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時代的建築是在邁錫尼時代的“邁加隆(Megaron)”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邁加隆是邁錫尼貴族的壹種長方形客廳,墻壁用土坯建成,由木構梁柱支撐起在草席上敷以泥土構成的屋頂,前壁正面開設門窗,門前有壹段淺淺的前廊。阿爾戈斯發現的陶屋模型,就是由長方形主室構成,門前有由兩根柱子支撐的前廊,屋頂斜度很大,上繪彩色幾何形花紋,考古學家認為這是壹個神殿模型。在派拉斯哥出土的另壹件陶屋模型與此相仿,只是主室後墻呈半圓形。在德爾菲發現的“B型邁加隆”,有較深的前廊,主室壹分為二,前室供奉神像,後室是祭司求蔔的“神讖所”。這些都是希臘神殿的雛形。這種長方形帶門廊的形式後來發展為“柱廊式”,即把前廊發展為前後廊,並各由4至6根圓柱來支撐。最後又發展成為“圍柱式”,即周圍4個邊皆有柱廊,這便是希臘神殿的標準式樣。以柱子樣式的變化為主要基礎的希臘建築藝術也得以確立,這便是人們通常用柱式來表示古希臘的不同建築風格的原因。早期流行的柱式主要有兩種:多利安式和愛奧尼亞式,前者主要流行於希臘中部和南部、西西裏島,後者主要流行於愛奧尼亞人聚居的小亞細亞沿海壹帶。後來,在古典後期,尤其是希臘化時期,又廣泛流行起更為華麗的科林斯柱式,在亞歷山大占領的不少希臘殖民地,這種柱式甚為流行。
多利安柱式形成於公元前7世紀末,它樸素、單純、有力,體現了希臘古典法則的主要方面。柱身粗壯,高度壹般為底部直徑的4倍半到5倍半,下端設有柱礎部分,直接從基臺上立起來,上端有方形頂板,柱身呈鼓形收縮,最粗的部分在中間偏下方處,底徑又略大於頂徑。柱身壹般有12、16或20條凹槽,這些凹槽在陽光下形成不同層次的濃淡陰影,破除了建築物的單調感。從正面看,希臘神殿是由山墻(屋頂)、列柱(屋身)、臺階(屋基)3部分組成的,山墻部分有較長的出檐,形成壹座不太深(壹般0.5—1米)的壁龕,以便安排表現廟宇所供奉的主神的事跡故事的雕刻作品,如同壹座紀念碑的碑頂雕像壹般。依靠柱身的透視延伸,人們的視線很自然地被吸引到山墻雕刻上面,神殿也因此而更顯高大巍峨。臺階是壹條條的水平線,它使整個神殿有壹個安定的歸宿,顯得穩固、堅牢。整個神殿就是由這3部分組成的壹座宏偉的紀念碑,每逢大祭(壹般是所供主神的誕辰),群眾便聚集在神殿前面,瞻仰這座紀念碑的豐采。現今保留下來的最早的多利安式神殿,是建於公元前7世紀上半葉的奧林匹亞的赫拉神殿,它東西長56米,南北寬19米,正面6柱側面8柱,柱身高5.185米。據希臘古代旅行家波桑尼亞的記述,公元2世紀時,他所見到的該神殿,室內尚有兩根木柱,因而可以推斷它的屋頂和櫞梁,可能是木質的。稍後壹些,到公元前6世紀時,多利安式神殿修建甚多,著名的有帕爾納蘇斯山坡的德爾菲的阿波羅神殿、科孚島的阿爾狄密斯神殿和埃吉那島的雅典娜神殿等。其中,埃吉那的雅典娜神殿以精彩的山墻雕刻(作於公元前490年)而聞名。此外,科林斯地方的阿波羅神殿,堪稱古風時代多利安柱式的典型代表,它建於公元前540年,面向海港,風景優美,山下還有劇場和溫泉浴場。神殿正面6柱,側面15柱,柱高相當於底徑的4倍,柱身刻有20條凹槽,現在還留有7根巨大的石柱,屹立在晴空之中,雄偉肅穆,發人深思。
愛奧尼亞柱式形成於公元前6世紀,最早的例子可追溯到公元前7世紀末。它最大的特征是柱頭上的兩個大卷渦形裝飾,其意匠的來源可能是海洋中的螺或貝類生物的變形。由於卷渦向兩邊張開,柱頭的寬度超出柱身直徑的三分之二。柱身也比多利安式更加修長,顯得較為苗條,柱高約為底徑的9倍左右,柱身的凹槽也增加到24至48條,中部的鼓狀隆起部分不太明顯,幾乎是從下往上等比例收縮的。山墻的高度為柱高的五分之壹,這樣,造成優美、輕巧、華麗的效果。有人比喻多利亞式為男性,而愛奧尼亞式為女性,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古風時期最美麗的愛奧尼亞式神殿是薩摩斯島上的赫拉神殿和以弗所的阿爾狄密斯神殿。而尤以後者為最,其規模和精美,在這個時期希臘各地的神殿中,可以說是首屈壹指的。它正面寬55公尺,側面長100公尺,柱廊由雙層列柱構成,總數達140根。古風後期,這種柱式隨著希臘本土的繁榮,進入雅典和安提克地區。