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印度經濟的經濟部門

印度經濟的經濟部門

農業

印度是世界排名第二的農業出產國。2007年農業和諸如林業、水產業等相關產業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GDP)的16.6%,約占了總勞動力的60%。 雖然近幾年占的GDP有下降的趨勢,但其仍然是最大宗的經濟支柱,在穩定印度的社會經濟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自1950年開始,印度農地單位面積產量因為五年計劃的大力提倡而增加,此計劃使得農業在灌溉技術、農業、信貸等方面快速成長,且在印度的綠色革命後,政府也開始補貼農民。盡管如此,在農業上的排名仍然僅有世界最高水平的三到五成而已。

印度農業生產力的低下,有以下原因:

根據世行報告《印度:農業及農村發展的優先項》,印度政府巨額的農業補貼妨礙了投資進入農業,而這直接影響了農業生產力的提高。過度的行政管制,推高了成本、增加了價格風險,從而令投資者對未來缺乏確定感。政府在勞工、土地和信貸方面的過度幹預,嚴重影響了市場機制的運作。而農業發展亟需的基礎設施和相關服務業則發展不足。

較低的識字率、經濟社會發展的普遍落後、土地改革進行緩慢、不足或低效的金融和市場服務。

土地政策和家庭財產糾紛,令每家農戶平均占有的土地量很小(低於20,000 平方米),且往往支離破碎。這嚴重影響了土地利用效率,造成過度耕作,並導致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和低下的勞動生產力。

現代農業生產方法和技術的普及率較低。這主要是因為,對於大量中小農戶而言,農業機械化過於昂貴,不切實際。很多人對現代技術認知不足,也是原因之壹。

世行認為,印度水資源分配不均,效率低下,且缺乏可持續性。不良的灌溉系統則加劇了印度的水資源危機。 數據顯示,2003到2004年度間,印度全國只有52.6%的農田得到了灌溉。印度農村的灌溉設施嚴重不足,導致農民仍然靠天吃飯,嚴重依賴季風等自然條件。恰到好處的季風可能會令全國農業得到強勁增長,反之則會導致農業不景氣。農業所需的信貸由印度國有開發銀行(NABARD)監管,該機構是南亞次大陸在農村發展方面的最高法定機關。

印度有許多農業保險公司,在農業部監管下,為農民提供自然災害或災害性歉收保險。印度農業保險公司是此類機構中的佼佼者,為全國近兩千萬農民提供政策規定內的各類保險。

印度人口的增長速度高於稻米的增產速度。這可能導致潛在的糧食危機。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牛奶、椰子、生姜、姜黃、茶葉與黑胡椒的生產國。同時也擁有全世界最多的眷養牛數目(1億9千3百萬頭)。還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小麥、稻米、砂糖花生與淡水魚產地。外加世界上第三大的煙草生產國。全世界有十分之壹的水果是印度生產的,而其中的香蕉sapota(疑似是人參果)與芒果堪稱世界第壹。

工業

工業占27.6%的GDP且雇用率17%的總勞動力。盡管大約有三分之壹的工廠勞動力僅從事簡單的家庭代工。印度的小型工業產品在世界排名第16名,而他們的小型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約占全球排放量的5%。

經濟改革帶來外國的競爭,某些公家企業因此而轉向民營,開放轉為公***部門帶來民生消耗品的大量生產.開放後,那些經常搞壟斷式經營的私人家族企業需要良好的政治掛勾才能與外國企業及廉價的中國商品競爭。自那以來的變化包含壓縮成本,改進管理,專註於開發新產品並依賴低廉勞工與科技。

紡織業是僅次於農業的第二大勞動力來源,印度的輸出品中大約有26%來自於紡織品。Tirpur的襪子,針織毛衣,休閑服跟運動服早已普遍的被接受。Dharavi貧民窟的皮革制品已經享有壹些盛名,而塔塔汽車公司的"納米"試圖成為世界上最便宜的車。

印度是世界第十五大的服務業國家,提供了全世界23%的雇員,此數值成長得很快,在1951~1980年間僅有4.5%,而在1991~2000年間卻已成長到13%。也因此而造成了極高的GDP數值,從1950年的15%上漲到2007年的55%。

商業服務(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服務、商品外包)是2000年成長最快的項目,達到了總輸出服務的三分之壹,IT產業的成長,要歸因於高技術高專業但極低的生產成本,及持有流利英語的工人,作為供應方,借由配合顧客以提升對於印度的服務產業的興趣,或增加外包的機會。印度IT產業的全國GDP從2005~06年的4.8%到2008年,已成長至7%。到了2009年,印度有七家公司擠進了世界前15大外包公司的排名。2009年3月,全印度外包公司的總年收入高達600億美元。專家預估,到了2020年時此金額將上看2兆250億美元。

大多數印度人皆習慣於在傳統市場,或被統稱為kirana的各自獨立的食品雜貨店采購。因為政府不鼓勵外資介入印度零售業,因此至2008年為止, 連鎖生鮮超市僅占全印度商場的4%。而且外來商家必須遵守三十條以上的相關規定,比如招牌執照,反囤積條約等。而且不只有貨物進出口稅,連在國內流動都要繳稅。

旅遊業在印度不太好發展,產值僅有二位數字。有些醫院渴望發展醫療旅行。

服務業

參見:印度離岸外包業

金融業

參見:印度銀行業和印度保險業

印度的金融市場可分為:有組織的部門(包含私人企業,公營事業與外國商業銀行和合作銀行,合稱為計劃內銀行和未組織化的部門(包括個人或家族所擁有的當地銀行或信貸和非銀行性金融公司<NBFCs>)。缺乏組織的部門在農村與半開發都市仍然擁有比傳統銀行龐大的市場,特別是在非生產用途上的借貸,比如婚喪喜慶或短期貸款。

英迪拉?甘地總理在1960年時宣布了14家銀行的國有化,1960年時又開放了六家,並規定銀行要提供40%的優先貸款於農業、小型工業、零售貿易、中小企業的發展。以確保銀行盡其對社會發展的義務。之後,印度的銀行分行總數從1969年的壹萬零壹百二十間增加至2003年的九萬八千九百壹十間,壹個銀行分行的單位面積服務人口數也因此從6.38萬降至1.5萬。1971年的存款總額比1991年的增加了32.6倍,與1951年相比則多了7倍。

自然資源

參見:印度的能源政策

  • 上一篇:冬天穿的棉鞋款式好看嗎?
  • 下一篇:患有焦慮癥、強迫癥、抑郁癥等心理疾病怎麽辦?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