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出生於上海,1953。畫家。從小受家庭影響學習繪畫。他還擅長中國畫、漫畫、壁畫、插圖和書籍裝幀。1971年擔任安徽人民出版社的美術編輯。1980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研究生班。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他曾應邀在美國、法國、南斯拉夫、日本、印度和香港講學、參加展覽和舉辦展覽。
姓名:華
別名:田喬,果然,沙月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53
職業:畫家、教授
畢業院校:中央美術學院
代表作:《誇父地圖》、《西門豹除巫》、《華寫意畫選》、《太平盛世》。
角色概述
基本信息
華,其他:田喬,果然,沙悅。1953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鎮海。自幼受家庭影響,跟隨父親著名畫家華三川學習繪畫。1971年擔任安徽人民出版社的美術編輯。1978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研究生班,師從蔣、李可染、葉,畢業後留校任教。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
華擅長中國畫、漫畫、壁畫、插畫、書籍裝幀等。作品多次參加中國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主辦的重要藝術展覽,並多次獲獎。他曾應邀在美國、法國、南斯拉夫、日本、印度和香港講學、參加展覽和舉辦展覽。
藝術特色
華主要致力於水墨人物畫的創作,取材廣泛,構思新穎,筆墨意趣細膩,畫風冷靜明快,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取法傳統,學古為今用,致力創新,試圖以現代造型審美理念批判繼承和發揚中國書畫傳統。他多次體驗藏區生活,創作了壹系列以藏族生活為題材的中國畫。Echo就是其中之壹。這幅畫著眼於人與自然之間的深層思考,試圖表現中國西部惡劣自然條件下人類生存的問題。在藝術表現上,他強化了國畫的神韻,淡化了西畫的造型因素,如光、影、色、質,巧妙地將國畫的留白與西畫的透視結合起來,使畫面既有現代形式的美,又有傳統的通透空靈。
藝術評價
能力與修養
華具有紮實的造型功底和筆墨功底,是中國人物畫教學和創作的基礎。從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他曾經探索現代性,引入符號、空間分割和抽象,嘗試鮮艷的色彩和線條的組合,90年代中期回歸傳統和現實主義,從而對中國畫的特點和本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立足傳統,但又開放,認真探索而不是盲目西化,這是藝術成熟的表現。
作為壹個人物畫畫家,華有著全面的能力。擅長寫實人物、古裝人物、工筆畫、寫意、文人畫傳統、專家畫傳統,都有很高的水準。他作品中的藏族、彜族、維吾爾族、蒙古族、傣族等少數民族形象都獨具風格,繪畫手法豐富。他塑造的礦工形象表現出極強的素描功底,能刻畫人物的性格、喜怒哀樂,發揚了中央美院寫實人物畫的傳統。他的《仙人圖》、《十八真象》、《九歌》等大型古裝人物群像,場面恢弘,意象眾多,能很好地把握人與景、虛與實、動與靜的關系,顯示了他在壁畫傳統和民間傳統上的努力,以及他將傳統工筆與寫實相結合的能力。而他的意旨人物作品,如《高石卷》,則表現出高超的文人畫功力和相當不錯的筆墨修養,簡潔空靈,註重造型和表情描寫,筆墨亦有趣味。像華這樣的中國畫人才,在中國是不多見的。
華的個人畫風有南有北,有剛健的壹面,也有細膩的壹面。有些作品在繪畫上略顯瑣碎,但這是追求個人特色過程中的必然,要精要富不是簡單空洞的探索方針。(郎邵軍)
虞姬風格
