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古代皇帝的名字為什麽從“謚號”變成了“廟號”?兩者有什麽區別?

古代皇帝的名字為什麽從“謚號”變成了“廟號”?兩者有什麽區別?

為什麽古代皇帝的稱號會從“死後封號”變成“廟號”?兩者有什麽區別?下面小編給妳詳細解答。

在中國古代史書中,對前朝皇帝的稱呼有壹個比較統壹的習俗。壹般是三到四個字,以朝代名稱開頭,如漢景帝、漢光武帝、隋楊迪、唐高宗、明朝成祖等。

但這裏有壹個很奇怪的現象:唐朝以前,皇帝以“皇朝皇帝”的形式稱呼最後壹個字“皇帝”;唐朝以後,皇帝稱呼的最後壹個字是“祖”或“宗”。格式改為“朝名為祖”或“朝名為祖”。

這是為什麽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唐以前皇帝叫謚號,唐以後皇帝叫廟號。兩人的轉折點是壹個人,歷史上唯壹正統的女皇帝,武則天。想知道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就必須知道死後封號和寺廟的意義和區別。

皇帝、總督、大臣死後,死後封號是為了表彰其行為和道德品質而授予的壹種評價性的稱號。根據《易周樹釋法解》,“然而,周公旦和太公都希望王業作為他們的繼承人,為木材工業做出貢獻,最後被埋葬。他們制作了壹塊石頭,然後描述了石頭的制作方法。石頭和線的痕跡;數字,工作表;如果古代的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們會得到壹個好名字。可見對功名的追求應該是從西周開始就已經形成了。

謚號在春秋戰國時期成為固定制度,專門用於評價帝王將相的得失。秦始皇統壹天下後,廢除謚號制度,西漢復辟,壹直延續到清朝末年。唐朝以前,謚號基本都是壹兩個字。歷史學家通常以“皇帝謚號”的形式稱呼死去的皇帝。

皇帝死了,在太廟裏祭拜,就用廟名來紀念他的名字。它起源於商朝。西周沒用。後來秦始皇取消了廟號和謚號,因為“廟號和謚號”的決定會導致“子談父,臣談君”的局面。寺門的使用是在西漢時期恢復的。與死後的爵位不同,這座神廟是國王獨有的爵位。

據《孔子家語廟制》:“古之先人有功德,以德而居。那些自稱祖先的人沒有毀壞他們的廟宇。”可見,皇帝的廟號壹般都以“祖”或“宗”結尾,標準顯而易見。有開拓精神的帝王壹般稱為‘祖’,有成功精神的帝王壹般稱為‘宗’。大多數寺廟的名字只有壹兩個字。所以史學家也會按照“朝代名、廟號、祖先或宗族”的格式來稱呼死去的皇帝。

無論是謚號還是廟號,都只是用來稱呼皇帝的壹個詞。但是這個界限為什麽會出現在唐朝,或者具體到武則天?

唐高宗執政之初,他的權力受到孫昌無極和褚遂良的嚴重制約,武則天成為他最堅定的盟友。夫妻倆壹致同意,他們的利潤被砍掉。唐高宗終於打敗了孫昌無極和褚遂良,開始獨自治理國家。因此,唐高宗早年對武則天非常信任,聽從了他的建議。武則天曾向唐高宗暗示,被立為始皇帝的“文帝”不足以表達他的偉大,也不能體現唐高宗的孝順。於是,商遠元年,封其父為“文帝”。謚號應該是謚號崩潰的開始,中國古代的皇帝。本來,按照正常的傳統,李世民應該被後人稱為“王堂”。加了這個名字以後,就方便叫這個廟太宗了。

然而,武則天對李世民的贊頌以及她死後的封號僅僅是個開始,因為這位女皇帝非常不正統。唐高宗死後,她謚號丈夫為“皇帝中的皇帝”。她去世後留下的遺產使她的兒子唐中宗李欣在死後將“偉大女王”的稱號授予自己,這仍然是壹種不尋常的方式。

如果延長謚號只是武則天的個人行為,也不會是壹個轉折點。問題是,武則天相當於打開了壹個潘多拉的盒子。後人以她為榜樣,把死後的頭銜加到了傑出領袖的名單上。

例如,唐玄宗武則天的孫子繼承了其祖母的謚號做法:他在謚號中增加了唐高祖為“堯帝和”皇帝,唐太宗為“和”皇帝,唐高宗為“蕭弘帝”。

唐朝以後,歷代皇帝都給祖先的名字加上各種好聽的詞和短語,又擔心字典裏的詞不夠用。這樣,死後的標題篇幅越來越大,含義也越來越浮誇無厘頭。清代甚至有20多個謚號字。那是謚號的“成田廣韻聖德親王李濟仁蕭段毅秦安弘文葉丁高第”,真是讓人惡心。遺產已經完全失去了評估、分析和最後總結的作用。

幸運的是,保留了寺廟名稱短小精悍的傳統。唐朝以前,不是每個皇帝都有廟號的。比如西漢對於寺廟名稱的制定就非常謹慎和嚴格。只有四個皇帝,漢高祖劉邦,朝鮮皇帝,劉漢武皇帝車和皇帝,有寺廟名稱。

唐朝以後,隨著謚號年限的增加,廟號幾乎成了每個皇帝的稱號。另外,寺廟的名字也有壹些復雜的感情,所以唐朝以後的史家就把寺廟的名字作為皇帝的稱號。

事實上,死後寺廟和頭銜之間往往會有重疊。遺書中的典型人物是文和吳。根據謚號褒貶的含義,可分為“美讒言”、“公正讒言”和“邪惡讒言”。

“文”和“武”是最著名的“石梅”,據明朝《釋法解》:

“四海壹家,修德遠道而來,勤學好問,德才兼備,為人善良,愛民好學”可謂“文采”之至。

“丁克禍亂,護豐功偉績,強敵之德,強化禮儀,強而從之,開疆拓土,抗侵略,懲人”可視為“力”。

堪稱兩個評價最好的追悼會。歷史上,謚號為‘文’和‘武’的兩個皇帝,堪稱壹家之主,壹家之君。

不過‘文’和‘武’這兩個字雖然在寺廟名稱中也是表彰會的意思,但卻相當常見。唐文宗和明朝武帝絕對不屬於漢武帝和隋文帝。

除了謚號和廟號之外,史家還有另外壹種稱呼皇帝的方式,就是年號。

封建王朝用來確定年份的名稱,通俗地說就是官方歷法,起源於漢武帝,壹直沿用到清末。明清以前,皇帝經常改年號。比如武則天在位15年,用了17個頭銜。年數經常變化,不能用來稱呼皇帝。而明清皇帝很少改頭銜,所以頭銜就成了皇帝的姓,這就是萬歷、崇禎、康熙、甘龍的由來。

需要註意的是,死後的稱號和殿名都是皇帝死後的後人起草的。影視作品中,皇帝生前被追稱謚號或廟號的事實是絕對不存在的。這是導演和編劇的無知和鬧劇。

  • 上一篇:歷史必修3知識點總結第壹單元
  • 下一篇:吉利汽車集團發展歷程回顧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