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染,古稱蠟纈,被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術,分別是絞纈紮染和夾纈鏤空印花。蠟帷幔簡單來說就是用蠟在亞麻、絲綢、棉花、羊毛等織物上繪制圖案,然後浸入染缸中。有蠟的地方,顏色染不出來。當蠟被去除時,美麗的圖案就會出現。這是蠟染的。
中國的染織技術早在西周就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據《禮記》等文獻記載,當時有專門的官員負責織物染色。湘西在古代屬於楚國,也有壹個掌管靛藍生產的“蘭銀”官。說明當時的絲綢織染工藝是相當大的。
鳳凰蠟染原始簡單,分為兩個流派:壹個是土家蠟染印花布;壹種是苗族蠟染土布。
土家蠟染印花講究純粹的配色和構圖,形成的布料色彩艷麗,具有獨特純正的藝術風格和突出的燙色工藝特點。
鳳凰土家蠟染印花布是在白布上鋪上雕刻成各種空白花卉圖案的軟木板或紙板模具,將蠟液倒入花卉圖案的空白中,幹燥後,用當地生長的染料汁液含量高的植物制成染液進行浸染。去除防染蠟後,可以顯示藍色和白色圖案。
苗族蠟染土布講究純染,不講究華麗的雕刻,給人壹種自然純凈的藝術感,其突出的工藝特點是冷色調。
蠟染土布的方法是直接用蠟汁溶液在土布上畫出所需的圖案或書寫字體,然後放入染缸中進行冷浸染、氧化、高溫脫蠟、風幹。
鳳凰蠟染的兩個流派自然有不同的工藝色彩,但* * *的相似性表現為古樸典雅,概念簡單明了,這主要是地域習俗的差異和人們對生活願望的取向造成的。
苗族蠟染歷史悠久。早在秦漢時期,苗族的祖先就已經掌握了蠟染技術。“用蠟在布上畫花,然後染色。當蠟被去除時,圖案就像繪畫壹樣。”這種蠟染布曾被稱為“幹斑布”。
在宋代,鳳凰的蠟染非常流行。在明清時期,蠟染制品大多用作服裝或床單、窗簾、枕頭等。
在湘西的許多地方,流行著蠟染歌,描述蠟染的起源:
古時候,有壹個聰明美麗的苗族姑娘。她對自己衣服的統壹顏色不滿意。她壹直想在裙子上染各種花卉圖案,但是壹個壹個用手工畫出來太麻煩了,但是壹時想不出什麽好辦法,整天悶悶不樂。
有壹天,女孩看著壹簇簇的花看了很久,但她在冥想中睡著了,沒有想到它。
幽暗中,壹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百花仙子帶她來到壹座百花園,園中奇花異草數不勝數,鳥語花香,蝴蝶飛舞,蜜蜂忙碌。女孩在花園裏看了又看,看得入迷,她甚至不知道蜜蜂爬滿了她的衣服
當她醒來的時候,她並不知道自己剛才睡著了,她再低頭壹看:花裏的蜜蜂真的剛剛飛走了,在她的衣服上留下了蜂蜜汁和蜂蠟的斑點,非常難看。她只好把裙子拿到存放靛藍的染缸裏,想把裙子再染壹遍,想把蠟痕蓋住。染色後,拿去開水漂漂色。
當女孩從開水中拿出裙子時,奇跡出現了:染過蜂蠟的深藍色裙子上出現了美麗的白花。
女孩心動了,立刻找到了蜜蠟。加熱煮沸後,她用樹枝在白布上畫了蠟像,然後放入靛藍染料溶液中染色。最後,她用開水將蜂蠟融化,布上出現了各種白色的花朵。哦!染缸裏染著印花布,姑娘歡快地唱著山歌。
當人們聽到女孩的歌聲時,他們紛紛來到她家,聽她講述花園裏的夢想,觀看她染的花裙子,學習她畫花的技巧。大家回到家後,都按照姑娘教的方法,染出了各種各樣的花布。從那時起,蠟染技術就在苗寨中傳播開來。
鳳凰苗族蠟染產品多為深藍色底色,白色花朵,圖案鮮艷清晰,古樸典雅。展示了苗族人民自己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間工藝美術技藝。
鳳凰蠟染有浮雕染色和手工染色兩種。壓花是將圖案投影在木板上,根據投影雕刻出正反面模板,放在兩個模板之間,在模板中倒入專用染料,染色後晾幹。手工染色是將雕刻好的模板壓在光滑的布面上,然後用專用刷子蘸上染料刷,晾幹後打開。
蠟染布可用作壁掛、屏風、被套、臺布、服裝等。壹件完美的蠟染,工藝復雜,色彩獨特,民族風格濃郁,是饋贈親友的最佳選擇。
鳳凰人喜歡用這種蠟染印花布。蠟染的靈魂是“冰紋”,是蠟塊折疊爆裂導致染料滲透不均勻而產生的染色紋路,是壹種具有抽象色彩的圖案紋理。
鳳凰蠟染有兩個技巧:蠟畫和蠟染。蠟染制作工具主要有銅刀蠟筆、瓷碗、水盆、大針、骨針、禾草、染缸等。
制作時,先將土布用草木灰過濾水浸泡,去除纖維中的脂質,這樣便於打蠟上色。然後在小瓷碗中放入適量的黃蠟,將瓷碗放在熱木灰上,黃蠟加熱融化成液體後,就可以用蠟刀蘸蠟汁在布上畫了。
鳳凰蠟染不做打樣,只憑構思畫,不使用尺子和圓規。畫出來的線、直線、方圓圖形可以很好的吻合疊起來;畫的花鳥蟲魚栩栩如生。
將有蠟花的布用溫水浸泡,放入靛藍染缸中,反復浸泡,確認布已染好,再拿到河邊漂洗,讓清水洗去浮色,再放入鍋中用清水煮沸,使黃蠟融化浮在水面上,回收再用。當蠟融化時,它顯示出白色的圖案。之後蠟染反復漂洗,去除殘留的黃蠟,才算完成。
苗族人用流傳千年的秘法手工紮染和蠟染。立領、圓領、扣領等蠟染服裝搭配各種款式,有壹種時尚的風格。
用純天然染料染色,無副作用。對皮膚也有消炎和保健作用,是最好的環保保健品。
鳳凰蠟染品種主要有壁掛系列、蠟染字畫、蠟染臺布、蠟染字母塞、蠟染服裝、蠟染圍巾、蠟染工藝包等民族蠟染和民族娃娃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