華是用意境將筆墨趣味與寫實造型融為壹體的代表人物。在傳統文化的背景下,不斷探索現實生活中的感受,在更高審美趣味的基礎上,進壹步拓展自己的水墨語言文化。(中國畫廊聯盟研究報告)
華是中國當代壹級畫家,也是中國傑出的青年畫家。他的繪畫技巧和流暢的潑墨著色法令人印象深刻。良好的筆法和紮實的繪畫功底,使他能夠將神奇的藝術構思轉化為優美而富有詩意的山水,更加賞心悅目。我相信,華先生將繼續為繪畫藝術做出傑出的貢獻。(楊力舟)
華是我國壹級著名畫家,在國際畫壇享有盛譽。作品多次入選國家和國際高水平展覽。華的勤奮和藝術才華使他的作品新穎獨特,栩栩如生。(劉大偉)
華有著良好的創作基礎和深厚的功底。他的繪畫造型能力很強,可以說是同代畫家中的佼佼者。造型能力在於華,壹是寫實的素描功底,二是筆墨功夫。他試圖將二者融合,並取得了成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個性風格。花有很強的意境能力。他的現代人物畫和古代人物畫壹般都是多面的,以山水或花鳥為背景和襯托。他擅長處理復雜的空間關系,並努力在這方面創造自己的風格。華的畫風清新淡雅,同時又追求雅俗共賞,不像現在的畫壇那樣浮躁。(邵大釗)
作為壹名優秀的人物畫家,華有著令人羨慕的綜合素養:紮實的造型能力,訓練有素的筆墨技巧,常人無法比擬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千變萬化的對大小場景不同解構的把握和駕馭能力,深厚的書法功底,廣博的古今文化知識。正是憑借著這些不壹般的基本功,華馳騁在中國畫壇,以各種風格展示了他的非凡才華。(賈德江)
論畫家
和平藝術
自從蘇東坡說“畫如孩童,故能見鄰”之後,中國繪畫的意象就成了壹個爭議的案例。
誠然,中國畫藝術有壹套相當成熟有效的造型技法和創作理論。與藝術家主動參與自然和生活的意識無縫結合。
我們知道,中國古典藝術的壹個重要特征就是“知”“情”“意”的統壹。曹丕主張以齊為文;王國維提出境界說,都是用壹種朦朧的整體感來進行藝術審美。所以藝術家在創作時要從整個人出發,重視情感的表達。中國畫的意象創造也體現了這壹特征。
思維的形象
石濤說:畫家的“心含氣度,不在山林之中,而在山林之外,他的精神是被控制的”。正是這種“胸懷包容”,才使得“山川遇神而跡”,才使得客觀自然化為畫家的形象。這裏的意象不再是對自然的模仿,也不是所謂的模型,更不是主觀臆造,而是畫家所認知的世界。
莊子在夢裏變成了蝴蝶,她百思不得其解。她夢想變成壹只蝴蝶嗎?還是壹直都是蝴蝶?這種感覺叫物化。
從現在來看,這種荒謬的感覺有著強烈的潛意識。這種夢幻的精神狀態類似於藝術創作的精神生活,可以融化物質世界與主觀意識的界限,改變時空的結構。在默默無聞中,現實與想象交織、滲透、密不可分。但是,創作的精神狀態和幻想有著根本的區別——這種“物化”的超現實感不是潛意識的,而是需要藝術家積極的思維活動和專註。
創作之初,他們“終日坐在荒山怪石,林中深處,看急流驚濤。風雨雖驟至,水怪悲而不聞,遇死巖,可用勺梳林,皆可深情地尋其隱居。”
他們全心全意地沈浸在大自然中,進入“物是人非”的境界,投身於深情和奇思妙想,尋求“其隱意在何處”,這種意境的欣賞,是生命力和創造力的火花。在它的觀察下,壹切都變得簡潔明快,繁文縟節被畫家的情感融化。所謂“千裏之趣”,“四季之外的輝煌”,“壹切風景也是感傷的”,空間和時間都變得自由了。畫家用心營造環境,用手動心,創造了“意象”。
在中國畫中,具象的物理屬性、性格、肌理都是不重要的東西,重要的是“能動其形,而保持其骨幹,求其畫而超越其形。”如果妳覺得這有點玄乎,那麽用現在的話來說,所謂的“脊梁”就是藝術家通過對生命力的敏銳感受而構建的“活的形式”。作品的形象,其實就是事物運動的順序(包括作者的思維運動)。
不可否認,在藝術形象上有著強烈的主導感。“就算妳不寫,妳也永遠有我。”這裏的“我”對作者來說不再是表面的東西,而是包括作者潛意識本我和理想超我的統壹體。
由於創作中的心理活動類似於夢和醉酒的心理狀態,所以也對形象有很大的壓縮和變形作用,不受理性的控制和約束。所以這種“思維形象”往往是不合理的,直覺上是怪誕的。
