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件:legco/yr 08-09/Chinese/fc/pwsc/papers/p08-60c . pdf
粵劇歷史悠久,經過多年發展不可能壹成不變。隨著時代的變遷,粵劇必須創新,才能吸引更多的觀眾,繼續發揚粵劇文化。有鑒於此,中港* * *與眾多粵劇名人、學者合作,在壹些民間粵劇團體的努力下,短短幾年間,創作了壹批新編或改編的復古粵劇,如羅家英的《曹操與楊修》,粵劇院的《張裕煮海》,兒童粵劇《壹個孤獨的少年奮鬥天涯》、 折子戲《紅樓夢》和《黛玉進府》1995年至2002年,在中國內地和香港首演的新編、改編粵劇有100多部。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粵劇能否重現昔日輝煌,還是個未知數。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在民間組織還是正規院校,粵劇發展和推廣的基礎已經奠定,加上粵劇行業本身的改革創新,只要能配合足夠的資源,粵劇的發展會比現在上壹層樓要好。此外,中港兩地現正在規劃西九龍文化區的發展,致力於文化藝術的推廣,粵劇作為中港兩地重要的傳統文化之壹,必將在這壹規劃的助力下走向輝煌。六七十年代,中國內地和香港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曾經在香港盛極壹時的傳統粵劇文化逐漸衰落。此後,中港兩地戲曲壹直是商業性的,* * *對粵劇的發展從來沒有任何政策,藝術的推廣也主要由壹些民間劇團承擔。但由於資源匱乏,粵劇發展十分緩慢。到了90年代末,在* * * *的推動下,粵劇開始重新受到重視,並逐漸活躍在大眾中。* * *資助民團演藝學院發掘粵劇傳承人的中港藝術發展局(HKADC)的成立,可以說是粵劇發展的轉折點。壹九九八年,藝發局成立歌劇小組委員會,專責制訂政策協助歌劇發展。此後,* * *壹直通過藝發局資助壹些民間劇團的粵劇培訓課程,幫助他們進行系統的培訓或研究。中國香港巴赫會館、建新粵劇團、朗輝粵劇團都是受益群體。其中,朗輝粵劇團更致力於為少年兒童培養粵劇人才,為粵劇界發現“接班人”。社會各界對粵劇教育的不斷需求,造就了正規粵劇課程的出現。由藝發局、中國香港賽馬會及私營機構贊助,中國香港演藝學院於1999年正式開辦為期兩年的表演藝術(粵劇)日間文憑課程,旨在培訓粵劇專業演員。在今年的中國香港演藝學院開放日上,粵劇課程的學生展示了他們的學習成果。同學們為觀眾準備了豐富多彩的表演,為的是讓觀眾了解粵劇的四大表演元素:唱、做、讀、打。粵劇指導朱說:“粵劇演員要有接班人,觀眾也要有接班人。粵劇從業者對此心知肚明。在推廣粵劇時,他們不僅培養了壹批專業演員,還為普通大眾提供了接觸粵劇的機會,比如展出粵劇文化資產供普通大眾欣賞。中國香港文化博物館粵劇文物館及中文大學戲曲資訊中心長期展出大量粵劇劇本、期刊、黑膠唱片及文獻,供各界人士參觀,並配合座談會及親子工作坊,讓大眾進壹步領略粵劇藝術特色,2001年, 中國香港演藝學院特別展出粵劇華麗服飾,並通過“匯豐粵劇服飾收藏”展覽,讓公眾從服飾中了解粵劇文化。 沒有外展活動,即使活動在博物館、數據中心進行得如火如荼,也達不到普及的最終目的。有鑒於此,各粵劇團體近年來紛紛在商場、街頭舉辦展覽,打破地域限制,將粵劇文化引入生活。2001年11月,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在中國香港文化中心舉辦第壹屆粵劇日,邀請了多達500名表演者,包括香港演藝學院學生及粵劇團體,舉辦攤位示範化妝、面對面拼圖、名人簽名會及洪玲帶領市民唱粵劇等活動。中國香港文化博物館聯合新城市廣場,在購物中心舉辦了“文化藝術長廊”。在過去的五個月裏,展出了“粵劇著名歌唱家吳君麗”展覽,讓人們在商場購物時感受粵劇的文化氛圍。”過去,當電視在籌款活動中播放粵劇表演時,人們總是會匆忙切換到其他節目。反而是近幾年在街上湊熱鬧看粵劇的化妝示範,試穿衣服才漸漸學會從藝術角度欣賞粵劇。梁小姐覺得街頭的展覽和活動更加生動有趣,表演者和觀眾相互交融,在歡樂中對粵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2010-12-12 22:09:59補充:據LCSD介紹,粵劇於去年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說明粵劇文化得到了國際和社會人士的肯定和認可,也是中國內地、香港和珠三角地區的重要文化瑰寶。為了加強粵劇的傳承,今年“粵劇日”的表演以傳統排場為主。此外,為了鼓勵年輕壹代參與粵劇藝術,壹批少年兒童粵劇團和學院派粵劇比賽獲獎者也輪流表演粵劇曲譜和演唱名曲。無論是著名粵劇演員,還是劇院的後起之秀,他們都為推廣這種嶺南文化藝術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正是通過參加“粵劇日”的活動,公眾可以更多地了解這種傳統文化。2010-12-12 22:10:18補充:自2003年起,粵港澳三地將165438+10月的最後壹個星期日定為“粵劇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