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古人在沒有空調和冰箱的古代,為了避暑發明了哪些東西?

古人在沒有空調和冰箱的古代,為了避暑發明了哪些東西?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人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躲避酷暑,那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人們是如何渡過高溫的夏日呢?難道只靠壹把扇子嗎?

當然不是,據記載,我國古代的溫度可以達到40攝氏度以上,有的人甚至因為炎熱而失去生命,單憑壹把扇子,當然不可能安然渡過三伏天。

《浮山縣誌》中記載:“夏五月大熱,道路行人多有斃者,京師更甚,浮人在京貿易者亦有熱斃者。”

我們聰明的古人為了避暑,可謂是絞盡腦汁,想盡了辦法。

壹、居住環境和穿搭古代“空調房”的發展

首先,從建築方面來說,古人也會給自己建造壹個“空調房”,最早的空調房出現在先秦時期。先秦時期的這個空調房是最簡陋的,叫做“窟室”。甚至都不能稱之為房子,倒有點像現在的地下室。而且是貴族家中才會有窟室的存在,飲酒作樂招待客人,都在窟室中進行。

窟室的制冷手段不僅僅是依靠地下的低溫,也有的貴族會將人造冰放進窟室內,達到降溫的目的。這種豪華空調房,壹般人家可享受不起。

到了漢朝,窟室就升級成了真正的空調房,但這種空調房只有皇宮裏的帝王才能享受的起,它不僅可以制冷,還可以取暖。制冷的叫做“清涼殿”,殿內的床是用玉石做成,躺在床上就有了清涼的感覺。

《三輔黃圖》中記載:“以畫石為床,文如錦,紫琉璃帳;以紫玉為盤,如屈龍,皆用雜寶飾之;又以玉晶為盤,貯冰於膝前,玉晶與冰相潔”。

但作為皇帝,單單是睡壹個石床,怎麽能顯示其豪華的地位呢,所以皇帝身旁還會有壹盤冰塊,冰塊自然是普通的冰塊,但盛放冰塊的盤子確實專門進口的玉晶盤。躺在石床上,玉晶盤盛著冰塊,再有壹個漂亮的丫鬟在後面扇風,這個夏天簡直是愜意無比。

漢朝皇帝的這種避暑配置,在當時來講已經算是超級豪華版了,所以就連大臣也享受不到這種待遇。

盛唐時期作為封建歷史上最為發達的時代,避暑方式當然也是最為新奇了。唐朝已經將“清涼殿”改為了“含涼殿”,服務對象主要是皇帝和嬪妃。同時在選址上也比較有考究,大都選擇建在水邊,這樣白天太陽照射的時候,湖水會吸收大部分熱量,使氣溫不至於太高。

除此之外,含涼殿中也配置了“風扇”“流水”。流水是將水從屋檐上流下,通過水的循環,使殿內溫度降低。風扇可不是現在的電動風扇,也是利用水落下的沖擊力來轉動風扇。不得不說,唐朝的制冷系統已經頗具現代高科技的影子了,這種“高科技”,自然也是皇家貴族的專享了。

到了宋朝時期,“空調房”在建築方面做出了極大的改進,室內的降溫設施依舊要用風扇的風格,但在選址上卻做出了極大的改變,由之前的水邊改為了有樹林和流水的景觀旁邊,相對於唐朝的高科技手段,宋朝的空調房更具有觀賞性。

明清時期的空調房基本上沒什麽新穎之處,除了采用光照原理來躲避高溫外,唯壹有高科技手段的應該是出現了冰桶,壹個放冰的箱子,上面鏤空可以釋放冷氣,中間可以冰鎮水果和冷飲,有點像現在的空調和冰箱的結合體,最為可貴的是它可以移動,有了更大的靈活性。

衣著穿搭

除了吃上有避暑的妙招,古人對於穿搭也有自己的思想。不同於我們現在的短袖、裙子等,古人們雖說沒有到達現在的暴露程度,但也沒有我們想象中的保守。

魏晉之前,女人們穿著開襠褲。但這種開襠褲是和其他衣服搭在壹起穿的,而且裏面也穿著打底的衣服,所以不用擔心會走光。

唐朝美女的服飾大都露著壹半手臂,脖子和鎖骨也都會露出來,相對於其他朝代來說,唐朝的服裝全是大膽新奇了。宋朝的女裝延續了唐朝的大膽,壹到夏季就穿著長衫加抹胸,服裝材料壹般選擇輕薄的透氣的薄紗。