古典詩詞中有典型的例子:“東莞的酸風射眼”,“憶君清淚如鉛水”,“鬼燈如畫松花”,這些荒誕的意象,如酸風、鉛淚、鬼燈,都是作者的畸形意象,飽含著作者的意願。它的藝術效果是豐滿的、直截了當的、強烈的、純粹的,喚醒了我們每個人身上的創造天性。
“圖像”只負責思維邏輯,按照思維邏輯編輯。其實我們在欣賞壹些國畫的時候,往往會被現實世界中肉眼看不到的意象和空間所震撼!畫論中有“得意奇作”、“傳神妙作”、“狂奇奇作”、“奇奇作!”我們的敬佩也隨處可見。至於“八大”和“八怪”,則因其震撼人心的作品而備受推崇。
思維形象的另壹個特點是“靜”。
因為意象是通過強化情感生活獲得的,所以作者對創作有完全的信心,掌握了主動權,獲得了自由,是自信的。作者不再是情緒的奴隸,而是作為指揮,精心組織協調壹切。在這裏,“荒謬”變得順從、聽話,給我們壹個從容、得體、簡潔的表象。毫無疑問,這些是由於最敏感的理解和最武斷的支配感。所以可以說,作品中的靜謐感是作者激烈思維活動的力量所在。
“對話”的形象
都說人類認識真理的道路是曲折的。從認知方式的轉變:從在造物腳下乞討,到試圖通過內省、外檢乃至探索機械物理的奧秘來理解真理的啟示,都走的是“物我對立”的道路。
而在中國,古人通過與自然的微妙關系,以“對話”的方式揭示了真理。
莊子《秋水》中的河伯就是以我為中心的代表。在與海若討論了無限事物在時間和空間中變化的不確定性之後,他終於拋棄了“世界之美在我”的原始觀點。其實這是壹場關於探索真相的對話。
中國的人們認為,藝術只是探索無限真理的社會活動之壹,是最大限度地接觸世界,進行呼吸和交談的靈魂窗口,是在往返的交流中不斷否定虛假自我,確立真實自我,更新自我的過程。
就中國畫而言,創作的首要條件是人與自然的密切關系,人與自然是平等而獨立的。“我覺得青山更迷人,也期待青山看我壹樣”;其次,作品也應該是可以脫離畫家精神的獨立體。既不是自然的模仿,也不是生動的畫家意識。藝術家與自然之間存在“距離”。作品有自己的生命,已經成為客觀現實。
中國畫要求畫家“以禪入畫”,打個比喻,就是“以筆墨做佛事”,把繪畫當作壹種認識真理的認知活動,是與客觀事物和看不見的宇宙的“筆談”。
這壹“對話”過程是復雜、深刻和多邊的。畫家與自然;作品和畫家;自然與作品;還有就是觀眾的參與,互相交流思想。他們在乎的不是誰屬於誰,誰服從誰,而是“發現”。
如果要復述壹幅國畫,可能很難搞清楚情節和主題是什麽(情節和主題多是後人猜測,並非作者本意)。只有當妳面對作品,參與審美活動,把妳的想法和情感投入其中,妳才能欣賞到作品所展示的東西。妳付出,妳得到。我們在音樂欣賞上有類似的體驗,叫做“對話”。
“直到,舉起我的杯子,我問明月,把我的影子帶給我,讓我們三個”是借用來說明自然(月亮)、畫家(詩人)、作品(影子)之間的對話是生動的(當然也應該包括欣賞者)。壹組獨立的本體相互映襯,相輔相成,誰也離不開誰,都在對方身上看到了自己創造的美好。
由於本體的整體性和自由性,各有其獨立的價值,任何壹種“存在”都不能成為占主導地位的權威力量。所以中國畫不同於壹般的主題性、功利性的繪畫,不可能有類似的戲劇性的整體性和封閉性。
這種“對話”體現在形象塑造上,就是要求“先簡單化”,用透視錯覺和模糊空間吸引觀者,接受外部參與。
當然,作品中的題字也增強了“交流”的效果。
天真的形象
長期以來,對中國畫的看法有壹種錯覺,認為這是學究氣的把戲,有許多重復的技法,與生活實際相差甚遠。
這種錯覺的後果就是把中國畫推向越來越“形式化”、越來越“專業化”的深淵。
這個弊端的原因,還是從國畫本身去找吧。我們知道,中國畫是在高度文明下產生的,是社會文化樹的結果。
人在接觸它的時候壹定要有壹定的文化素養,壹定要從前人創造的藝術符號開始。
久而久之,壹些人逐漸對“符號”本身產生了興趣,而忽略了符號所傳達的“信息”。作為個人興趣,也許無傷大雅,但作為美學原則,卻是極其危險的,必然會產生許多毫無生氣、死氣沈沈的作品。曾幾何時,這種現象被誤認為是傳統,成了惡勢力。
另壹方面,有些人輕率地試圖用外來的觀念來為難中國畫(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對掌握技法失去了信心),竭力否定傳統的表現形式。
