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古代發飾有哪些

古代發飾有哪些

摘要:古人講究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因此對於頭發的修飾十分重視。古代婦女常見的發飾有有簪、簪花,釵、梳釵、步搖、篦、金鈿、銀鈿等,這些美麗的發飾既傳承著歷史的氣息,又反映了中國傳統的審美。古代發飾上的圖形包括祥禽瑞獸、花卉果木、人物神仙、吉祥符號等,反映了人們對吉祥的追求。下面來了解壹下中國古代的傳統發飾吧!中國古代發飾名稱大全

古代發飾的起源既有來自於勞動、禦寒遮羞、裝飾悅目,也有來自於模仿和傳感等因素,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和思維基礎。它的內容包括許多,有簪、簪花,釵、梳釵、步搖、篦、金鈿、銀鈿等,在唐代後還出現了冠,其中最古老的是梳飾。中國古代女性發飾種類非常豐富,它的設計制作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深深地體現了民族文化的個性特色。因而,古代婦女發釵無論在裝飾上的題材、內容還是在藝術形式上都承載著悠久的歷史,儼然是吉祥文化標本之集合,反映了中國傳統的審美情結。

1、笄

古人用來束著頭發或者固定帽子的,女子常用來固定發髻。在古代,漢族女子十五歲稱為“及笄”,行笄禮表示成年。

2、簪

簪,是由笄發展而的,是古人用來綰定發髻或冠的長針。可用金,玉,牙,玳瑁等制成。後來專指婦女綰髻的首飾。

殷商時,簪的用途有二:壹為安發,二為固冠。古時,發簪是男女通用。而皇帝在佳節盛典上賜給有功的大臣的禮物也通常是簪。簪子戴玉發絲之上,以古人以首為尊的禮俗,簪子還暗喻了顏面和尊嚴。因此古時有規定,罪犯不可佩戴發簪,即便是貴為皇帝之妃,犯了錯也要退簪請罪。

簪起源於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簪的材料以骨為主,漢代開始出現象牙簪,玉簪,還在簪頭上鑲嵌綠松石。唐宋元時期的譬則大量用金,銀,玉等貴重材料制作。銀簪的制作工藝有鏨花,鏤花及盤花等。盤花是用細銀絲編結而成簪頭的雕刻有植物形、動物形、幾何形、器物形等,造型多樣,其圖案多具有吉祥寓意。另外簪頭造型做扁平壹字型的成為扁方,原為滿族婦女用的大簪,也是簪的壹種。簪子是東方婦女梳各種發簪必不可少的首飾。

3、釵

釵是指由兩股善子交叉組合成的壹種首飾。用來綰住頭發,也有用它把帽子別在頭發上。隋代發釵作雙股形,有的壹股長壹股短,以利方便插戴,中晚唐以後,安插發髻的發釵釵首花飾簡單,另有專供裝飾用的發釵,釵首花飾近於鬢花。釵不僅是壹種頭飾,它還是壹種寄情的表物。古代戀人或夫妻之間有壹種贈別的習俗:女子將頭上的釵壹分為二,壹半贈給對方,壹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見再合在壹起。

4、步搖

古代婦女附在簪釵上的壹種首飾。步搖上有垂珠,步則搖動也。以黃金屈曲成龍鳳等形,其上綴以珠玉點綴。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鳥獸花枝等,晶瑩輝耀,玲瓏有致,與釵細相混雜,簪於發上。

簪插步搖者多為身份高貴之婦女,因步搖所用材質高貴,制作精美,造型漂亮,故而非壹般婦女所能使用。步搖的制作工藝復雜,能充分體現出這壹時期的金銀首飾加工制作水平。同時,我們也能由此推斷出當時理想的婦女形象。《釋名》曰:“步搖,上有垂珠,步則動搖也”。著名服裝史專家周錫保先生認為:步搖乃以黃金為首,如桂枝般相纏,下垂以珠,用各種獸形繞以翡翠為花勝。而陳祥道則以為漢代的步搖是以金為鳳,下有鴟,前有笄,綴五彩玉以垂下,行則動搖。因步搖上有垂珠,再加以翡翠金玉之飾,益臻行步動態之美。

