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3、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4、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
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
6、誌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7、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8、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呂氏春秋用眾》
9、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
10、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左傳僖公九年》
11、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
12、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裏仁》
1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14、日新之謂盛德。――《周易系辭上》
15、義之所在,不傾於權,不顧其利。《荀子榮辱》
16、百尺竿頭,更進壹步。朱熹
17、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惡。《戰國策魏策》
1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裏仁》
1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顏淵》
20、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證於人。《荀子性惡》
2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22、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
23、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4、秦惡聞其過而亡,漢好謀能聽而興。薛瑄
25、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26、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楊雄
27、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左傳僖公九年》
28、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
29、知而好問者聖傾,勇而好問者勝。《文字自然》
30、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左傳隱公六年》
31、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尚書大禹謨》
32、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系辭下》
33、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
34、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
3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論語子罕》
36、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3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3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論語子罕》
39、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40、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誌。《禮記》
41、千人同心,則得千人力;萬人異心,則無壹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訓》
42、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史記陳涉世家》
43、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44、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墨子辭過》
45、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淮南子泛論訓》
46、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醜上》
47、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48、大義滅親。――《左傳隱公四年》
49、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50、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增廣賢文》
51、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於謙
5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莊子山木》
5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54、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55、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56、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論語子罕》
57、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58、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
59、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荀子榮辱》
60、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裏仁》
61、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62、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墨子修身》
63、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宣公十二年》
64、公正無私,壹言而萬民齊。《淮南子修務訓》
65、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尚書周官》
6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67、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王守仁
68、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醜下》
69、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
70、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71、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陸九淵
72、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
73、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墨子修身》
74、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75、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76、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77、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茍》
7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
79、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證於人。――《荀子性惡》
關於古代道德修養的名言警句大全摘抄
壹個人必須把他的全部力量用於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費在任何別的事情上。---------列夫托爾斯泰
君子不可以不修身。------子思
去讒賤貨,所以修身。康有為
習慣沒有法律那樣明智,可它們往往更盛行。-------狄斯累利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
驕諂,是壹個人。遇勝我者則諂,遇不知我者則驕。申居鄖
心靈純潔的人,生活充滿甜蜜和喜悅。 列夫托爾斯泰
身不修則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於家者蓋寡矣,而況於天下乎。武則天
我們有力的道德就是通過奮鬥取得物質上的成功;這種道德既適用於國家,也適用於個人。 羅素
奢則妄取茍取,誌氣卑辱;壹從儉約,則於人無求,於己無愧,是可以養氣也。羅大經
壞事情壹學就會,早年沾染的惡習,從此以後就會在所有的行為和舉動中顯現出來,不論是說話或行動上的毛病,三歲至老,六十不改。 克雷洛夫
由智慧養成的習慣成為第二天性。 ------培根
修身不言命,謀道不擇時。 -------無稹
習慣是壹個人思想與行為的領導者。 ------愛默生
不論妳是壹個男子還是壹個女人,待人溫和寬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稱。壹個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斷,決不等於用拳頭制止別人發言。薩迪
蘭芳不厭谷幽,君子不為名修。《養正遺規》
美德大都包含在良好的習慣之內。帕利克
修身以敬,勿托以尊。晉書
真誠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喬叟
道德模範名言警句
1、學道德模範,樹文明新風,促社會和諧。
2、知榮辱樹新風做文明的楚州人。
3、學習道德模範,爭當道德模範。
4、崇尚道德模範、學習道德模範、爭當道德模範。
5、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6、評選道德模範,倡導文明新風。
7、助人為樂、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見義勇為。
8、文明是城市之魂,美德是立身之本。
9、人人參與道德建設,美德養成從我做起。
10、學道德模範,樹文明新風,促社會和諧。
11、學習道德模範精神,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12、學習道德模範,樹立文明道德風尚。
13、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14、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提高優質服務水平。
15、學模範,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
16、學習道德模範,培育文明道德風尚。
17、以創建促和諧,以和諧促發展。
18、學習道德模範,弘揚傳統美德。
19、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
20、樹立道德新風,弘揚社會正氣。
21、評道德模範,樹群眾典型,倡導文明新風。
22、道德是立人之本、創業之策、為政之根。
23、德育重在堅持,文明貴在行動。
孔子道德名言警句
1、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2、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3、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逼好。
4、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5、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7、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8、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9、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10、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11、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12、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13、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1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5、誌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16、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7、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18、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19、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20、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21、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2、賢哉,回也!壹簞食,壹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2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2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26、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壹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27、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28、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29、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
30、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31、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32、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3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3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35、其身正,不令而行。
36、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3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38、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39、德不孤,必有鄰。
40、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41、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42、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43、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44、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4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47、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48、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49、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50、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5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52、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53、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54、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55、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56、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57、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中華道德名言警句
1、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2、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荀子榮辱》
3、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李鹹用《送人》
4、惟公則生明,惟廉則生威。石成金《傳家寶紳瑜》
5、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周易》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7、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張載《正蒙乾稱》
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論語子罕》
9、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尚書周官》
10、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
11、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荀子榮辱》
12、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13、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裏仁》
14、有功則賞,有罪則刑。司馬光《進修心治國要劄子狀》
15、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
16、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醜上》
17、人固有壹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18、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遊《示兒》
19、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四書章句集註論語集註卷壹》
20、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佚名《烏江》
21、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
22、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於謙《無題》
23、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左傳隱公六年》
24、不遷怒,不貳過。《論語》
2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
26、克己復禮為仁。壹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論語顏淵》
27、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28、不降其誌,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29、義,誌以天下為芬。《墨子經說上》
30、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
31、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論語泰伯》
32、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33、單者易折,眾則難摧。崔鴻《三十國春秋西秦錄》
34、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35、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陸九淵《與傅全美》
36、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3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38、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史記陳涉世家》
39、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周易系辭上》
40、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離婁上》
41、千人同心,則得千人力;萬人異心,則無壹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訓》
42、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裏仁》
43、和以處眾,寬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錄》
44、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劉向《說苑正理》
45、不怨天,不尤人。《論語》
46、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
47、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離婁下》
48、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49、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50、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
51、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佚名《嶽陽樓記》
52、義者,心之養也;利者,體之養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養重於義》
53、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
54、富貴而驕,自遺其咎。《老子》第九章
55、衣冠不正,則賓者不肅。進退無儀,則政令不行。《管子形勢解》
56、誌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57、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資治通鑒》
58、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
59、有誌不在年高,無誌空長百歲。石成金《傳家寶俗諺牧民》
6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6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62、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63、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醜下》
64、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論語子罕》
65、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
66、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張載《正蒙中正》
67、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68、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淮南子泛論訓》
6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70、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惡。《戰國策魏策》
71、有誌者事竟成。《後漢書耿弇列傳》
72、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73、百尺竿頭,更進壹步。朱熹《答鞏仲至》
74、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白居易《與元九書》
75、誌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76、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77、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名句作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古代道德名言警句》內容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想獲取更多名句內容可以點擊 心靈傷感名言警句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