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銀是壹種美麗的白色金屬,它的拉丁文名字來自梵文,意思是淺色的。
銀具有很高的延展性,因此可以碾壓成只有0.00003厘米厚的透明箔,1克重的銀粒就可以拉成約兩公裏長的細絲。
銀的導熱性和導電性在金屬中名列前茅。銀絲可用來制作靈敏度極大的物理儀器元件;各種繼電器中重要的接觸點的接頭就是用銀制做的,無線電系統中重要的元件在焊接時也要用銀作焊料。各種自動化裝置、火箭、潛水艇、計算機、核裝置以及通訊系統,所有這些設備中都有大量的接觸點。在使用期間,每個接觸點要工作上百萬次。為了能承受這樣嚴格的工作要求,接觸點必須耐磨,性能可靠,還必須能滿足許多特殊的技術要求。這些接觸點壹般就是用銀制造的,人們很願意使用銀,就是因為它完全能滿足種種要求。如果在銀中加入稀土元素,性能就更加優良。用這種加稀土元素的銀制作的接觸點,壽命可以延長好幾倍。
硝酸銀見光或遇有機物就分解出銀。銀如果是極小顆粒就呈灰黑色。這種化合物用於鍍銀或制造其他銀的化合物,也是制作照相底片感光層的主要原料。硝酸銀隨濃度不同,可起收斂、殺菌或腐蝕作用。用硝酸銀棒戎其濃溶液可以腐蝕過度增生的肉芽組織,其稀溶液可用於眼結膜炎的治療。
氧化銀極易溶解在氨水中,溶液久置後,有時會析出有強烈爆炸性的黑色晶體。氧化銀在玻璃工業中用作著色劑。
溴化銀的感光作用,用來制造照相底片的感光層。
元素名稱:銀
元素原子量:107.9
元素類型:金屬
發現人: 發現年代:
發現過程:
在古代,人類就對銀有了認識。銀和黃金壹樣,是壹種應用歷史悠久的貴金屬,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由於銀獨有的優良特性,人們曾賦予它貨幣和裝飾雙重價值,英鎊和我國解放前用的銀元,就是以銀為主的銀、銅合金。
銀白色,光澤柔和明亮,是少數民族、佛教和伊斯蘭教徒們喜愛的裝飾品。銀首飾亦是全國各族人民贈送給初生嬰兒的首選禮物。近期,歐美人士在復古思潮影響下,佩戴著易氧化變黑的白銀鑲淺藍色綠松石首飾,給人帶來對古代文明無限美好的遐思。而在國內,純銀首飾亦逐漸成為現代時尚女性的至愛選擇。銀是古代就已經知道的金屬之壹。銀比金活潑,雖然它在地殼中的豐度大約是黃金的15倍,但它很少以單質狀態存在,因而它的發現要比金晚。在古代,人們就已經知道開采銀礦,由於當時人們取得的銀的量很小,使得它的價值比金還貴。公元前1780 1580年間,埃及王朝的法典規定,銀的價值為金的2倍,甚至到了17世紀,日本金、銀的價值還是相等的。銀最早用來做裝飾品和餐具,後來才作為貨幣。
純銀是壹種美麗的白色金屬,銀的化學符號Ag,來自它的拉丁文名稱Argentum,是“淺色、明亮”的意思。它的英文名稱是Silver。銀具有很高的延展性,可以碾壓成只有0.00003cm厚的透明箔,1g重的銀粒就可以拉成約2km的細絲。銀的導熱性和導電性在金屬中名列前茅。
單質銀
純銀是壹種美麗的銀白色的金屬,它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其導電性和傳熱性在所有的金屬中都是最高的。例如,若令汞的導電性為1,則銅的導電性為57,而銀的導電性為59,占首位。因此,銀常用來制作靈敏度極高的物理儀器元件,各種自動化裝置、火箭、潛水艇、計算機、核裝置以及通訊系統,所有這些設備中的大量的接觸點都是用銀制作的。在使用期間,每個接觸點要工作上百萬次,必須耐磨且性能可靠,能承受嚴格的工作要求,銀完全能滿足種種要求。
