄國探險隊隊長,完成“確定亞洲和美洲是否相連”的艱巨任務。白令和他的25名隊員離開彼得堡,自西向東穿越俄羅斯,行程8000多公裏,抵達太平洋海岸。然後,他們從那裏登上壹艘船,向西北方向航行。在隨後的17年裏,白令完成了兩次極其艱難的探險。在他的第壹次航行中,他繪制了堪察加半島的地圖,並成功地通過了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之間的航道,即白令海峽。在1739開始的第二次航行中,他到達了北美西海岸,發現了阿留申群島和阿拉斯加。正是因為他的發現,俄羅斯對阿拉斯加的領土要求得到了承認。然而,超過100人死於這兩次遠征,包括白令本人。
1819英國人帕裏船長堅持在冬天沖進冰凍的北極海域,差點打通西北航道。雖然他們失敗了,但是他們發現了壹個極其重要的事實,那就是北極冰蓋在不停地移動。他們在浮冰上走了61天,吃苦耐勞,走了1600公裏,實際上他們只前進了270公裏。這是因為冰蓋的移動方向與它們的方向相反。當它們向北旅行時,冰原會帶它們去南方。結果他們只到了北緯82o45 '的地方。
1831 6月1日,英國著名探險家約翰·羅斯和詹姆斯·羅斯發現了北磁極。
5月1845,19日,大英帝國海軍部派遣經驗豐富的北極探險家約翰·富蘭克林爵士開始第三次北極航行。全隊129人在三年多的艱苦跋涉中死於饑寒交迫和疾病。這場毫無生機的探險是北極探險史上最大的悲劇,但富蘭克林爵士的英雄行為和奉獻精神卻讓後人大為景仰。
1878年,芬蘭瑞典海軍上尉路易·潘·朗德爾率領壹支30人的國際探險隊,由俄羅斯、丹麥和意大利海軍人員組成。織女星等4艘勘探船首先開通了東北航線。
1905年,後來征服南極的挪威探險家羅爾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成功開辟了西北航線。他們的成功為尋找北極東方之路的努力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然而,這些用非常沈重的代價換來的成功,並沒有給人類帶來多少歡樂。因為穿越北冰洋的航行是如此艱難,它沒有商業價值。這場持續了約400年的探險活動,開辟了東北航線和西北航線,我們可以稱之為北極航線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