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鮑燕
青色是古代織物上廣泛使用的顏色。《天工開物七展》中,明確記載了古人是如何從植物中提取青色染料的。
想要打造出深淺不壹的青色,只需要在染色工藝上有壹些小技巧。“五種藍色都可以是湖。”從如何種植到如何提取染料,天工吳凱給出了詳細的描述。比如茶藍(菘藍)好養,生根就能活,而聚傘花序、馬蘭、烏蘭等都需要播種。
到了明代,人們找到了比菘藍更好的提取靛藍的植物——虎杖,小葉,俗稱莧菜。虎杖提取的靛藍比板藍根提取的藍色染料更濃更有光澤,而且不易褪色,品種更好。後來正是這種菘藍傳入歐洲,最終摧毀了歐洲長達幾個世紀的菘藍種植和印染業。
《天工吳凱》還解釋了靛藍的制作方法。比如植物的葉莖多了就直接進地窖,葉莖少了就泡桶或者缸裏。"經過七天的水浸泡,汁液就會出來."直到這些植物滲出藍色的汁液,每顆石汁放入五升石灰中攪拌數十次,靛藍就凝結了。然後,等水沈澱下來,靛藍就會沈到底。
《天工開物》也詳細記錄了不同的顏色是如何制成的。例如,天藍色可以通過將織物放入靛藍染缸中並染成淺藍色,然後使用蘇木精(紅色和黃色)染色來獲得。所謂套準染色,就是將同壹種織物放入不同顏色的染缸中,最後得到第三種或第四種顏色。
要染葡萄藍,先將織物放入靛藍缸中染成深藍色,再放入蘇木水中進行過染。要染蛋藍,先用黃檗水染,再放入靛藍缸中染。要染翠藍和天藍,只能在靛藍大桶裏染,只是染的深淺不同。
染深黑色,先用靛藍水染成深藍色,再用蘆葦木和楊梅皮燒開水,然後套準染色。
月光和草可以用靛藍水稍微染壹下,也可以用莧菜白開水在半熟的時候染壹下。
有意思的是,《天工開物》還特意提到了頭部使用的藍色頭巾如何染色。雖然是深藍色,但不是靛藍染的。而是將板栗殼或蓮子殼煮壹天,濾出,放入鍋中,加入鐵礦石和皂礬,再將面料煮壹夜,變成深藍色黑色。
繪畫藝術的需要,使得青色顏料日新月異,有壹種顏料極為珍貴,是由寶石研磨沈澱而成,即青金石磨出的群青。群青價格昂貴,提煉工藝復雜,常用於壁畫和宗教場所的皇家裝飾。在北京的西郊,有阿明王朝的帝王廟,法海寺。寺廟裏的壁畫太美了。其中水月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的靈氣和擺件使用了大量的礦物顏料,包括青金石。
張守範在《礦物學》壹書中談到青金石,“用於制作最昂貴的化妝品、器皿和藍色顏料”。中西繪畫中的珍貴畫作都是用這種顏料繪制的。比如莫高窟佛像的藍色就是青金石。
在17世紀的歐洲,畫家們從中東或亞洲了解到這種寶石顏料,但很少使用,因為它非常昂貴。荷蘭畫家弗米爾畫了許多聰明的女孩。他在這些畫中經常使用藍色,但只使用群青作為表面顏色——也就是在上色時,他會用石青或其他顏色作為底色,最後在上面塗上壹層薄薄的群青。
由於群青非常昂貴,畫家們並不總是買得起,所以他們經常使用另壹種藍色——石青。石青又稱石青,根據煉制的時代深淺不同,分為頭青、青兒、三青、四青。中國畫中,三清是最常見的壹種。
石青的覆蓋度特別好。甚至在畫國畫的時候,也可以像畫油畫壹樣操作,幹透後可以壹層壹層的覆蓋。所以畫家在畫山水時都認為石青好用,更有利於畫出山的陰陽、深淺、高低。165438+20世紀末,宋代大畫家王希孟在十八歲的時候畫了壹幅《千裏山河圖》,展現了宋代壯麗的山河。他的畫氣勢磅礴,色彩明亮,畫中的亮藍色是石青。這種礦物顏色歷經千年仍未褪色,依然明亮耀眼。
20世紀,歐洲出現了壹位偉大的畫家畢加索,他特別喜歡用藍色作畫。使用的藍色是藍綠色、鈷藍色和普魯士藍。在1901-1904期間,畢加索創作了許多以藍色為背景或以藍色為主體的繪畫作品,甚至將人物的身體塗成藍色。在此期間,畢加索主要畫下層人民,表達壹種憂郁和同情。
畫家梵高經常用藍色顏料作畫。但由於資金短缺,他經常使用的藍色顏料是廉價的普魯士藍,比如羅納河上的星夜和夜晚的露天咖啡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