在所有金屬中,銀對自然光線的反射性能最好,因此,銀在制鏡工業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另外,銀離子能殺菌。我國內蒙古壹帶的牧民常用銀碗盛馬奶,可以長期放置而不會變酸。
銀的特征氧化數為+1,其化學性質比銅差,常溫下,甚至加熱時也不與水和空氣中的氧作用,但久置空氣中能變黑,失去銀白色的光澤,這是因為銀和空氣中的H2S化合成黑色Ag2S的緣故。
4Ag + H2S + O2 = 2Ag2S + 2H2O
銀不能與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放出氫氣,但銀能溶解在硝酸或熱的濃硫酸中:
加熱
2Ag + 2H2SO4(濃) ==== Ag2SO4 + SO2↑ + 2H2O
銀在常溫下與鹵素反應很慢,在加熱的條件下即可生成鹵化物:
473K
2Ag + F2 ===== 2AgF 暗棕色
加熱
2Ag + Cl2 ===== 2AgCl↓ 白色
加熱
2Ag + Br2 ===== 2AgBr↓ 黃色
加熱
2Ag + I2 ===== 2AgI↓ 橙色
銀對硫有很強的親合勢,加熱時可以與硫直接化合成Ag2S:
加熱
2Ag + S ==== Ag2S
元素描述:
銀白色金屬。密度:10.5克/厘米3。熔點:961.93℃,沸點2213℃。化合價+1。富延展性,是導熱、導電性能很好的金屬。第壹電離能7.576電子伏。化學性質穩定,對水與大氣中的氧都不起作用;易溶於稀硝酸、熱的濃硫酸和鹽酸、熔融的氫氧化堿。
元素來源:
銀礦主要有輝銀礦,其次是角礦,也有自然銀。由銀礦與食鹽和水***熱,再與汞結合為銀汞齊,蒸去汞而得銀。或由銀礦以氰化堿類浸出後加鉛或鋅使銀沈澱而制得。
元素用途:
用於制合金、焊藥、銀箔、銀鹽、化學儀器等,並用於制銀幣和底銀等方面。
元素輔助資料:
銀在自然界中很少以單質狀態存在,大部分是化合物狀態,因而它的發現要比金晚,壹般認為在距今5500-6000年以前。涅克拉索夫的《普通化學教程》中也談到自然銀,曾經發現的最大銀塊重13.5噸。
天然銀多半是和金、貢、銻、銅或鉑成合金,天然金幾乎總是與少量銀成合金。我國古代已知的琥珀金,在英文中稱為ELECTRUM,就是壹種天然的金、銀合金,含銀約20%。最初由於人們取得銀的量很小,使得它的價值比金還貴。在大約公元前1780-1580年間埃及王朝的法典中規定,銀的價值是金的兩倍。甚至到17世紀,在日本銀和金的價值還是相等的。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中講到:“……而銀的開采卻以礦山勞動和壹般比較高度的技術發展為前提。因此,雖然銀不那麽絕對稀少,但是它最初的價值卻相對地大於金的價值。”
到13-14世紀,我國和歐洲都發展起灰吹法檢驗金、銀。這也是壹種分離金、銀中雜質的方法,又稱烤缽冶金法。這種方法是將待檢驗的金、銀試樣或采得的金、銀放置在用動物骨灰制成的缽中加熱,鉛和其他雜質形成氧化物,部分被鼓風吹去,部分滲入灰中,留下未氧化的金、銀。這樣可以計算出試樣或礦金中含金、銀的量和純度。這種方法至今也用在分析化學中。
銀在我國古代稱為白金。西方古代人們用月亮的符號來表示銀,拉丁文中, “銀”是argentum,來自希臘文argyros(明亮)。因此,銀的化學元素符號是Ag。
月亮般的金屬——銀
銀,永遠閃耀著月亮般的光輝,銀的論文原意,也就是“明亮”的意思。我國也常用銀字來形容白而有光澤的東西,如銀河、銀杏、銀魚、銀耳、銀幕等。
我國古代常把銀與金銅並列,稱為“唯金三品”。《禹貢》壹書便記載著“唯金三品”,可見我國早在公元前二十三世紀,即距今四千多年前便發現了銀。在大自然中,銀常以純銀的形式存在,人們便曾找到壹塊重達13.5噸的純銀!另外,也有以氯化物與硫化物的形式存在,常同鉛、銅、銻、砷等礦石***生在壹起。