因此,中國畫的命運總是圍繞著表現的技巧和形式。
我們認為,精神活動的最終目的是回歸自然,壹切藝術復興都將在它們誕生的最初地方開始。
既然繪畫有陶冶情感的功能,那就要註意不要讓主觀意識“膨脹”得太厲害。我們應該“奇思妙想而不失其真,玩弄中國而不陷入現實。”
如果這是壹些傳統的、毫無生氣的中國畫的癥結所在,那就應該避免。
石濤說:“壹起畫壹幅畫,就要懂得被熏陶。”所謂培養出來的人,其實是壹對矛盾。“萌”大概是指愚昧、未開化,廣義上是指天性、本能;“修養”就是學習、修養、技能、文化傳統等等。
他認為這是繪畫藝術必須把握的恰當界限。“想壹想,判斷壹下它的支持度,既然能悟能古,既然能變,就不能變。”我們應該面對自然,考驗我們的教育,從而擺脫它的無知而又不失其自然本性,創造出充滿活力的藝術。
石濤的文字是壹種非常寶貴的經驗,是壹種完美的創作思維方法,強調要把藝術家的想法投射到原始的自然本位中去。
同時,“養育”也可以作為繪畫藝術創作的調節機制。它要求畫家到大自然中去“尋遍奇峰打草稿”,汲取新鮮養分,壹掃陳翔殷因循古道的陳腐習氣,開創壹代新風。
當然,“養”也包括藝術家進入醉人的藝術心態,擺脫理性的束縛,解放精神,解開衣服,忘我的心和手。
保持藝術創作的“天真”純潔。中國藝術家基於樸素的人生觀,從審美心理出發觀察和表現事物,所以他們的圖像往往是“樸素而天真”的。
這個形象有壹種清新野性的味道。它記錄了人類最原始的創作沖動,最自覺的內心表達,代表了最普通人的感受,所以具有人民性。
中國畫家經常將他們的作品描述為“筆墨遊戲”,以炫耀他們在創作中的輕松心情。
這也揭示了他們的社會觀。他們不認為藝術是壹項偉大的事業,他們討厭誇張的社會效果。他們認為繪畫不可能是全能的。即使在藝術範圍內,繪畫也只是在有限的範圍內反映社會,它根本不能取代其他文化形式和思想領域,而是。
更何況,美只能通過交流來體驗,藝術家無法完全預測和把握觀眾在作品中投入了什麽思想感情,產生了什麽社會效果。
所以他們認為繪畫是壹種“道”,而《說文》把繪畫解釋為“畫家掛”,只是壹種可以掛的裝飾品。這是壹件多麽粗心的事情。
這顯然與儒家的“禮樂”思想相悖,反映了中國人對社會生活的思想矛盾。但是,這恰恰給藝術創作帶來了自由和自由的可能。
鑒於這諸多原因,中國的繪畫始終保持著“以物象形”、“以類設色”的傳統特征,而沒有成為“專家”或向抽象化、概念化的傾向發展,始終保持著直觀、具象、天真的形象特征。
也許也不全是壞事。
藝術概況
主要工作
《西門豹消滅女巫》獲第二屆全國漫畫創作獎二等獎。
《奴隸的喜悅》入選1976中國藝術展。
《煙》獲1979全國書籍裝幀藝術展設計獎。
65,438+00作品包括9首歌曲入選65,438+0985年在香港舉辦的當代中國藝術展。
《海市蜃樓》入選65438-0985年在北京舉辦的聯合國國際青年年中國藝術展。
人文薈萃1985為湖北黃鶴樓創作大型壁畫。
《世界如船》等三十幅作品參加65438-0986在北京舉辦的中央美術學院8人展。
和平的藝術(論文)參加65438-0987改革中的藝術理論研討會。
鹿鳴等兩件作品入選5月1987舉辦的中國當代藝術展。
12《無題》等作品入選3月在美國紐約舉辦的世界現代藝術博覽會,1990。
水墨等三幅作品入選1990年4月在東京舉辦的中國現代名家作品展。
法國巴黎美術學院作品交流展
第九屆南斯拉夫裏耶卡國際藝術展
印度第三屆現代世界藝術三年展
1990美國洛杉磯東方藝術中心個展
在宇都宮舉辦了個展。
1990,1991美國春秋兩季世界藝術博覽會。
65438年至0995年赴日本東洋美術學院講學,舉辦“華水墨畫展”。
回聲
看魚
風和月
鑒真·蒙克雕像
犧牲
家庭的
人
可可豆
辛棄疾的詞藝
誇父地圖
世界就像壹艘船,等等。
主要系列
Echo(中國美術館)
鏗鏘玫瑰(中國美術館)
作品的出版
華繪畫作品
華素描畫冊
華寫意人物畫選
當代著名現代重彩畫代表作《華》等。
主編譯
1979-1999中國美術全集。
中國現代美術全集:中國畫卷。
中國現代人物畫全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