而男子的衣服就比較簡單了,魏晉之前男子大都赤裸上身,壹方面是涼快,壹方面是顯示勇猛。後來隨著朝代更叠,男子服裝大都以寬大長衫為主,面料舒服透氣。走起路來自然帶風,也可以達到降溫的效果。

鞋自然不用多說,涼鞋、芒鞋、草鞋……各式各樣的鞋都在為夏季的清涼服務著,不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將鞋做成了最涼快的樣式。白天走在街上,太陽傘、太陽帽等物理上的避暑物品更是必不可少。

到了晚上,沒有空調房的古人們也有避暑妙招。枕頭選用瓷器制作,躺在上面冰冰涼涼,身下鋪的是草席,既涼快又透氣。再加上壹把大扇子,家庭條件好的人家還會有人專門扇風,這就是清涼套裝了。有的古人甚至會直接帶著鋪蓋搬到外面去睡,壹擡頭就可以仰望星空,如果不是有蚊子的存在,或許會更加浪漫。

二、飲食及其他冷飲的發展

作為壹個具有獨特美食傳承的國家,沒有什麽事情是吃解決不了的,避暑也是如此。我們偉大的古人,也想出了許多可以避暑的美食。

最簡單的就是飲用井水。古代家家戶戶都有井,可以說井水是最便宜的冰鎮飲料了。單單是井水,怎麽能體現古人對於吃的執著呢,於是,冷飲就被發明出來了。

周朝時期,皇宮內設置了專門負責冰塊的“淩人”壹職。在冬天時將冰鑿下來,等夏天時可以用來降溫和冰鎮食物,也可以將冰賞賜給大臣們。就連祭祀的時候都需要淩人負責冰的處理,可見這個職位雖然只是管理冰,但地位可不見得就低。

《周禮》中記載:“淩人掌冰正歲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淩。春始治鑒。凡外內饔之膳羞,鑒焉。凡酒漿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冰鑒。賓客,***冰。大喪,***夷槃冰。夏頒冰,掌事,秋刷。”

到了春秋時期,人們就將冰鎮米酒發明了出來。秦國時期,人們認為夏天熱是厲鬼作怪,所以興起了吃狗肉過三伏的習慣。

《史記》說:“德公二年初伏,以狗禦蠱”“初作伏,祠社,磔狗邑四門”。

三國時期,人們認為夏季消耗增加,所以需要補充體力,再加上正是小麥收獲的季節,吃壹碗面條既抗餓,又解饞,所以吃涼面就成了三國時期的傳統。

而到了唐朝,冷飲就已經出現在店鋪中開始售賣了,商人們會將蔗糖水放入小盒子裏插上木棍,然後放到冰中,不壹會就做成了壹個冰棍。也有人用香料水制冰,做成簡易版的“冰沙”。但當時的冰只有貴族才有,所以冰的價格昂貴,自然的冷飲也就昂貴了。

直到宋朝時期,百姓掌握了制冰的方法,冷飲就已經開始在民間普及了。各種水果口味的冰鎮水果茶以及冰鎮果汁出現在了街市上,酒店中還有冰鎮酒出售,據說這種冷飲店直到三更才打烊。

元朝的吃貨古人們在宋朝的冰鎮果汁中加入了牛奶,冷凍後就成了“冰淇淩”,將冰淇淩敲碎就成了奶昔。到了清朝就更不得了了,我們偉大的古人竟然發明出了“碳酸飲料”。

《清稗類鈔·飲食類》中對此有詳細介紹:“以碳酸氣及酒石酸或枸櫞酸加糖及其他種果汁制成者,如檸檬水之類皆是。”除了碳酸飲料之外,人們也會選擇吃蓮子湯來避暑。據《帝京歲時記勝》記載:“六月盛暑,食飲最喜清新。京師蓮食者二;內河者嫩而鮮,宜承露,食之益壽;外河堅而實,宜幹用。”

北京地區的人們用中草藥煮成茶,晾涼後就是涼茶了,這種涼茶因為成本低,又具有藥用功效,特別受清朝百姓歡迎。

  • 上一篇:原來廚房門還可以這樣裝,太驚艷了,後悔我家裝修的太早了
  • 下一篇:a股中有哪些白酒股?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