唐代畫作《簪花仕女圖》中,那位手揭紗領的女子,其烏發上便是展翅金鳥飾的步搖,想來隨著人的走動或輕風吹過而微微顫動,多麽生動!民間工匠這種巧妙的造型構思和豐富的藝術想像,為古代女性的頭飾增添了無限的風情。

5、鳳冠

鳳冠,古代皇帝後妃的冠飾,其上飾有鳳凰樣珠寶。明朝鳳冠是皇後受冊、謁廟、朝會時戴用的禮冠,其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發展和完善,因之更顯雍容華貴之美。明清時壹般女子盛飾所用彩冠也叫鳳冠,多用於婚禮時。冠上飾件以龍鳳為主,龍用金絲堆累工藝焊接,呈鏤空狀,富有立體感;鳳用翠鳥毛粘貼,色彩經久艷麗。

宋代的鳳冠以銀為質,外飾龍鳳珠花,並鑲嵌各種寶石。據《宋史·輿服誌》載,皇後戴特大的龍鳳花釵冠,上面綴滿珠寶,並用金銀絲盤成龍鳳及大小花二十四株;皇太子妃戴花釵冠,有大小花十八株,無龍鳳。

明代鳳冠是壹種用金絲網為胎、上綴鳳凰並掛有珠寶流蘇的禮冠。洪武三年規定,皇後鳳冠,圓框之外飾以翡翠,上飾九龍四鳳,另加大小花各十二枝,冠旁各綴二博鬢,用十二花鈿。

明亡清興,清代的服制與明代差別甚大,不過,在用鳳凰圖案修飾女冠上壹脈相承。用貂皮或青絨做成底座,覆以紅緯,紅緯上綴七只金鳳,帽頂正端疊加三只金鳳,每只金鳳頭頂都有壹顆珍珠。另外,冠後綴上金翟壹只,翟尾垂下數行珍珠。

6、華勝

華勝,即花勝。古代婦女的壹種花形首飾,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狀插於髻上或綴於額前。《釋名?釋首飾》:“華勝,華,象草木之華也;勝,言人形容正等,壹人著之則勝,蔽發前為飾也。”《漢書?司馬相如傳下》:“_然白首戴勝而穴處兮。”唐顏師古註;“勝,婦人之首飾也,漢代謂之華勝。”漢時在華勝上貼金葉或貼上翡翠鳥毛,使之呈現閃光的翠綠色,這種工藝稱為貼翠。

7、發鈿

鈿花,起源於南朝宋,有紅、綠、黃三種顏,以紅色為最多,以金、銀制成花形,蔽於發上,是唐代比較流行的壹種首飾。形狀除梅花狀外,還有各式小鳥、小魚、小鴨等,十分美妙新穎。用金,銀,玉,貝等做成的花朵狀裝飾品。明宋應星《天工開物。玉》:“凡玉器琢餘碎,取入鈿花用。”鐘廣言註:“鈿花:用貴重物品做成花朵狀的裝飾品,如金鈿,螺鈿,寶鈿,翠鈿,玉鈿等。”

8、梳篦

梳篦在古時是人手必備的發飾,尤其是婦女,幾乎梳不離身,時間壹久,便形成插梳的風氣。篦是壹種比梳子密的梳頭工具,初時用以去除發垢。唐李賀《秦宮》詩:“鸞篦奪得不還人醉睡氍毹滿堂月。”王琦匯解:“篦,所以去發垢,以竹為之,鸞篦必鸞形象之也。”

9、抹額

抹額,是中國古代的壹種首服,也稱額帶、頭箍、發箍、眉勒、腦包、抹頭,是將布帛織錦等物折疊或裁制成條狀圍勒於額前,多飾以刺繡或珠玉。

抹額是中國傳統婦女重要的裝飾物,其形制多種多樣,工藝手法、顏色圖案豐富多彩。這種首服的起源可以遠溯到商周時期,但“抹額”壹詞始於唐代,於明清時代較為流行。

  • 上一篇:盧溝橋,趙州橋盧溝,小月ppt,誰快點做,今天送到a630222960@qq.com感謝,拿個好高分?
  • 下一篇:臺灣特色小吃?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