銀的導電本領,在金屬中數第壹。壹些袖珍無線電中用銀作導線。銀也很富有延展性。
我國內蒙古壹帶的牧民,常用銀碗盛馬奶,可以長期保存而不變酸。據研究,這是由於有極少量的銀以銀離子的形式溶於水。銀離子能殺菌,每升水中只消含有壹千億分之二克的銀離子,便足以使大多數細菌死亡。古埃及人在兩千多年前,也已知道把銀片覆蓋在傷口上,進行殺菌。現在代,人們用銀絲織成銀“紗布”,包紮傷門,用來醫治某些皮膚創傷或難治的潰瘍。
銀不會與氧氣直接化合,化學性質十分穩定。奇怪的是,1902年2月,在拉丁美洲古巴附近的馬提尼島上,銀器在幾天之內都發黑了。後來查明,原來火山爆發了,火山氣中含有少量硫化氫,它與銀作用生成黑色的硫化銀。平常,空氣中也含有微量的硫化氫,因此,銀器在空氣中放久了,表面也會漸漸變暗,發黑。另外,空氣中夾雜著微量的臭氧,它也能和銀直接作用,生成黑色的氧化銀。正因為這樣,古代的銀器到了現在,表面不象古金器那麽明亮。不過,含有30%鈀的銀鈀合金,遇硫化氫不發黑,常被用來制作假牙及裝飾品。
銀在稀鹽酸或稀硫酸中,不會被腐蝕。但是,熱的濃硫酸、濃鹽酸能溶解銀。至於硝酸,更能溶解銀。不過,銀能耐堿,所以在化學實驗室中,熔融氫氧化鉀或氫氧化鈉時,常用銀坩堝。
銀與金壹樣,也是金屬中的“貴族”,被稱為“貴金屬”,過去只被用作貨幣與制作裝飾品。現在,銀在工業上有了三項重要的用途:電鍍、制鏡與攝影。
在壹些容易銹蝕的金屬表面鍍上壹層銀,可以延長使用壽命,而且美觀。鍍銀時,以銀為正極,工件為負極(圖34),不過,不能直接用硝酸銀溶液作為電解液,因為這樣銀離子的濃度太高,電鍍速度快,銀沈積快,鍍上去的銀很松,容易成片脫落。壹般在電解液中加入氰化物,由於氰離子能與銀離子形成絡合物,降低了溶液中銀離子的濃度,降低了負極銀的沈積速度,提高了電鍍質量。隨著銀的折出,電解液中銀離子濃度下降,這時銀氰絡離子不斷解離,源源不斷地把銀離子輸送到溶液中,使溶液中的銀離子始終保持壹定的濃度。不過,氰化物劇毒,是個很大缺點。
玻璃鏡銀光閃閃,那背面也均勻地鍍著壹層銀。不過,這銀可不是用電鍍法鍍上去的,而是用“銀鏡反應”鍍上去的:把硝酸銀的氨溶液與葡萄糖溶液倒在壹起,葡萄糖是壹種還原劑(現在制鏡廠也有用甲醛、氯化亞鐵作還原劑),它能把硝酸銀中的銀還原成金屬銀,沈澱在玻璃上,於是便制成了鏡子。熱水瓶膽也銀光閃閃,同樣是鍍了銀。
銀在制造攝影用感光材料方面,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因為照像紙、膠卷上塗著的感光劑,都是銀的化合物——氯化銀或溴化銀。這些銀化合物對光很放感。壹受光照,它們馬上分解了。光線強的地方分解得多,光線弱的地力分解很少。不過,這時的“像”還只是隱約可見,必須經過顯形,才使它明朗化並穩定下來。顯影後,再經過定影,去掉底片上未感光的多余的氯化銀或溴化銀。底片上的像,與實景相反,叫做負片—光線強的地方,氯化銀或溴化銀分解得多,黑色深(底片上黑色的東西就是極細的金屬銀),而光線弱的地方反而顯得白壹些。在印照片時,像片的黑白與負片相反,於是便與實景的色調壹致了。現代攝影技術已能在微弱的火柴的光下、在幾十分之壹到幾百分之壹秒中拍出非常清晰的照片。如今,全世界每年用於電影與攝影事業的銀,已達150噸。
銀的最重要的化合物是硝酸銀。在醫療上,常用硝酸銀的水溶液作眼藥水,因為銀離子能強烈地殺死病菌。
價格壹般在70元左右/克,純度為999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