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縣彜族婚俗自古流傳至今,是貴州乃至中國彜族婚俗的重要區域。盤縣彜族地區主要包括坪地鄉、四格鄉、泥鄉等彜族聚居區。盤縣坪地鄉位於盤縣北部,與雲南省水城縣龍場鄉、營盤鄉、宣威市田壩鎮接壤,與薩集鎮、宋河鄉、四格鄉相鄰。四格鄉,位於盤縣最北部,素有盤縣“北大門”之稱,境內的坡地草原已被列為省級風景旅遊區。泥鄉位於盤縣北部,西與寶雞、南通羊場、雞場坪、宋河接壤,北與伊甫古接壤。泥鄉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底蘊,早在2000年就被省文化廳和六盤水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歌舞之鄉”。
盤縣彜族婚俗的形成有其歷史淵源和原因。它形成於彜族東遷貴州,原始遊牧文化逐漸向農耕文化轉化的時期。經過壹千多年的民族文化認同和融合,逐漸形成了今天盤縣彜族的婚俗。如今,盤縣彜族的婚俗雖然也受到了現代婚姻禮儀和觀念的影響,發生了壹些變化,但其婚俗的本體依然存在。
盤縣彜族的婚俗主要由四部分組成:相知歌、請媒說親、飲聘酒、結婚。以歌相識是盤縣彜族婚俗中的第壹個環節,也是青年男女相識的主要途徑。傳統上不能在家裏唱情歌,而選擇在離家壹定距離、風景優美、有壹定隱蔽性的山坡和山溝裏唱二重唱。雙方通過二重唱的形式表達情意,情歌風格多樣,多為即興,只要能傳達真情實感即可。比如“郎在山前左山右邊種葡萄,山後左山右邊種葡萄,妹妹在山前左山右邊繡荷包。郎的葡萄又酸又甜又辣又苦,姐姐的荷包都是蹲著的。”找個媒人。盤縣彜族婚姻多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戀愛相結合。因此,盤縣彜族中壹直保留著請媒人(彜語“莫左”)提親的習俗。通過媒人來求婚,壹是向外界說明他們是戀人,別人不要再要求求婚了。媒人在這裏扮演的是公證的角色。壹旦婚姻發生變化,媒人就會站出來評判。吃訂婚酒,賭八字,賭八字就是吃訂婚酒,是決定雙方婚姻大事的重要環節。按照彜族古老的宗教習俗和宗族規矩,青年男女確定婚姻關系後必須組成八字。也就是說,要看雙方出生時天幹和天幹五行是否相關。合適的話就正式訂婚,有的就不訂婚了。比如泥鄉的壹些彜族同胞,壹旦戀愛就不會訂婚。接下來就是在女方家招待客人,主要是女方家的親戚,也就是村裏有威望的人,男方家也要有代表,至少四個人,比如男方的父親或母親,哥哥(哥哥不能去),表哥,姐夫等。男方家的代表要先在女方家外面放鞭炮,女方家的親戚也要鳴槍回禮。妳應該點上香,燒紙,飯前供餐,以示對祖先的尊敬。席間,我跟大家說了我家姑娘結婚的事,女方親戚商量誰送點家具什麽的。婚禮,婚禮的第壹天是在女方家舉行。這壹天,新郎(彜語是“阿吾其”)不在場,但親戚不能去。數字範圍從6,8到16,但必須是偶數。送別親屬的女性人數通常是男性的兩倍。伴娘必須是結婚新娘的長輩,最低的也是同行。拿壹把粑粑(上面有簸箕和“喜”字),三支香,三對蠟燭,紅糖,至少兩瓶酒,六十斤肉和火腿。在古代,當新娘結婚時,她必須騎馬。新娘的坐騎是男方家提供的。到了女方家門口,先放鞭炮,女方家準備潑水。到了門口,要先唱好調子,唱對歌,否則不讓進門,進門就要潑水。第二天早上,大家先喝酒,吃早飯的時候,後宮的人勸親戚們吃飯,把辣椒面、鹽、肥肉埋在碗底,強迫他們吃,把肉和菜偷偷串在衣服後面。飯後用煤油和鍋灰和酒調成糊狀,會給親戚抹黑,也顯得娘家有面子。
