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南寧傳統民居的特點

南寧傳統民居的特點

1,住宅特征

壯族有自己的語言,壯語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有南北兩大方言,但語法結構和基本詞匯基本相同。南北兩大方言大致以郁江和右江為界,延伸到雲南省文山州的廣南和硯山。

北方方言約占壯族人口的2/3,分為8個方言區,即潭北話、右江話、桂邊話、柳江話、桂北話、紅水河話、丘北話、連山話。南部方言約占壯族人口的1/3,分為五個方言區,即潭南話、左江話、德井話、嚴光話和馬文話。

壯族人也有自己的文字。自唐宋以來,“白話文”壹直在壯族民眾中流行。這種文字是以漢字的音義結合為基礎的。據廣西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於1989年出版的《壯文古字詞典》(初稿)統計,* * *有10700多個字,其中4918被定義為正體字。

壯族人沒有統壹的信仰。壯族信仰的神很多,崇拜的神有雷神、土地神、巨石神、樹神、蛙神、花神、始祖神等。

魏晉以後,隨著道教和佛教傳入壯族地區,壯族的宗教信仰體系在它的影響下發生了變化,形成了以原始墨家學說為主,道教和佛教融為壹體,信仰多神的“宗教”,出現了半職業的教士石公。

2.衣服

壯族的服飾主要是藍黑色的連衣裙和長褲式的短褲。《天下郡國病誌》記載:“壯士穿短裙,男子穿短衫,名曰李通,腰前後不能蓋膝。女人也穿李筒,四周有花簾。”

壯族男裝多為唐裝,破胸雙排扣,用當地土布制成,不穿褲子,短領雙排扣上衣,布鈕壹排(六至八對),胸前有壹對小口袋,腹部有兩個大口袋,下擺向內折成寬邊,下緣左右對稱開衩。

穿寬褲子,短到膝蓋。有的是打底褲和頭巾。冬天穿鞋帽(或黑頭巾),夏天赤腳。節假日或探親時穿雲頭布鞋或雙鉤鴨嘴鞋。工作時穿涼鞋。

壯族婦女的服裝端莊得體,簡單大方。他們壹般的服飾是藍黑相間,褲腿略寬,頭上戴著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間圍著精致的圍裙。

身著藏青色或深藍色短領直襟上衣(有的在領口、袖口、翻領處繡有彩色花邊),分為雙翻領和偏翻領、有無翻領和有翻領兩種。腹部前部隱藏著壹個隱藏的口袋,沿著前面的邊緣縫著幾對布紐扣。穿寬大、肥大、黑色的褲子(有的下擺有兩種不同顏色的條紋),腰間系壹條圍裙,褲子膝蓋處套藍、紅、綠三色的絲、棉布。

工作時穿涼鞋和墊肩。在集市、音樂會或節日穿繡花鞋。壯族婦女壹般喜歡戴耳環、手鐲和項圈。各地服裝顏色和小飾品略有不同。被毛長度有兩個流派,大部分是齊腰長,少數是齊膝長。

3.風俗習慣

如果有客人來訪,總會熱情接待。主人為香煙讓座,雙手奉茶。如果家裏有客人,不要大聲說話。從客人後面進出。與客人用餐時,妳應該分開雙腿與肩同寬,不要交叉雙腿。

飲食主要是大米、玉米和土豆。認為狗肉和野味是山珍海味。吃飯的時候,壹定要等年紀最大的老人坐下後才能吃;晚輩壹定不能吃長輩沒動過的菜;茶和飯必須用雙手端給長輩和客人。

而且不能從客人面前傳,也不能從後面傳給長輩;先吃完的人,離開前要對長輩和客人壹壹說“慢用”;後輩整桌都吃不下。

壹般喜歡喝酒。桌子上有酒招待客人是很隆重的。敬酒的習俗是“喝壹杯”。其實是用白瓷勺代替杯子。龍州等地的婦女也有嚼檳榔的習俗,有些地方檳榔還是待客的必需品。我不喜歡胡蘿蔔、西紅柿、芹菜等。

尊老愛幼是壯族的傳統美德。魯豫的老人要主動打招呼、讓路,不要蹺二郎腿、罵人或從老人身上跨過去。殺雞的時候,雞的頭和雞的鼻子壹定要尊重老人。

壯族人忌諱在農歷正月初壹殺生;壹些地區的年輕女性避免吃牛肉和狗肉;前三天(有的是前七天),禁止女性讓外人入內;尚未分娩滿月的婦女被禁止訪問她們的家。

登上壯族人的竹樓,壹般都要脫鞋。壯族人被禁止戴帽子和攜帶鋤頭或其他農具進入他們的家。唐火和澡堂是壯族家庭中最神聖的地方。嚴禁用腳踩唐火上的三腳架和火爐。

4.節日

壯族的大多數節日和當地漢族的壹樣。漢族的傳統民間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春秋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除夕等,也是壯族的節日。壯族比較有民族特色的節日有“三月三”歌會、“牛魂節”、“中原節”。

擴展數據

壯族的飲食:

壯族是最早種植水稻的民族之壹,稻作文化十分發達,大米自然成為壯族人的主食。做米飯有很多種方法,蒸、煮、炒、燉、炸。各種米、米粥、米粉、年糕、年糕、粽子、湯圓是壯族人日常喜愛的食品。

如果與其他材料混合,可以制成許多更美味、更營養的食物,如八寶飯、八寶粥、竹筒飯、南瓜飯、“彩色糯米”等。

生活在幹旱山區的壯族人,由於不適宜種植水稻,以玉米為主食。壯族人喜歡吃水產品、魚蛤、螺螄,這些都很少見;山裏的蘑菇、蟬、蛇、鳥獸也是壯族人的日常美食。

嚼檳榔是壯族的傳統習俗,廣西龍州等地的壯族婦女至今仍有此嗜好。在壹些地方,檳榔是招待客人的必需品。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壯族

  • 上一篇:論普通詩歌的意象,
  • 下一篇:哪些行業屬於制造業?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