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村文化區
太陽落山在院子前的大榕樹下,光影稀疏跳躍。遠處,地平線上的漁船滿載而歸。“絲綢之路三千裏,中華文明八千年。自漢代以來,絲綢之路上各國交流頻繁,民族文化豐富。閩南地區東臨大海,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閩南人很早就開始發展貿易和海外貿易,通過絲綢之路走向世界。
廈門老院子民俗文化風情園以海上絲綢之路所在地為依托,生動描繪了百年前閩南漁民的平凡生活場景,將所有場景用故事串聯起來,多角度展示了閩南特色民俗文化和南洋文化,詮釋了海上絲綢之路留下的歲月滄桑和厚重的人文歷史。
媽祖文化區
高達32.3米,三面媽祖
閩南沿海村民大多出海,但他們的海洋生活有風險,所以大多崇拜神靈保護。尤其是航海家靠“媽祖”導航,安慰旅途,祈求平安。媽祖是海峽兩岸人民真心信仰的海神。閩臺壹體,信眾如鯽魚過江。所以才有了“哪裏有海水,哪裏就有華人,哪裏就有媽祖”的真實寫照。
廈門老院子民俗文化風情園有獨特的“三面媽祖”水中大型動感音樂景觀,獲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媽祖像高32.3米。新穎的燈光、音樂、舞美、移動平臺的巧妙結合,將吸引海內外眾多媽祖信眾來此朝拜。
南洋文化區
明末至清末的歷史時期,國內戰亂不斷,人民水深火熱。閩粵當時心慌,窮。為了謀生,改變命運,躲避戰亂,閩南民眾開始向南陽進發。在閩南,《愛拼才會贏》這首歌幾乎家喻戶曉。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首歌是閩南人“愛拼敢贏”性格的寫照。
廈門老院子民俗文化風情園生動地還原了閩南人“下南洋打拼”的生動場景,以及南洋打拼後回鄉的愛國情懷。翻開歷史的壹頁,當我們探尋閩南人的足跡時,不僅能從他們身上感受到壹種“愛必勝”的精神,更能深切感受到海上絲綢之路帶來的經濟繁榮和中西文化的融合。
閩南文化區
閩南文化是壹代又壹代閩南人在社會實踐中不斷挖掘、弘揚和創造的,吸收和采納了南洋文化、西方文化等外來文化的特點和合理因素,有機地孕育和發展成為其體系。它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獨特的個性和豐富的內涵,是中華文化的壹朵奇葩。
廈門老院子民俗文化園立足閩南,生動再現閩南特色民俗文化。全村長桌宴,重建宗族祠堂祭祖,閩南獨特婚俗,土城休閑娛樂、打花燈等遊戲,讓遊客更好地了解閩南。
祖先文化區
炎黃子孫
中華文明。姓氏最早的民族是中華民族,其* * *祖先是炎黃皇帝,華夏子孫產生了壹萬壹千多個姓氏。歷史上,黃河中下遊的中原地區多次發生內亂、戰爭和北方民族的入侵,流民開始進入福建,成為閩南的原始先民。
廈門老院子民俗文化公園溯源於中華姓氏文化園,包括祖宗堂、世祖宮、姓氏源流堂、家訓堂。通過祖宗和姓氏的聯系,凝聚了中國人的力量,也讓遊客受到愛國、愛鄉、愛家的情懷熏陶。“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我們祖先的美德,放棄我們的友誼。"
建築文化區
壹縷微風吹過,油漆剝落的木門悄然打開。紅磚古建築是閩南傳統民居。在閩南話中,“厝”是壹座房子,也是閩南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建築。中原四合院作為中國建築的主要形式,自《楚辭》記載“百草合而為壹真院,築香榭門”以來,已經歷了近2500年。沈浸在禮儀、規範和自然意識中的院落,早已內化為中國的文化基因。
廈門老院子民俗文化風情園取名“老院子”,在簡約中融合了中原大院的文化基因,采用閩南最具魅力的嘉庚建築風格。整個建築體現了中西建築文化的融合,具有獨特的建築形式和空間特征,體現了閩南人堅韌、開朗、從容豁達的性格和對生活的美好祝願。
餐飲購物區
餐飲購物區
廈門老院子民俗文化風情園是壹個集旅遊、休閑、餐飲、購物為壹體的休閑文化旅遊景點。景區內有800平方米裝修最豪華的自助餐廳和3000平方米最大最具民俗風情的團體餐廳,可同時容納2500人就餐。同時配套建設面積5000㎡、品類齊全、商戶眾多的閩臺特色購物區。舒適的就餐環境、休閑的購物氛圍、壹流的服務水平,壹定會讓您在景區獲得全新的娛樂休閑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