出門前,新娘必須打扮壹番。在預定的吉日,給她梳頭的人會用手帕蒙住她的頭。新娘起身時,要先戴上新郎弟弟戴來的竹帽,然後用包頭裹好,再披上黑紗手帕(彜語“素婆”)。在胸前掛壹面鏡子,就是讓身上的鏡子把結婚途中可能遇到的鬼怪或邪靈射走,以此來祝福新郎新娘平安幸福,順利生子領養女兒。然後新娘的哥哥或姐夫把新娘背上馬或上車。上了馬之後,她又要喝酒了。喝完後,新娘把酒碗扔到身後,打碎,表示打碎碗後,新娘會慢慢忘記對家鄉的思念,專心建設這個新家庭。結婚途中,新娘絕對不允許下馬或下車,也不能回頭。所有的東西(兩個箱子,兩個櫃子,鞋子崇拜等。)他結婚的東西是由取東西的人交給他的。到時候誰撿誰負責到底,不允許中途分給其他人。送他們的人不負責拿東西。到了新郎村口,婆家要找兩個人品好的人幫新娘下馬。請畢摩回西神(彜語意為“略”),意為趕走路上可能遇到的惡鬼,留在外面,讓新郎新娘和孩子平安幸福地生活。新娘進新房後,把送行的人請到正房喝“下馬酒”。新娘在伴娘的陪同下,直到吃晚飯才出來和為她送行的人壹起吃飯。普谷人慷慨熱情,鄰裏關系非常融洽。萬壹結婚,不請自來,要送上錢、毯子、被子、電器等禮物,以示祝賀。晚飯後,我們開始在新房子裏搗亂。參加婚禮的人通常是新郎的妹夫、妹夫、表親和新婚夫婦的好朋友。打擾新房的主要節目有敬酒、咬蘋果、點煙等。麻煩過後,新娘給這些人每人壹雙鞋墊,分享他們的新婚喜悅。第二天早上,新娘把自己做的布鞋送給公婆,公婆還給了她壹定的禮金。回到門口前,壹位老人吩咐夫妻倆磕頭,大家吃飽喝足後就出發了。帶十二雙糯米粑粑,三塊肉,兩瓶酒,給送親的人送禮。去妳媽家磕頭吃飯後,如果距離不遠,當天就回。如果距離遠,就等到第三天。等他們回來,新娘的父親會把他們送回去,兩家人從此成為壹家人。
彜族婚俗的主要傳承人有: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坪地鄉莫西裏村人吳;武雲龍,貴州六盤水市盤縣坪地鄉莫西裏村人;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坪地鄉莫西裏村人吳,不僅把它傳授給了自己的後人,也傳授給了對彜族文化及其彜族感興趣的年輕人。目前有三個徒弟,吳輝,李誌坤,李勝勇。
盤縣彜族的婚俗遵循著壹定的古老制度,是盤縣彜族深厚的歷史傳統文化的積澱。它在彜族從遊牧文化向農耕文化過渡的過程中,保持了大量以婚姻文化為基礎的傳統文化和觀念。既尊重年輕人的自由戀愛,又維護了古代規矩的禮儀。彜族畢摩文化也是其信仰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是盤縣彜族婚俗的特色之壹。盤縣彜族的婚俗也展示了豐富的歌舞文化。其中唱腔主要分為兩類,壹類是酒禮歌,壹類是哭嫁歌。在習俗上,盤縣彜族的民間音樂、歌舞文化和藝術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尤其是歌唱文化最為完整。在盤縣彜族的婚俗中,歌唱是重要的載體,婚俗的發展離不開歌唱。
盤縣彜族婚俗是彜族傳統文化的突出表現,蘊含著彜族的精神、信仰和價值取向,涉及彜族倫理道德、民俗習慣等諸多領域。是彜族活的傳統文化,是雲貴彜族文化圈邊緣比較傳統的婚姻文物。同時,盤縣彜族的婚俗也是當地彜族展示其歌舞文化的平臺,從中可以看到彜族歌舞的諸多藝術文化表現形式。
由於現代化進程和周邊其他民族文化的巨大影響,盤縣彜族婚俗的傳統意識正在消退。大多數彜族年輕人認為他們傳統婚姻的禮儀程序過於復雜和陳腐,不如其他民族特別是漢族簡單和時尚,他們轉向模仿其他民族,不再願意按照他們傳統婚姻的禮儀程序舉行儀式。此外,受現代通訊技術和人類生活節奏加快的影響,彜族家庭中的青年男女往往求助於電話、手機、短信等現代文明的產品,而不是像農耕時代那樣在月光下的山溝裏唱情歌,從而使盤縣彜族婚俗中最生動的歌唱文化日益消失,極大地影響了彜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