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古箏小知識

古箏小知識

1. 初學古箏應該先練習什麽

方法很簡單除小指外,其他四指分別和拇指進行彈奏,可以左右手同時練習,不需要旋律,要的是力度,靈活性! 每個手指從離拇指彈奏的那根最近的弦開始,慢慢下行,壹般快到8度時,再上行。 無名指的練習是最難的,開始練習的時候會感覺很別扭,特別是彈和拇指最近的那根弦(井崗山上太陽紅裏面如“6161,2323”就有很多用到無名指和拇指、中指彈相鄰音的指法),平時傳統曲子裏面用無名指彈奏的旋律段,倒不是很多的。 可以加強無名指和拇指的彈奏! 在練習的時候,要充分感受到第壹指關節的發力,而不是整個手指在發力。某個手指在彈奏的時候,整個手掌,其他幾個手指均發松狀態,千萬不要將其他手指上翹,否則,整個手掌都會很緊張,很累! 每天練習個10分鐘,肯定有所收獲!我練習之後,發現手指的爆發力,靈活性,放松性,有了很大提高! 有興趣的話,各位箏友可以試試. 練習曲: 1.右手:1151 1151 6636 6636 5525 5525。。依次下去 左手:(同右手) 2.右手:1151 1151 6636 6636 5525 5525。。依次下去 . . . . 左手:1351 6236 5125 3613。。依次下去 3.右手:1151515611 6636363566 5525252355 3313131233。。依次下去 左手:1151 1151 6636 6636 5525 5525。。依次下去 4.(這個有點難,如果想學就得下點工夫) 左手先彈;1351 右手再彈:351 左手先彈:2562 右手再彈:562 左手先彈:3613 右手再彈:613 。。依次下去 ^-^祝妳成功! (給妳個網址,進去看看,慢慢練習: /v?word=%B3%F5%BC%B6%B9%C5%F3%DD&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1024)

麻煩采納,謝謝!

2. 古箏入門基本知識

古箏入門基本知識有:

1. 古箏的選擇。購買古箏時應盡量選擇有品牌的、有知名度的、有售後服務的壹些廠家,這樣對於我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65656633們古箏的品質和服務是有保障的。

2. 古箏的構造。古箏的基本構造:箏首、前嶽山、琴碼、面板、琴弦、後嶽山、穿弦孔、箏尾。

3. 古箏的擺放。古箏的琴架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壹種是連體式琴架、壹種是分體式琴架,琴架擺放時要註意高低之分,高的壹方放置在前嶽山位置,低的壹方放置在後嶽山位置。

4. 義甲的選擇與佩戴。選擇使用玳瑁材質的義甲。假指甲如果兩面都是平面,則無所謂反正;如有壹面是弧形,則需將凹面貼著指肚。膠布應纏在手指第壹關節的中部,緊貼指肚,避免膠布粘在第壹關節活動處,影響手指靈活,膠布纏繞手指2-3圈。

5. 古箏的坐姿。選擇壹張高矮合適的凳子,要求彈奏者坐在凳子上彈奏者的腰部與箏面平行,身體坐正,後背挺直;彈奏者坐凳子的前1/2,不要坐滿整個凳子。身體正前方對著古箏的第壹個琴碼(腳碼);身體離古箏大約1到2拳頭的距離,兩腳可以前後錯開平放。

6. 分辨琴弦。在常用的古箏***有21跟琴弦,初學時壹般以D調定線,弦序是按照中國傳統的無聲調式音階“官、商、角、徽、羽”循環排列的,對應簡譜上的“1 2 3 5 6” 。

古箏又名漢箏、秦箏、瑤箏、鸞箏,是中國漢民族傳統樂器中的箏樂器,屬於彈撥樂器。它是中國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之壹。它的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演奏技巧豐富,具有相當強的表現力,因此它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3. 求古箏入門知識

在民樂裏面,古箏算是比較容易入門的。

如果妳不想找老師學的話,還是建議妳去買壹點書籍來看,或者到網上找點教學視頻,我覺得不管學什麽都要把基礎學紮實。 下面有些基本的知識,希望對妳有幫助。

箏是壹種多弦多柱的彈撥樂器。它的外形近似於長箱形,中間稍微突起,底板呈平面或近似於平面。

箏的頭部有緩緩而落的箏腳。在木制箱體的面板上張設箏弦。

在每條弦下面安置碼子,碼子可以左右移動,用來調整音高和音質。 箏的品種不壹,構造也不盡相同,下面介紹的是壹種二十壹弦箏的構造。

箏主要由面板,底板、邊板、箏頭、箏尾、嶽山、碼子、琴釘、出音孔和箏弦等部位組成。箏的優劣取決於各部分材料質地及制作工藝的高低。

箏的***鳴體由面板、底板和兩個箏邊組成。在***鳴體內有音橋,呈拱形,它除了***鳴效果的需要外,還起著支撐的作用。

***鳴體的質量和結構對箏的音響影響很大。 「面板」用放置多年、木質幹而松的梧桐木來制作。

也有人試用白松制作。蒙族箏的面板用楊木制成。

「底板」用梧桐木制作或者用其它的硬質木料制作。領導作用 「箏邊」也稱邊板,即箏的側幫。

箏有兩個箏邊,靠近身體的壹側稱為內箏邊,另壹側稱為外箏邊。箏邊壹般用木制成,也有用水曲柳、紅木或其他雜木制成。

還有試用楓木制作。 「箏頭」用木、紫檀或其他較堅實的木料制成。

箏頭的作用是固定琴弦,由穿弦孔來固定(也有的箏的箏頭是固定琴釘的)。在箏頭的側面有壹個出音孔,也音孔上有壹個音窗,供出音之用。

箏頭因與***鳴體相通,這樣就擴大了***鳴的範圍(也有的箏,箏頭與***鳴體是不相通的)。 「箏尾」它主要用於安裝琴釘。

此處在造型上也起著與箏頭對稱平衡的作用。 「嶽山」也稱木梁或山口。

用木或其他木料制成。在箏上有兩個嶽山:壹個在面板與箏頭連接處,叫作前嶽山;壹個在面板與箏尾連接處,叫作後嶽山。

嶽山隨面板的前後圓弧而自然成彎弧形,與面板基本上成九十度角。後嶽山也有用S形的(縮短了高中音區的碼處弦長。

嶽山起著載弦的作用,也起著某些傳遞聲音的作用。嶽山與碼子高度的比例關系到音準以及音色,定調等方面的問題,因此,必須用恰當的比例才能使箏的發音有良好的效果。

在前嶽山上端鑲有壹條骨片或銅絲,以使發音悅耳。 「碼子」也稱柱,或稱雁柱。

它是箏弦和面板的傳振支柱。壹般用木制作,也有用紅木、牛骨、塑料、象牙制成的,以木的效果為佳。

在桅木上還鑲有壹個小骨片,在骨片上刻槽,以穩固箏弦。每個碼子支撐著壹根弦,***有二十壹個碼子。

在演奏時,弦的振動由碼子傳遞到面扳,再通過***鳴體而發也音樂的效果。碼子可左右移動,以調整音高。

碼子有時也稍作前後移動,以適當調整音質。 「琴釘」也稱肖子。

它用於上弦,調整弦的松緊,控制音的高低。箏的琴釘也有用鋼琴肖釘代替的,或用硬質木料制成弦軸上弦的。

「出音孔」箏有三個出音孔(也有兩個出音孔的),在箏頭側面有壹個,底板上有兩個(壹個在底板的中部,壹個在底板接近箏尾處)。出音也的位置、形狀和大小關系到音色、音量。

「弦」目前常用箏***有二十壹根弦,靠近演奏者的第壹弦是箏的最低音,第二十壹弦上的按音所升高的小三度音是箏的最高音。在用弦上,根據不同的需要,而將銅絲弦、金屬纏弦或尼龍纏弦以及其他種弦加以適當的配置。

由於用途、風格和習慣的不同,在配置方法上也有不同。有以鋼絲弦為主,適當配置金屬纏弦或尼龍纏弦的;也有以尼龍纏弦為主,適當配置鋼絲弦的;也有全部用尼龍纏弦或絲弦的。

鋼絲弦音色明亮,纏弦音色渾厚。 說明:在制弦專業上,把鋼絲弦稱為裸弦(裸弦是與纏弦相對而言的),把有外包纏皮的弦稱為纏弦。

纏弦的弦蕊,壹般采用鋼絲弦做蕊。 自秦、漢以來古箏從我國西北地區逐漸流傳到全國各地,並與當地戲曲、說唱和民間音樂相融匯,形成了各種具有濃郁地方風格的流派。

有河南箏、山東箏、潮州箏、客家箏、浙江箏、內蒙箏六個派系,其箏曲及演奏方法各具特色。 河南箏:由秦箏傳入河南和當地民間音樂「鄭衛之音」融合發展成為後世有名的中州古調。

在傅玄《箏賦.序》中對河南箏曲的評價是"曲高和寡,妙技難工",以深沈內在慷慨激昂為其特色。 山東箏:多和山東琴書、民間音樂有直接聯系。

曲子多為宮調式,以八大板編組而成。其演奏風格純樸古雅。

潮州箏:流傳於廣東潮州壹帶,音樂結構特殊,旋法別具壹格。它以其右手的流暢華麗、左手按滑音的獨有加花奏法,變化細膩、微妙而獨具壹格。

主要曲調有《重六》《輕六》《活五》《反線》等。其中《重六》調樂曲比較委婉;《輕六》調樂曲清新明快;《活五》調樂曲纏綿悲切,律調很有特點。

客家箏:即廣東漢樂箏曲,是廣東優秀傳統音樂之壹。廣東漢樂的歷史源遠流長。

相傳它是在晉安帝九年(公元405年)至宋亡前後壹段漫長的歷史時期中,隨著中原壹帶人民多次南遷而流行在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如廣東東部地區包括梅縣、惠陽、韶關地區部分縣,以及江西、福建、臺灣部分地區和國外華僑居住的地方。廣東漢樂的古箏演奏有久遠的歷史,它是以《漢臯舊譜》(即漢調音。

4. 古箏的技巧

我是壹名古箏老師,以我的觀點,建議妳在初學階段還是找壹個差不多的老師學習,通過老師的正確指導入門。因為萬事開頭難,頭開好了,妳以後的路子就不會走錯了,妳也能更好的體會到古箏音樂的美麗。

雖然妳可以從光碟或網上看到教學的內容,但妳自己學得是否正確還是要靠老師來評點,如果沒有老師手把手的校正,妳即便使用了錯誤的方法在彈,可是妳還不知道,這樣會不利於妳更好地學習古箏。

沒錢請好老師,可以請壹般的老師,既然能當老師,基本的東西應該還是不會教錯的。

5. 有關古箏的知識

古箏是壹件古老的民族樂器,戰國時期盛行於“秦”地,司馬遷的《史記》所記載《李斯列轉.諫逐客書》中所引資料,頗有值得我們註意的地方。李斯《諫逐客書中》述及秦國樂舞的壹段說:“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叩缶、擊甕而就癥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

關於箏的命名,有兩種說法,壹說乃是有瑟分劈而來,另壹說乃是因發音錚錚而得名。《集韻》就持“分瑟為箏”之說:“秦俗薄惡,父子有爭瑟者,人各其半,當時名為箏”。當然除了父子爭瑟的說法而外,還有兄弟爭瑟,以及姊妹爭瑟的說法。這些大同小異的傳說也正好說明這些說法的不可靠。此外就常識而言,瑟分為二就就成了破瑟,豈能算箏?若將瑟破為二而修補成箏,恐怕遠比制作箏、瑟要難吧?另壹種說法是因為其發音的性質而得名,劉熙《釋名》中“箏,施弦高,箏箏然”,就持此說。說箏因“施弦高”而發音“箏箏然”,這音色顯然乃是對瑟的音色舒緩而言的,這就把箏與瑟聯系起來了。確實,我們的民族樂器可以因樂器的來源而命名(例如胡琴),也可以因研制方法而命名(例如琵琶),更可以因為音色而得名(例如巴烏),這兒的箏因音色發音“箏(錚)箏然”,而得名也未嘗不可。從後文來看,起初的箏與瑟並不密切,這就失去了箏瑟音色對比的意義,從而使此說顯得難以使人全信。

以上所說箏的命名,也涉及到箏的起源。既然“分瑟為箏”之說不可信,那麽出事的箏呀就不是破瑟而成的了。那麽箏究竟是怎麽形成的呢?

漢.應邵《風俗通》載文:箏,“謹按《禮樂記》,五弦,築身也。今並、涼二州箏形如瑟,不知誰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

從應邵的《風俗通》所載可知,漢以前的箏其制度應為“五弦,築身”,但是當時“並(山)涼(甘肅)二州箏形如瑟”,應邵不知何人所作的改革,還記下了“蒙恬所造”的傳聞,這又是說明,漢代在西北地區已經流傳瑟形的箏了。

唐代的杜佑在《通典.樂四》中說:“箏,秦聲也。傅玄《箏賦序》曰:“以為蒙恬所造”。今觀其器,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準六合,弦柱擬十二月,設之則四象在,鼓之則五音發,斯乃仁智之器,豈蒙恬亡國之臣關思哉。並有附註說:“今清樂箏並十有二弦,他樂肯十有三弦。軋箏,以竹片潤其端而軋之。彈箏用骨爪,長寸余,以代指。”

我找的的資料 古箏興盛於秦 但是它的起源 至今還是個謎

  • 上一篇:古代日本的食品與農業簡介
  • 下一篇:不同國家的鄉村音樂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